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网龙头季绩分析—腾讯vs.阿里巴巴

龙称说投资
05-16

两大科网龙头 $腾讯控股(00700)$ 腾讯(00700)及 $阿里巴巴(BABA)$ 阿里巴巴(09988)公布季绩,两者荣辱互见。腾讯季绩靓,处于投资转型期的阿里表现则逊预期。

腾讯季绩由营收到盈利都好过市场预期。公司首季营收上升6%,但高毛利的业务如视频号及搜一搜广告收入、小游戏平台服务费、理财服务收入及视频号商家技术服务增长加速,加上成本控制得宜,令非国际会计准则下的股东应占溢利大增54%,毛利率持续提升,由去年第四季的50%增至今年首季的52.6%。

总裁刘炽平表示,股份回购行动持续进行,虽然腾讯股价已经上涨,但考虑到公司利润大幅增长、长期前景非常好,股价仍具有吸引力,重申会致力按计划执行2024年超过千亿港元的股份回购。

腾讯首季收入1595.01亿元,按年升6.34%。占收入近半的增值服务收入按年微跌0.89%,好过预期,其中,本土市场游戏及社交网络收入齐挫近2%。腾讯指出,本土市场游戏总流水恢复按年增长,幅度达3%,收入倒退主要是递延入账所致;国际市场游戏收入按年增长3%至136亿元,按固定汇率计表现稳定。

网络广告业务收入进账265.06亿元,按年急涨26.44%,远胜预期的248.1亿元,主要是微信视频号、小程序、公众号及搜一搜的增长拉动。除汽车行业外,所有主要行业的广告开支均有所增长。

腾讯首席战略官James Mitchell形容,首季广告表现较不寻常,乃受到农历新年刺激,预计年内余下季度广告业务收入增长步伐会较首季放缓,将更接近市场共识的水平,重申对于广告收入以可观(decent)速度增长有信心。

Mitchell强调,集团在抢占市场份额方面仍处于有利位置,目前视频号上运行的广告载入率依然低于同业,而腾讯早期已在广告技术方面部署人工智能(AI),料未来持续受惠。期内,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13.59亿,按年增长3.03%。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按年增长7%至约523亿元。当中,金融科技服务收入以个位数百分比按年增长,主要由于线下消费支出增长放缓及提现收入减少,而理财服务收入升幅强劲。

对于投资组合安排方面,管理层表示暂无计划分派股票,又承诺致力于把盈余资本回馈股东,加大回购力度,提升股息,同时持续投资于AI技术、提升平台及生产高价值内容。

成本方面,腾讯收入成本下跌8%,其他经营开支如员工薪酬、销售行政、推广及研发开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跌幅,令经营开支占收入的比率由10.24%降至9.83%,推动了盈利增长远大于收入增长。

随着内地宏观经济趋稳定,腾讯本季的经营环境会更佳,首季业绩胜预期,次季业务仍值得憧憬,特别是视频号的潜力发挥有余未尽,在广告及电商方面还有进一步发挥的空间。腾讯手头净现金充裕,由去年底的547亿元(人民币.下同)大增至季结时的925亿元,千亿回购大计,可说是绰绰有余。腾讯值得作中长线投资。券商纷纷调升其盈利预测及目标价,1年平均目标价由430.3元上调至442元。

至于阿里巴巴的季绩则较令市场失望,上季营收虽然升了7%,但由于投资增加,不计特殊项目后的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按年下跌11%,表现差过预期。阿里强调正在重回增长轨道,淘天集团和国际电商业的GMV均实现了双位数的按年增长,人工智能(AI)产品的客户和相关云计算收入加速增长。

然而,在追求新增长之余,阿里管理层亦投入了大量资源。增长最快的国际电商业务按年营收升45%,惟经调整EBITA亏损由21.7亿元扩大至40.8亿元;淘天集团的EBITA倒退1%。菜鸟集团EBITA亏损由3.19亿元扩大至13.42亿元,该业务虽然受惠于跨境电商业务,营收大增30%,但因上市计划告吹,挽留人才而令股权激励开支大增,亏损扩大。在各项业务中,云智能集团的盈利能力改善最大,尽管内地云计算市场出现割价战,不过云智能集团的EBITA由9.87亿元增至14.32亿元。

整体而言,阿里的业务重整仍处于投资期,大船要转弯,也需要时间才能回到正常航道,股东须耐心等待。阿里也努强制反馈股东,宣布末期息连特别股息共派40亿美元,加上年度内回购了125亿美元股份,股东的回报达165亿美元,相当于8厘股息,算是不俗,惟有收息等公司投资有成。

除了业务继续发展外,阿里预计8月份可完成在港交所双重主要上市的程序,这意味着内地股民可透过「港股通」买卖阿里股份,加入了北水的生力军,股价望有作为。

*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可能存在严重错误,不作任何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