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医美第一股新氧,高暴利背后前身、问题、 困局和未来

蓝点财经
2019-05-09

本文大约12000字,从医美发展简史,新氧的前身、优势、问题、困局、财报分析和破局等多维度让读者更直观了解医美行业和新氧。

作者简介:风青云,一个医美圈深度研究者,做过投行业务的项目管理硕士,曾重度参与二次元行业的TMT研究者。读者有兴趣可以给蓝点财经后台留言与作者微信交流

医美行业,一个外人看起来护城河很高的行业,它披着神秘的面纱,女士们对她抱有一丝期望和敬畏,男士们则报着一个复杂的态度,在当今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小鲜肉走在金字塔顶端掠夺财富和异性资源,美丽的女主播收割着一个个富二代,医美俨然从不被人接受的怪物变成了一部分人刚需,毕竟谁都希望可以年轻时美一回,从而在社会资源的争夺中占据先机。

医疗美容分为两大类,手术类和非手术类。手术类包括从小小的割双眼皮、隆鼻到复杂的除皱和下颌角手术等,这其中最大的风险是祛下颌角手术,需要手术操刀者拥有丰富的经验,强大的技术,即使是手术最丰富的医生,仍然逃脱不了概率的魔咒,祛下颌角手术几乎每十单就有一单死亡率。非手术类最常见的就是注射瘦脸针和玻尿酸了,从风险角度看,它们风险都是一样的,没有受过正规医疗操作的人以为非手术类注射很安全,于是出现了各位问题,例如注射隆鼻时候眼睛失明,注射面部导致神经受损等,当然这些事情可能多数人不懂,毕竟不出人命就没有多少人去关注这类事件。

简单介绍下中国医美的发展史,中国最早的整形诞生于北医三院,北京北医三院有的是第一个整形科,最早的整形科的使命主要用于帮助一些天生畸形者整成正常的外貌,或者帮助一些因为意外而毁容的患者美化外貌,例如脸被老鼠咬坏的婴儿这类。期间,纯粹的整形需求人群非常少,基本都是最早富起来那一批或者对上镜有需求的人,我这里有一堆老戏骨整形的八卦,以后有机会慢慢讲给你们。直到2000年后,逐渐有敏锐性强的商人注意到了这块大蛋糕,最早的一批私人整形机构出现了。例如史三八整形,伊美尔整形,张宗学整形,田勇成整形,还有莆田系(此处需要呸一下,后面的保持队形),早期的整形机构就两大类,一类是财团类的,像伊美尔,莆田系承包的部队医院,还有一类是医生自营诊所类的。这里说个题外话,早年相声里所说的修鸡眼的直接给别人割双眼皮不是笑话,某些地域的人确实艺高人胆大,跟着医生看看就敢自己上,在钱的面前良心让狗吃了。

06年左右后整形行业开始疯狂发展起来,到了什么地步呢?需求旺盛,开个小诊所,顾客需要排队来做,这个时候各路神仙开始纷纷下场,尤其是莆田系四大家族,詹林陈黄已经在性病和不孕不育里完成了原始积累,他们是我不想说又不得不说的一段历史。

谁能想到本来护城河那么高的医美行业,竟然就让莆田人轻易攻破了。莆田人的战术非常简单,劣币驱逐良币!

初期一些三流大夫甚至传说不知是不是医生,就可以在网站上被莆田人包装成妙手回美,媲美韩国整形的名医,后期莆田更是几乎承包了所有的部队医院,这样的背书下,再通过受过话术培训的网上整形医生(其实就是没有任何专业资历的咨询师)的专业忽悠,客户纷纷到店再根据现场的一通设计,根据消费者的实际能力开价,一般没有价格表,有钱就多要,没钱就少要,求美者着急交了钱,她们以为是变美,谁知道可能就此开始人生噩梦。

不少整形咨询师干久了自己都纷纷表示不想干,太缺德了,良心过不去,,毕竟人是他们网上聊来的,聊的合拍的多少有一点感情,做不美就算了,掏光别人的钱还“毁容”了算怎么回事?可是不干这个又干什么?有能力的人能转型就转了,或者最起码离开莆田人的机构再干。

Ps 毁容的定义在医美行业中一直很难界定,除非造成伤残,到底是消费者自身过于追求完美不满意,还是真的做毁容了,这多数属于扯皮。

莆田人直接影响了医美整个行业。这期间开始出现了新氧的前身。

新氧最擅长的是什么?营销!

目前新氧的盈利模式非常简单,即利用自己的平台,公众号等,为求美者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形成社群文化,然后引流到整形机构,分享整形日记,鼓励更多人继续整形。除了社群和整形日记其实这个模式一点都不陌生,既然整形行业如此火爆,如此暴利,自然就会有中间商平台赚差价或者广告费。为了确认引用新氧招股书的话,大概意思是新氧科技的信息服务收入已经不仅来自于医美服务提供商,更来自广泛的消费医疗服务商。新氧通过帮助其他消费医疗服务提供商、美容院和某些美容产品销售商在新氧平台及社交媒体网络上分发高粘性内容,已取得一小部分营收。

听到这些网站名字,老医美人不会感到陌生,像爱容网,美乐网,赴韩整形网、整形360等,他们就是新氧的前身,整形机构早期的宣传主要靠网络,最初网络推广费用很低,利用关键词把求美者引到了网站后,那些仅有高中学历甚至不到的咨询师开始以医生的名义,用商务通或者51kf像患者发起了对话请求。基本上每10个人进网站会有一个对话,每10个对话会有一个到店,每6个人左右到店的会有一个手术,如果咨询师和现场咨询厉害,转化率会更高。于是越来越多的机构加入了做网站的行列,后来是专业的sem团队,专门优化关键词引流,同时还有google竞价,百度竞价等,早期百度网络推广费用确实便宜,整形诊所火爆,更多竞争对手进入,其中以莆田人的百度竞价和sem站群最为恐怖,做网站,不是一个个做,而是一群群做,再配合竞价广告,当求美者搜索关键词时候会看见,第一页前十名都是推广和莆田系的部队医院。这还让小私人诊所怎么玩!!! 这种情况下,中间商自然也跟着死一片了,推广费用太高,新的流量渠道像app和微信那时候还没有成型,壮志未酬人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啊。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百度并非没有一点作为,首先他规定了百度竞价的账户推广必须是专业医疗机构才可以做,其次他隔三差五的调整seo规则。以至于后来爆发了一个有趣的事件,“站长蛋疼”。大概意思就是在百度又一次调整seo规则后,大批医美网站的关键词排名挂掉,于是站长纷纷去百度留言:蛋疼!

现在新氧和最早那批医美中间商相比的优势在哪里?问题又在哪里呢?

早期的那些中间商网站的文章生产流程是这样的,搬来医书找抄,然后由专业的汉语言文学系编辑二次加工,改变开头结尾结构等符合百度原创规则再发布,看着这个骚操作眼熟不眼熟,听着像不像那个十几个人养了几百个微信公众号卖个上市公司的魔幻故事。这些养网站和编辑“原创文”的营销机构有不少也是莆田人投资的,在医美圈,即使可以有骨气,不去莆田人的机构工作,但运营上想完全和莆田人划清界限都很难。

这样的垃圾文章千篇一律有什么意思?有竞争力吗?没有!

于是新氧开始了创新,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发挥到了极致,新氧的专业咨询类文章有介绍双眼皮的不同类型和效果的,有介绍鼻子的不同形状和效果的,有解析明星动了哪里的,一句话,非常硬核,没有敬畏,何来硬核?猜测总编辑一定是个男性,因为只有直男会把无聊的手术过程,怎么切骨等模拟给求美者看,但是这种硬核也带来了直观感两个字,专业。在混乱的整形市场里形成了一股清流,不光硬核,还八卦,把明星不同发展过程拿来做案例分析,整形春风吹满面,伴随着渠道从传统网站转型到app到转型到微信公众号,新氧完成了10万+。当然新氧还经常隔三差五接个广告,帮明星做做软文,现在新氧给我感觉越来越像娱乐八卦号了。在app的整形日记背后,依托强大的运营和社群营销,新氧的整形日记更是篇篇轻松带来十万+的流量,这也是之前的同行没有做到的。

整形归根结底是个隐私话题,没有几个人愿意大张旗鼓告诉全世界我整形了,哪怕他不在乎别人知道,但满世界嚷嚷是另外一回事,除非……利益。于是可能免费的手术费和一些额外费用补贴给了这些人,可能在运营和深谙营销的写手的帮助下,一篇篇吸引人的整形日记产生了。

说完新氧的优势,不得不说下他的问题,之前介绍的所有内容都只是前菜,硬菜从现在开始。

新氧的问题 之前有两篇文章值得先去读一下 分别是《逃离新氧》还有铅笔道发布的《新氧上市:医美行业的救赎?还是资本下的早产蛋?》

NO 1. 投入产出比太低,好医生小机构陆续退出

《逃离新氧》中提到的问题,新氧对于某些小整形机构来说,投入产出比太低了,10万营销费所带来的净利润也可能才区区10万左右,小机构运营宁可放弃这个平台,去其他平台推广。

其次新氧依然摆脱不了早年web1.0时代那批中间商的问题,那就是比价。比价,极大了损害了整形机构的利益,新氧没有免俗,医院纷纷拿出来最低价,只希望在平台得到更多展示机会,但是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有时候低价背后总有一些猫腻的,成本要降下来,或者是假体的质量,或者是药的品类,或者是医生的熟练度,新人需要练手的机会,大大低于市场价可能意味着小白兔医生和小白兔患者的对接。

简单来说,好的医生还是很稀缺的,很多医生和机构觉得新氧平台仅仅把他们当作了一个工具,自己提供手术,花钱给平台找的模特免费做,推广效果还贼拉不好。这和淘宝电商上的低价大战还不大一样,好的整形医生是稀缺的,经验丰富的,成本是降不下来的。毕竟医生是个稀缺的“商品”,不可复制,培养耗时耗力,是用手术数量练出来的,怎可能甘心被轻易降价,医生和部分机构的撤离将是未来新氧平台面临的一块问题。对于好的医生或者整形机构来说,差异化才是适合他们的战略,而不是低价策略。

NO 2. 对合作机构筛选不严格,帮助虚假医疗机构推广,缺少总部审核

新氧招股书上写道:我们已透过核实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资格和所需的牌照,以及定期探访医疗服务提供者,推行甄别程序,并已记录这些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联络资料。然而,我们不能向您保证,我们所拥有的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所有信息都会及时更新。同时根据2019年的电商法新氧必须要求以来机构提供真实的营业执照等。同时招股书表明消费者可通过中国消费者保护法在一定条件下让新氧承担连带责任。(原本比较长,在risk章)

可是事实如此吗?

新氧APP让我毁容:《赴韩整形失败,模特电视直播哭诉》一文中微微通过直播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她通过新氧网下单去韩国拉斐安医院做了双鄂手术,就是把人的连牙齿的牙槽骨上下的两块骨头全部打断,拆下来重新拼装,经过节目现场嘉宾上海九院孙宝珊医生的诊断,微微其实没有必要做这个整形手术的,但是却在韩国做了整个上颌骨截骨,而且手术非常不成功。”

但微微在手术失败后,跟新氧网的工作人员联系过,向网站索要医院的证书资质,网站工作人员你就是不给微微,说需要得到医生、医院的同意。

这次去韩国进行维权的很多姑娘,都委托节目嘉宾郭乘希律师打维权官司,而且官司的起诉对象,就是新氧网。

在《新氧上市》一文中提到各医美电商平台上,真假案例混杂,P图技术华丽,订单预约询盘数据失真。平台上的没有资质的医生,曾荣获年度大奖推荐和排名优先。

据城市信报《新氧APP给无证整形医院认证,赔偿却只由医院承担?》这篇文章报道,新氧APP上的青岛金岛医疗美容门诊部,历史预约2157次,案例237个,全5颗星的好评,没有正规资质。

我前面提到了,即使是百度还是有最后的操守底线,(国家规定的)竞价排名需要提供真实医院资质,那么新氧的所作所为,推荐无正规资质医院,如果是真的,那么可以说为了赚钱貌似底线低了点。整形机构资质不难申请,申请不下来就开业的,不知道是群什么人,整丑还是小事,整容中各种的并发症却足以致命,要知道初高中学历的姑娘们手拉手去韩国或者业内的黑整形培训机构培训几周就敢上岗了,她们互相扎练手,互相扎完再拿客人练手,培训讲师会告诉她,一旦给客户做坏了,先协商,协商不了就跑。

没有经过专业医疗培训的人员不懂的其中利弊,她们不懂打瘦脸针前应该做过敏测试,不懂玻尿酸必须一次用净,不能储存再用,一针扎下去不知道危险三角区,分不清神经血管在哪里,不知道什么是栓塞,不知道吸脂不能一次性过多,总之无知者无畏,什么都敢做,导致的后果可能是感染,失明,组织坏死,毁容等不良后果,所以作为专业的整形平台,第一步就是把这群人筛出去,而不是见钱就上。

2015年,整形O2O平台新氧正式在首页上线了用户举报入口,并提供100万专项奖金,称所有用户、机构可以举报平台上的虚假医院医生信息以及药品真伪。这个操作比较有意思,这么专业的工作,理所当然本来应该是新氧内部在运营管理中应该做的工作,该查营业执照查营业执照,该查执业医师证查证,该查进货渠道,药的批文自己查,却推给了消费者,消费者想变美,还要先学会如何去分辨去查虚假医院医生和药品?

这一波操作看似很负责,但看起来更多做给外人看的。

记者询问,如果后期金岛医美取得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否会再次在新氧上上架?客服人员仍表示,这要由地区经理来决定。如此可以看出,新氧目前还缺乏内部统一的风控管理机制。地区经理为了完成绩效,山高皇帝远,是不是应该总部有一个统一管理?

那么金岛是个例吗?我又搜素了下发现一篇文章以下引用《新氧APP力捧无证假医生整形平台涉嫌非法行医》 医生是假,医院也是假的“整形外科博士”“微创整形专家”是王天峰在新氧APP上的名片,这为他带来了6288次就诊预约和22篇真人整形日记。

2016年底,王天峰登上新氧APP2016年度最受喜爱大咖医生榜,成为胸部名医;今年初,美黛拉APP评选2016医学美容互联网影响力大奖,王天峰又是全脸轮廓美型医生候选人。

这是一个在两大医美平台上都光彩夺目的“微创整形专家”。但在现实中,约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王天峰的“唯美医疗美容门诊”一直栖身在诚基中心民居内,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至今仍在审查阶段,而他的执业医师资格证则显示查无此人。引用网址:https://finance.qq.com/a/20170314/036984.htm

由此可以看出最起码早期的新氧疯狂扩张时候的问题,我是一个讲究价值观的人,我和马云观点是一样的,道德非小事,有的钱不能赚,无证医疗在我的眼中可以说等同谋财害命。

NO 3. 真假案例混杂,P图技术华丽,日记真实性堪忧

大量医院购买套图编写假日记和刷量,金星曾经在亿邦动力电子商务年会上演讲中原话“我们的方法就是找了非常多的韩国整形日记,把他们翻译成中文,这样的内容对于国内需要的朋友来讲是一个相对原创的内容”。

如此看来,新氧的运营做法依然不是一个专业正规医美平台能干出的事,简单说,一个成熟的正规的整形机构,本身就有成功案例,有一部分是经过消费者授权可以使用的,这些机构不需要案例做假,需要做假的都是什么机构呢?第一种,新开张的机构,没有成功案例,用别人的案例引流,但是真实整形水平可能南辕北辙,第二种,纯追求手术量的机构,我管我做得到做不到那种效果,忽悠你交钱上手术床就行了。

真正做手术好的医疗机构得不到客户,真正的求美者错失了好的机构。

对女性来说,为普通商品买错了损失的是钱,医美消费者买错了损失的不仅仅是钱,还有上门面诊的时间和手术失败修复后的精神折磨。切一旦手术失败,有的手术像膨体是不可逆的,即使可修复,也需要高额的金钱和医术高超的医生操作。

NO 4. 数据安全和造假问题

如同所有的互联网项目一样,数据安全问题,刷量,刷评论,数据造假,新氧也不例外,有些特价活动,采用新氧内部运营人员和医院一起抢购一空,网易号“bibi侠”一篇《新氧:一款用道德败坏和数据造假来充当氧气的APP》里有具体写,我不再说明。我更在乎他有多少真实客户,他的财报,最后面我还会来具体分析。

NO 5. 无壁垒的烧钱推广方式 其他渠道带来的挑战

其实新氧除了文章写的好,日记模式做的创新,在我看来其他的和早年web1.0时代的那些中介网没有任何区别,过去他们做seo,百度竞价获取流量,今天新氧用公众号,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获取流量,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价格还是那么贵啊。一个大型整形医院一个月推广要砸多少钱,新氧就要砸多少。而且中大型医院完全可以自己在这些渠道直接获取精准客户,且成本更低。

小红书、抖音、头条、快手都在从达人平台进入电商交易,假设医美电商成为消费者认可的决策模式,那么这些达人平台随时可能入侵医美电商。

前几年来以扛着官司八卦明星的方式,迎合海量、高频、刚需的八卦阅读需求,又大幅度烧钱买资源位置推广,自然粉丝和流量剧增。而对手大都是作坊式的娱记,内容制作和发行投入差距悬殊,自然没有对手可言,涨粉领先。但是,这种操作只有红利期,而没有壁垒,下一波媒体更迭就出问题。随着长视频网站和微信阅读生态的萎缩,内容分发逻辑的改变,流量获取能力势必下滑,除非新氧进行转变,但是也只能降低渠道成本。

简单来说,新氧没有真正的壁垒 ,看到更美app的第一眼,我还以为新氧开了小号,后来才知道那是竞品。我敢说给更美重新设计下风格和砸钱推一波,效果可能差不多。

根据西瓜数据,新氧公众号预估粉丝量在264万左右,更美公众号预估粉丝量在142万左右,更美是新氧的54%。虽然新氧率先IPO,但是更美背后的资本方是红杉中国和腾讯两个彪悍的“爸爸”,更美的后劲绝不可小视。

在IOS免费榜的健康健美一项中,新氧app排名第8位,更美app排名第14位。

NO 6. 顶着官司和烧钱得来的自媒体

短视频及八卦图文,承担了大量侵权,成为上市公司后,必将成为肖像权及各种图片版权商针对的目标,必须收敛。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和启信宝信息显示,新氧存在68条自身风险,曾被李小璐、黄渤、鹿晗、林志玲、张丰毅等十余位明星起诉,多为肖像权、名誉权纠纷,另外存在3起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

NO 7. 人工智能的外衣,和手术实际效果的差异

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面部特征来在线评估医美需求并预测治疗效果的的新氧科技,听着是不是很高大上,其实10年前各个整形机构已经开始为客户提供各种ps模拟了,甚至还有这样的软件,爱容网的iface整形模拟比美颜相机还要早了几年了,但是这仅仅是个辅助工具,真正的手术效果和ps可能差别很大,和医生的技术有关,和本人的条件有关,能不能达到模拟中的样子,不可控因素太多,一旦前期模拟的太美,术后求美者心理落差太大会接受不了,模拟的不够美又不能促成手术。因为人工智能外衣只是很美好,可能还不如现在网红的ps技术和抖音的长腿瘦身实用。

NO 8. 品牌影响力降低和潜在的医患关系和法律风险

是医疗整形就会有手术,是手术达到一定概率就会发生风险,从大的医疗事故到小的医疗纠纷,甚至有出现人命事故的可能,一旦出现这类事故,在如今的新媒体网络,会迅速发酵,影响新氧的品牌名气和信誉度。甚至可能出现类似红黄蓝事件中带来的巨大影响,造成媒体人一致讨伐。简单说收了钱,想置身事外就算法律上可以道德也不可以。招股书也明确表示可能会受到消费者索赔、监管或**和诉讼,可能会对品牌、声誉和运营结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新氧在招股书中表示根据中国法律,如果他们提供的服务之后,患者产生了受伤或者死亡的风险,新氧要承担连带责任。

NO 9. 客户终身价值高,但是平台注定低复购率

整形确实是上瘾的,尤其是微整依托新技术新药物代替了很多传统大手术,像溶脂针取代了吸脂,蛋白线提升取代了大拉皮。注射玻尿酸取代了假体。所以一个客户的终身消费价值足够的高,但是平台注定不行,消费者到了医院,会和医院建立亲密关系和信任度,从此后的消费不会再通过平台就可以去医院,医院也不傻,通过了一些不赚钱的项目拉新客户,日后自然要做新项目赚回来,因此大部分客户会到平台上溜一圈问问,真正消费的时候去谁家,不一定再通过电商平台,尤其是缺少公信力的平台。

NO 10. 知识产权之争和竞争对手

新氧的竞争对手也许不如新氧名气做的大,营收做的大,但是对他的收入却能造成影响,举个栗子,新氧的中间费是采取预收费的形式收取,即客户在平台下单,价格里包含了新氧的服务费,服务费的可以是50%,也可以是40%,30%或者更低。Web1.0时代,这些服务费的区间一般在20%-30左右,个别优秀的机构更低,而竞争对手可能会采用收取更低的服务费来抢夺资源,例如更美,从商标到公众号或者app各方面都和新氧很像,消费者可能会混淆两者的区别,有时有一个要做手术的求美者为了保险,会把所有的医美电商平台都问一遍,最后只要价格更低或者一样,她不在乎在哪里下单。

此外新氧之前的商标保护的并不完善,这也造成了很大风险。医美行业最常见的美容护肤品 3 ,美容院 44, 网站 42 ,公众号 小程序 38,app 9 , 广告35,目前去商标局查询发现42,38,9,还有35类。其中35类商标让头条陪了一个亿,可见新氧之前的商标意识还是非常淡薄的。查了下商标局网站,部分商标2018-2019年申请的,且一部分还在审查中,不得不说对于融资8次的公司来说真是沉得住气,不上市不做啊,这期间不知道还有没有同行的抢注行为了。

NO 11. 最大的风险是政策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新氧的政策风险是非常明显的,招股书中,新氧本身也多次强调。

我认为新氧的政策风险发生时在于需要触发几个条件,第一,人命。即求美者通过新氧服务在其推荐的整形机构不幸身亡。第二,恰好这个机构不合规 第三,上了热搜被各大公众号笔伐引起社会关注和舆论。第四,其他可能性。例如思聪的某个网红小女友整形失败,思聪点名等。其中一二三点如同时达成,政策和社会舆论绝不会坐视不管,及其可能制定出一系列针对医美平台更加严厉的新政策,下架app要求整改甚至勒令停止业务都是有可能的

系统性风险,即医疗事故风险,这个风险无法真正避免,只要存在医疗手术,就必然存在风险,哪家医院不出事故?即使再专业的医疗机构也无法避免,这就是一个概率问题。专业的医美机构可以大概率降低很多本该不会发生的意外,但是依然摆脱不了系统性风险。

新氧困局

1、医院们怎么看待医美垂直电商?(引用自新氧上市:医美行业的救赎?还是资本下的早产蛋?)

大医院:大部分带来的客户都是蝗虫客户,专为低价活动而来,吃完就出门去隔壁继续吃,没有二次开发和服务的机会和价值。我们只是拿些低价产品导流工具而已,赚些医院的人气,且占比很小,之前就是占个位置,确保自己能露出。

如果认真做电商,我们会把主要精力放到天猫、新美大,因为流量更大、线上和线下的数据交叉匹配融合、用户属性更健康、千人千面下有机会覆盖高质量客户、接触客户的场景可以不是被比价和排序。

另外,抖音、小红书的达人社交媒体生态正在逐步向电商转移,我们也在密切关注,这类媒体的成本更低,达人对粉丝的影响力更强,我们也比较看好。

中型医院:有点儿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加上后台的运营人员成本、咨询师转化成本、医生工资成本,几乎没有利润。而且,现在医美电商广告费用越来越贵,效果没法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很难保障每次投放都能平衡收支,以后如果大医院像百度一样进来砸钱,我们这种机会也没了。

小诊所:光脚的先吃口饭饿不死再说,反正就几个员工,房租也低,我就做低价,除了手术和打针也没有什么其他高成本的增值服务提供,一个月几台手术就能活的挺滋润。

2、医生们怎么看待医美垂直电商?(引用自新氧上市:医美行业的救赎?还是资本下的早产蛋?)

好医生:没空在APP上接待答疑,且无需推广自己,早已门庭若市。另外,不屑与各种低价手术和造假日记为伍。

新医生或自己创业医生:低价也挺好,平台还负责定位和包装,我暂时还不需要品牌和复购,只要练手还赚钱就行,自己还年轻,学本事最重要。

小部分公立医生:暂时还不敢离开体制内的医院,在公立医院只能捡主刀医生的剩儿做手术,练习机会不够,多点执医下如果医院允许,可以在医美垂直电商平台上赚些外快还能增加临床机会,还挺好,不过只能业余时间参与。

民营医院里的医生:医院方不希望我个人品牌太强势,而我在医院里面不操心还旱涝保收,高工资,高提成,这个医院不行了,换一个收入也照样有保证。

3、试图全产业链发展,屡屡不顺

由以下数据可以看出,新氧号称2500万粉丝并没有真正支撑起产业链来。至于新氧的困局因为什么?今后如何发展?我分析完财报再说这个问题

(引用自新氧上市:医美行业的救赎?还是资本下的早产蛋?)

试错故事1:“新氧的云诊所”,全部关停并转了。

试错故事2:“新氧的设备供应商”,无声息了。

试错故事3:“新氧的美分宝APP分期产品”,最后版本为1.1.0,更新日期1年前。

试错故事4:“美容产品电商频道”,已消失。

试错故事5:“医美拼团”,已消失。

试错故事6:“医美直播”,功能尚存,但达人和MCN生态未见。

试错故事7:“入股联合丽格第一医院”,丧失公信力,重隐私医院不愿加入。

试错故事8:“新氧.乐租”APP,医美物联网,最后版本为1.02版,更新日期是8个月前。

试错故事9:“改名为新氧.专业医美APP”,不想评论。

试错故事10:“天津新氧搜漾融资租赁有限公司”,2018年底成立助力完成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

4、科技的外衣下,依然没有解决行业中的问题和用户痛点

区别与新氧的招股说明书所说,新氧的愿景和使命简单说就是要专业透明和值得信赖。

我们的使命就是给每个人带来美丽和健康。我们的创始人通过提供透明的信息来改变中国快速增长但不透明的医学美学市场,这最终使我们能够建立一个一站式目的地,用户可以在这里方便地找到高质量的服务。

我们的愿景是成为消费医疗服务行业中最值得信赖的科技公司,并以我们一直以来对中国医疗美学行业所做的那样变革这一市场。(摘自新氧招股书)

目前从上述一些问题和真实案例来看,新氧最大的困局在于他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和愿景,我非常理解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理解企业需要赚钱给员工发工资,需要对股东负责,理解他做的运营工作。但是现在上市了,新氧依然没有解决用户的痛点,也没有让混乱的医美行业变得更好,反而有涉嫌数据造假,资料造假,整形日记造假,评论造假等问题。

多年前医美行业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赴韩整形的失败问题,不好维权问题,真假医生医院合规资质问题,消费者安全问题,消费者心理预期问题,生命安全问题等,

以上这些,这么多年过去了,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可是这些问题依然存在。

财报分析

新氧的招股书财务部分暂时看还算不错。过去三年包括今年一季度的营收增长都很出色,经营费用控制也算合理。所以在规模不断增大的同时也实现了盈利,2018年新氧净利润5500万元(800万美元),这个表现还是不错的。

但是仔细一分析,年盈利5508万,月均盈利459万,广告收入占比62.3%。营销费占比总收入50%+且开始上升,获客成本增长21%,很多中型医院单在百度竞价上一天就能消费十万乃至数十万,全年消费上千万整形医院比比皆是。一个医美平台月盈利459万,只能说明医院的大量预算并未投放到这里。

新氧财务数据如下:

但是,对于投资者而言,新氧的股价在IPO首日后便大幅上涨,每ADS股价从13.8美元涨至20美元,涨幅高达45%,市值已经20亿美元。

虽然新氧的财报增长不错,但是我认为目前的股价和市值已经过高,800万美元净利润,20亿美元市值,市盈率高达250倍,如此高的市盈率完全无法覆盖未来有可能发生的政策风险和医疗事故风险,从公司财务增长的角度来看,这么高的市盈率对投资人风险也是巨大的。

此外,根据招股书数据,新氧2018年净利润5500万元,但缴税额只有320万元,而资产负债表中的应缴税款2017年为1000万元,2018年为4200万元,同比大涨320%,很难讲新氧到底有没有粉饰报表、调节利润的嫌疑。

总结地说,250倍市盈率的新氧,谁买谁是250!

新氧的未来如何破局

从前面的基本面分析和财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氧在行业运营中的一系列问题,和他的前辈们比较,新氧拥有自己的一些创新点,例如硬核的文章,八卦的营销点,人工智能的模拟手术软件,整形人群社群,尝试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但是他一样拥有无护城河,无壁垒,高营销费用的,整合上下游失利等问题,企业价值观问题,丧失失公信力等问题。那新氧未来如何做可以更好呢?

首先第一步,贯彻执行招股书上的企业价值观,价值观和愿景是做出了的,不是说的,自我内部检查,逐渐取消所有不合规的合作机构,逐渐删除虚假的整形照片和整形日记换上真是的。重新恢复自己的公信力。一个没有足够多好医院、好医生、真日记、真数据、高净值用户的医美平台,没有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新氧在boss直聘新招聘职位中有一项职位叫做医生评估师,最起码可以看到新氧的风控方向。

第二步,巩固现有品牌影响力,形成ip壁垒。

第三步,寻找新的营销渠道,将营销费用降下来,同样的效果,更少的费用。

第四步,在不影响企业扩张和运营的情况下合理降低其他费用,去除不相关的业务。

第五步,合理整合产业链,先前的“天津新氧搜漾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说明新氧想试水金融,个人认为应该垂直于医美行业,而不是什么都想吃,局外人进金融未必做得好,新氧在中间也不过是一个中间人的作用。而美容产品电商频道又过早涉入,电商本身又是另外一个很垂直的行业,对供应链和物流还有运营有成熟的要求,也很烧钱。

新氧的美分宝APP分期产品,就是医美贷,也是属于金融的范畴,这里如果要做需要考虑好利息和催收等问题,并不建议局外人涉入。涉及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倒是可以考虑和银行合作一款合理的分期信用卡。将风险转接给银行。这里我重点说一下,目前刨除利息后的数据来看净利率仅有7%,未来不好说数据是否会更好看,因此介入医疗机构和上游一些设备或者原材料供应还是可以考虑的,那么就可以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开始兼并收购一些原材料供应商,同时通过一些隔离方式入股一些医美机构,这些还是可以考虑的,我不建议自营,因为新氧是互联网公司,缺少实体运营医疗机构的基因,能实体运营的那些人也上不了市。首先要做好第一步和第二步,只有有了良好的品牌,公信力和价值观,才能获得同行和消费者的信任。

但是想并购也不是那么容易,“The M&A Rules and certain other PRC regulations establish complex procedures for some acquisitions of Chinese companies by foreign investors, which could make it more difficult for us to pursue growth through acquisitions in China.”招股书中显示由于新氧的是一家海外控股公司可能后续在并购方面也会受更多的复杂程序和要求。

即使新氧扩展业务帮助其他消费医疗服务提供商、美容院和某些美容产品销售商在新氧平台及社交媒体网络上分发高粘性内容,已取得一小部分营收。那么他仍然面临以上问题,在未来,新氧能否改进财务问题,借上市公司的强大资金杠杆能力,完成整合上下游,发生蜕变,拭目以待。

带你认识一家公司
看这里了解一家公司的前尘往事,投资展望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 Sam0314
    2019-05-10
    Sam0314
    堆砌一堆内容,就没发现有多懂医美行业,也不去多跑几家医院问问
  • 炮王爆威尔
    2019-05-09
    炮王爆威尔
    如果我知道一个女人整了容或者整了形,我会觉得很恶心
  • 第二天没涨就清盘前清
    2019-05-09
    第二天没涨就清盘前清
    竞争对手来黑了看来花费了不少
  • 说不来又来
    2019-05-09
    说不来又来
    万字看完了 医美挣钱能力没得说
发表看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