《金融分析师的第六堂课 》选股第一关:公司的成长性

财神爷的小海牛
2020-02-05
相信许多人在选股的时候,都会去看一家公司财报获利的成长性,来作为检测公司到底有没有进步的因子。
但其实有没有想过,或许你看的这个数字对于能不能选出比较会涨的公司,并没有特定的关系。
究竟应该用今年公司的成长性,还是用过去5年公司的成长性,又或是用分析师预期未来一年的成长性,作为评判公司到底有没有成长的标准?
长期持续战胜市场,获取超额报酬,跑赢大市,大家都知道并不容易。
本篇文章介绍这三个成长性因子,作为选股中过五关斩六将的第一关。选股的时候到底哪一个因子在过去15年间比较有显著性的影响呢?
我们要检测的就是,把成长性最高的前20%的公司所建立的好学生投资组合,是不是真的会跑赢成长性最低的那群坏学生投资组合。是不是成长性高的公司意味著股价就真的比较会飙。一起来研究研究吧!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能够慢慢找出盈馀持续成长的投资组合,你就会发现复利、市值也会跟著稳定增加。虽然我们很少承认,但这正是波克夏股东累积财富的方式。」就让我们一步步解构公司盈馀及盈馀表现对公司股价的影响性。首先,先来了解每股盈馀的定义:每股盈馀(Earnings Per Share,EPS)是指公开上市公司,公司获利给每股给投资者/股东带来的收益。EPS为公司获利能力的最后结果,每股盈馀高代表著公司每单位资本额的获利能力高,这表示公司具有某种较佳的能力。如:产品行销、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等等,使得公司可以用较少的资源创造出较高的获利。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每股盈馀和公司的股价有一定的联动性,因此这也是公司现有股东与潜在投资者衡量公司获利的关键要素之一。EPS的计算也非常简单,最基本的公式为:每股盈馀=(净利 – 优先股股利)/ 加权平均股数本业的每股获利,通常也代表著该年度所能配发的股利。因为优先股相对于普通股具有优先分配权,因此计算每股盈馀前,税后净利中需要扣除优先股的股利。在计算上,若数字越高,表示公司获利能力越高。实务上,分析师都会看公司的EPS是否有稳定及持续成长,不会突然有大幅衰退,顶多因为季节性造成四季的EPS不大一样。如果发现某一期EPS突然大幅衰退,就要格外留意原因。反之如果EPS突然某一期急速上升,也要观察是否是一次性获利,还是整体获利能力提高。另外,通常如果一间公司过去到现在EPS持续成长,表示具有成长性,那股价通常也会水涨船高。以下我们就实际检测看看,是否我们过去认为的指标具有选股的效益,此次主要检测EPS growth this year (%)、EPS growth past 5 years (%)跟EPS growth next year (%)三种比率。白话来说,就是一间公司过去一年的EPS成长率,过去五年EPS的成长率以及分析师对于未来一年EPS的预估的成长率。检测的方式为,每个月依照这些比率排序S&P500指数的成分股分成五群(Q1-Q5),每一群就是一个投资组合,回测的时间为15年(2004/11-2019/11)。也就是说,Q1就是成长性最高的前20%的公司所建立的投资组合,也就是好学生代表。我们要检测的就是,是不是好学生的股价也会跑赢坏学生,还是其实成长性不高的坏学生反而才比较会涨。分位数投组报酬表现统整
注(1):夏普值计算方式为平均报酬除以标准差。注(2):计算使用了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系数。会先将指标排行,然后排行下一期报酬,IC为此两个序列之间的相关性。白话的解释就是,当此数字越高时,表示此指标越能找到未来表现较好的标的。上表为做多Q1同时放空Q5的报酬表现,可以发现只有EPS growth this year (%)这个指标具有选股的差异性,由夏普值为正数及平均IC较大可以看的出来。各群表现:平均月报酬比较另人出乎意料的是,过去15年来,在S&P500指数成分股当中,原来是成长性表现趋于中位的股票表现较好。但整体而言,不考虑EPS growth next year这个指标的话,成长性较高的群体(Q1)的报酬还是比成长性较低的群体(Q5)来的表现好。
累积报酬这边列出各指标Q1还有Q5的累积报酬图,为了有比较基准,此处也对比了SP500指数的ETF。看起来全部投组的累积报酬都优于指数,不过如果要追求具有差异性及报酬的指标,只剩EPS growth this year这个选项了,不仅Q1及Q5的累积报酬差异大,总体累积的报酬也大幅高于SPY。
正在上传…正在上传…正在上传…

结论:在实例上来说,成长性选股的有效性,在EPS Growth This Year 这个因子是比较有鉴别度,也就是公司前一年度的EPS成长率会是个比较有显著成效的指标。
本文仅个人投资心得笔记,不构成任何形式之建议及推荐或招揽邀约,请独立思考进行投资决策 。
文章引用《B.D 金融趋势洞见》,团队成员背景累积超过20年国际股市投资&交易经验,曾任美国华尔街工作、大型金融机构交易员与避险基金经理人,并为CFA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以「大数据的量化分析」的综合维度,跳脱框架思考,提供长期投资与短期交易者不同角度的视野。对文章认可的读者,也可在facebook上搜索B.D 金融趋势洞见订阅。
分享我的交易策略
交易策略分享,说一说自己在交易中的那些神操作吧,你的idea说不定价值百万!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