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后成:不必对出口增速过分悲观 高技术制造业是较大看点

港湾商业观察
2022-01-10

编者按:异常不平凡的2021即将过去,2022迅速来临。

每一个岁末年初,无论机构,还是个人,都向往着新年新气象有更多精彩。

回顾2021年,“不平凡”这三个字尤其体现在下半年,“双减政策”、“房地产违约”、“互联网巨头们争相裁员”、“元宇宙是明天的希望吗?”,这些话题显然已经从微观行业蔓延至全社会,每一个身处其中者,其命运颠沛流离影响巨大,诚如那句经典的话“时代的一粒沙,可能是个体的一座山”,哪怕是不受影响的旁观者,恐怕也或多或少能感知到社会情绪的变化,不少人仍在彷徨与挣扎。

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中写道:愿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你将会越来越信任艰难的事务,和你在众人中间感到的寂寞。此外,让生活自然进展。请相信:无论如何,生活是合理的。

宏观经济与微观个体密不可分,经济总量更是涵盖了每一个在这里生活着的百态命运。

由此,即便下半年受相关行业波动,我们仍能欣喜看到,政策也在及时调整,比如12月中旬的降准,以及高层对于稳经济的各项表态。

从门内看门外,还是从门外看门内,这是两种逻辑。从内看外,疫情下中国经济仍然是稳中向好,出口高速增长,近期财政部所公布的财政收支情况无论个税,还是企业所得税,都在高速增长,可见韧性之强。

从外看内,贝莱德、高盛等一批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纷纷加码中国,无疑,他们作为全球风向标的作用与意义,代表着这里仍是全球投资者最青睐的绝佳之地。

2022年全球及中国经济有哪些看点?可能有哪些故事?政策层面与现实生活的接驳点在哪?投资策略又该考虑哪些变量?《港湾商业观察》特别推出年终专题“连线2022”系列,我们试图以深度连线的形式,为读者呈现专家学者们的多元思考与判断,希望能为坚韧不拔的你提供部分参考。

《港湾商业观察》王心怡

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字当头”特征已然成为庙堂与市场的共识。

在此背景下,2022年,我国经济中还有哪些亮点与不确定性值得关注与消化?《港湾商业观察》日前对话了知名经济学家、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博士。

(图为知名经济学家、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博士)

除了任职英大证券外,郑后成还兼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校外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业界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与大类资产配置。

事实上,在近些年,从多家媒体与监管部门对机构宏观经济学家的分析预测验证中,郑后成的判断往往精准领先于市场,他旗帜鲜明的研判风格被市场所广泛了解。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初英大证券研究所做了题为《经济“上”,货币“稳”,有色、原油、A股“优”》的年度宏观经济与大类资产配置展望报告。该报告的主要观点是:2021年我国宏观经济内生动能增强,出口存在超预期的可能;2021年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弱于2020年,但是边际收紧程度可能低于市场预期;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看好有色金属、原油以及A股,这三者有望在大类资产配置中占优。

对于2022年中国经济前景,郑后成撰写了《2022年奋力实现5.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一文。他明确提出:分析2022年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观政策走势的逻辑起点是,2021年GDP增速实际值与2022年GDP增速预期目标的差距有多大?如果2021年GDP增速实际值远低于2022年GDP增速预期目标,则“稳增长”大概率在2022年的宏观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具体来看,在2021年GDP增速目标为6%以上的背景下,2022年GDP增速预期目标大概率为5.5%左右。在2021年前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为5.2%的背景下,全年GDP两年平均增速大概率位于5%~5.2%之间。如此一来,2021年GDP增速实际值将低于2022年GDP增速预期目标约0.4个百分点,“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将成为2022年宏观经济的主基调。

01三大指标看美国经济好的溢出效应

​郑后成向《港湾商业观察》强调,“更倾向于2022年GDP增速预期目标为5.50%左右。从历年GDP增速目标确定来看,每次下调不会超过0.50个百分点,这整体符合市场对政策的判断。与此同时,虽然当前宏观经济有下行趋势,但从高层多次提出的“稳经济”表述来看,加上外部全球市场与国内宏观政策的及时调整,市场仍然存在乐观因素。”

从全球来看,郑后成强调,最需要关注的是美国经济。“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占比约为1/4,美国经济好了,再考虑到美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正面拉动效应,那么全球经济整体不会太差。”

他分析指出,美国经济目前仍处于繁荣阶段,有勇气加速缩减购债规模(taper)以及加息,意味着目前美国经济整体不错,即使说美国 CPI、PPI非常高有供给受限的因素,但其中肯定也包含美国需求向好的因素。

他具体指出三方面:

一是看美国的制造业PMI。美国ISM制造业PMI已经连续三个月位于60以上。预计2021年3月的64.70是本轮PMI周期的高点。2022年美国 ISM制造业PMI大概率处于高点的右侧,也就是说,2022年美国 ISM制造业PMI大概率“前高后低”,但是在2022年跌破50.0这一荣枯线的概率较低。这也就意味着2022年美国宏观经济还处于扩张区间,只不过是扩张的速度较2021年有所放缓。

二是看美国库存周期。美国库存周期的话有三个指标,美国销售总额同比,美国库存总额同比以及美国库销比。根据最新公布数据,当前美国销售总额同比与库存总额同比均是往上走的,但是销售总额同比的上行幅度大于库存总额同比,二者的差值再次扩大了,结合美国库销比继续处于历史低位区间,据此判断美国目前尚处于主动补库存阶段。

三是看美国汽车跟房屋销售。当前美国汽车销售同比还处于相对高位,但是新屋销售同比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表现没有2020年那么好。整体上美国30年期抵押贷款固定利率目前还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即使后期美联储加快加息,但是总体而言利率还处于较低位置,对需求的抑制效应较弱。

毫无疑问,2021年全球经济的向好态势,较为利好我国出口增速。

根据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在12月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中国外贸规模再上新台阶,预计今年全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有望达到6万亿美元,增长超过20%。与2020年相比,中国进出口增量约1.3万亿美元,相当于过去10年增量的总和。前三季度,出口和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15%和12.1%,再创历史新高。

02不必对出口金额累计同比过分悲观 高技术制造业或成亮点

至于我国内部经济动能方面,郑后成向《港湾商业观察》表示,虽然2022年出口大概率较2021年有所下行,但不宜过度悲观。原因有三:一是2022年全球逆周期政策尚未完全退出,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本身是在前期逆周期政策刺激下,整体处于复苏通道之中;二是2022年美国销售总额同比将依旧高于库存总额同比,叠加考虑美国库存销售比处于历史低位,美国2022上半年还将处于主动补库存阶段;三是从历史经验看,在第一年大跌之后,进口与出口金额累计同比通常在第二年冲高,第三年大概率高位徘徊,或者小幅下行。

郑后成强调,2022年中国经济很大的亮点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这是资本市场的主线之一:一是因为以高技术制造为代表的机电产品在出口中的占比高达58.0%,二是因为高技术制造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

郑后成表示,高技术制造业在整个制造业中的比重在35%-40%左右,这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速的重要动能。预计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的投资增速继续录得两位数增长,这将在较大程度上拉升制造业投资增速。

消费方面,郑后成指出,一方面消费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在宏观经济承压的背景下,消费增速大幅上行的概率较低。拉长时间周期看,随着2012年以来宏观经济整体承压,消费增速相应面临下行趋势,在此背景下2022年要想回到2019年8%的增速,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疫情对消费的影响也较大,近期我们也看到疫情在不同地区有所反复,因此2022年想完全消除疫情对消费的影响,近乎不太现实。

“预计2022年城镇调查失业率面临一定压力,中枢大概率高于5%。但是考虑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8次提到“就业”,对就业问题高度重视,预计2022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升破5.5%的概率较低。同时,猪肉CPI当月同比大概率总体上行,交通工具用燃料CPI当月同比大概率总体下行,核心CPI当月同比大概率前高后低。综合来看,2022年CPI当月同比走势总体较为平缓,中枢大概率较2021年上移。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预计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大概率在2021年的基础上小幅上行。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输入压力持续存在,以及消费增速的长周期走势,预计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年平均增速难以修复至疫情前的水平(8%)。”郑后成具体谈到。

03房地产并不悲观 财政政策将发力

相对而言,郑后成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并不悲观。他谈到,“11月居民按揭贷款改善,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考虑到2021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前高后低,叠加2022年下半年出口增速承压背景下房地产投资重要性凸显,预计2022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大概率前低后高,且全年增速不会太低。 ”

实际上,郑后成这一判断仍然要领先市场预期与政策表态。

就在近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对金融机构发布《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12月30日表示,上述文件从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加大债券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提供并购融资顾问服务、提高兼并收购服务效率、做好风险管理等方面,鼓励金融机构提高服务效率,为并购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助力化解风险、促进行业出清。

邹澜指出,房地产企业间的项目并购是房地产行业化解风险、实现出清最有效的市场化手段。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从近几年的数据看,现有的10万余家房企中每年都会有将近500家的企业进入司法破产重整,这是行业优胜劣汰、实现出清的重要方式。

12月25日,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谈到,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努力做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强调控政策协调性精准性。加强金融、土地、市场监管等调控政策的协同。加强部省市县调控联动,加强对城市调控工作“一对一”的指导监督。

王蒙徽强调,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没有变,住房需求依然旺盛。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9%,仍处在快速城镇化阶段,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100万以上,带来大量新增住房需求。同时,2000年前建成的大量老旧住房面积小、质量差、配套不齐全,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比较旺盛。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更为迫切。

除此之外,针对2022年宏观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应对之策,郑后成向《港湾商业观察》表示,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2年宏观政策主基调是“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对比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1年宏观政策主基调“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稳健有效”不仅要求过程要“稳健”,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并且要求结果要“有效”,要有“针对性、操作性、管用性”。相比之下,2022年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的力度要大于2021年。

“通常情况,当宏观经济承压的话,那当年的财政赤字率通常是上调的。财政政策在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基建方面仍大有可为。还有个逻辑是,为稳制造业,稳企业信心,2022或将实行新的减税降费政策,但另一方面又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面临的一个现实悖论就是,税收收入边际下行,而地方政府支出边际又在加强,那将财政赤字率维持在一定位置可能是解决这一悖论的途径之一。”郑后成表示。

其次,他还指出,货币政策上还存在降准和降息空间。2022年大概率还将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历史最低是6%,这意味着往下走仍有空间。降息方面,中期借贷便利(MLF)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都有下行空间, MLF利率的话就是历史上最低是2.75%。所以预计MLF利率还有20个基点的下调空间。

2021年12月20日,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调降5个基点至3.80%,这是时隔20个月再次下调;不过,5年期LPR4.65%仍维持不动。(港湾财经出品)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