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暴跌的真相是什么?第2季宜提前布局?抑或动荡巿场下要逐步减持分散风险?

博财经港股追踪
2021-03-22

文│安迪

恒指由2月中旬的高位31,183点一度下挫近10%,新经济股板块跌势尤为严重,恒生科技指数期最多跌30%,至近日才稍见回顺。不过,有意见认为,目前市况仅为艾略特波浪理中的B浪,意味其后或尚有一波下行的行情。而10年期美债收益率持续向上,市场情绪不甚乐观,南下资金亦一度有流走迹象,在近期流动性收紧预期升温下,投资者接下来该如何部署港股?为此,博财经访问了建银国际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赵文利,对目前宏观经济以至港股的第二季整体投资策略及建议部署。

博财经:你觉得这次调整是否单纯因为美债收益率上升及通胀预期升温?

赵文利:本轮市场调整具有明显的风格切换特征,新经济成长股跌幅显着,传统价值股则相对抗跌,甚至逆势上涨。特别是美股这方面的分化更为突出,新经济为主的纳指跌幅显着,而传统股为主的道指以及相对平衡的标普500却创出新高,港股科指跌幅也明显大于恒指和国指。影响因素除了债息急升及通胀预期升温之外,疫情改善和疫苗接种加速推进也是重要的风格切换催化剂,令去年受益于疫情的新经济股和生物医药股短期受损。过度拥挤化的集中持仓和估值泡沫则是成长股急跌的加速器。此外,国债收益率上升的另一关键催化剂是近期美国国债标售遇冷、补充杠杆率(SLR)临时豁免措施不获延期,以及民主党控制参议院和国会正式表决通过1.9万亿财政刺激计划。

博财经:美联储未有释放干预债市讯号,你认为债息可能会上升至什么水平?及什么水平会改变美联储的态度?

赵文利:个人预计年内美国十年期债息至少会回到疫情前的平均水平,即2%以上,但后续升速将会有所放缓。考虑到目前银行间资金成本及信用利差等都未出现显着走高的情况,美联储亦坚持认为通胀上升是短期现象,预计在通胀压力明显超出美联储预期和金融市场出现明显的流动性短缺之前,美联储应该都不会过早采取措施干预市场。

博财经:1.9 万亿美元纾困方案,会否导致美国经济过热?美国因而被迫加息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赵文利:目前美国的产出缺口仍然为负,距离疫情前的水平仍有一小段差距,就业市场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充分就业水平,因此出现需求拉动造成的经济过热和美联储因此而提前被迫加息的风险暂时都不大。但考虑到去年第2季度的低基数,1.9万亿纾困计划之后,拜登政府正在积极制订和推动雄心勃勃的更大规模的经济复苏计划,以及来自大宗商品市场的供给侧冲击,通胀短期内还是有可能会超预期。只不过美联储去年于Jackson Hole峰会(编按:全球央行年会)后已经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和通胀目标区间,对短期通胀的容忍度较以往提升,加上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沉重,未来国债利息开支巨大,因此年内提前加息的可能性甚微。

博财经:经济复苏预期下,你怎样看巿场对加息的忧虑?会否过度解读加息预期,抑或是巿场已计算加息预期在内?

赵文利:是的,市场对加息有点过虑。虽然目前利率期货市场隐含的加息预期和联储议息会点阵图暗示的加息节奏略有提前,但参考以往经验,在加息之前美联储需要先削减(Taper)并停止量化宽松(QE),因此个人预计最快2022年才开始行动。

博财经:一些南下资金(俗称:北水)钟爱的股份,特别是大型科技股过去两周资金流出不少,港股抱团股有瓦解风险吗?

赵文利:年初以来,北水集中买入的大型科技股的确面临短期资金流出的压力,未来的配置会在传统价值股与新经济成长股之间更为平衡,对新经济成长股的标的选择也会更依赖于基本面,并着眼于中长期成长性。中期来看,南下资金整体加大对港股配置的大趋势仍会维持。

博财经:承上题,科技股在内的成长股(即包括$腾讯控股(00700)$ 、$阿里巴巴-SW(09988)$ 、$美团-W(03690)$ 在内的一类新经济股)会继续被杀估值吗?优于市场预期的企业盈利预测是否真的足以抗衡已大幅上升的股价?

赵文利:虽然经过快速回调,成长股的估值有所收敛,但不少个股估值仍高于历史均值,未来若利率进一步上升,仍会面临一定程度的估值挤压。能够维持良好盈利增长动能,并优于市场预期的上市公司的确可以享有一定程度的估值溢价,并通过未来的高增长逐步消化估值压力。但对于多数成长股来说,由于此前盈利预期不断调高,市场口味变得挑剔,上市公司需要提供更好的业绩才能满足投资者的期望。而行业竞争加剧和反垄断等监管风险则会影响到平台型行业的中长期盈利增长前景。

博财经:板块投资策略上,现阶段应该全面看淡新经济股吗?抑或是,已出现抄底的机会?

赵文利:第2季度之内还是应该整体上逢反弹减持估值偏高的成长股,但可以自下而上优选收集个别盈利能见度高、被错杀的成长龙头,并继续增持传统价值股。利率拐点确认或疫情出现重大反复,才是风格再次切换的重要信号。

博财经:除此之外,投资者更应该关注哪一个板块?有关板块当中,贵行比较看好的港股股票是哪些?

赵文利:从中长期来看,碳中和、新能源汽车及智能驾驶、云服务及半导体几个板块较有成长空间。

牛失前蹄,肿么办?
牛年以来,A港美三地市场均出现开局不利,大家如何看?有何应对佳策?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