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的竞争力在下滑

第N次大变革大分流
2023-11-10

$特斯拉(TSLA)$ Tesla的股价近期在反弹中非常乏力,根本原因还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识到特斯拉的相对竞争力正在下滑,虽然特斯拉画的技术大饼依然在狂热粉投资者心目中有很大分量,但是难以阻挡一部分投资者对特斯拉的评估正在趋向理性。

这部分投资者们不是一下子丧失信仰的,而是期望值被逐步拉低。

Tesla的销售状况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就已经表现不佳了,销售情况开始跟不上产能提升,而到了2023年第二季度,不少记者或者投资人内线都可以从特斯拉上海工厂获得负面悲观的预期。

而柏林工厂和德克萨斯工厂面临的不仅仅是销量问题,工会、薪资等方面的挑战也不少。

虽然一些媒体会在特斯拉销量环比下滑时依然提及同比增长的字眼,但是投资者们已经对特斯拉的销量增长前景产生了普遍质疑。

特斯拉的回调幅度甚至大于中小盘成长股

马斯克似乎一直将销量问题归咎于经济大环境不好,多次评论美联储的紧缩会触发大萧条。马斯克采取简单的自杀式降价进行促销。但是这个策略不仅没能挽救特斯拉的环比销量,连特斯拉的市场占有率也崩盘了。


就在特斯拉2023年Q3交付量/生产量 双双低于分析师们 已经多次下 调的预测值时,其他新能源车竞争对手的销量却在创新高。比亚迪BYD的 Q3交付量达到创纪录的83万辆,理想汽车Q3交付量达到创纪录的105108量。其他的汽车厂商如小鹏、埃安、问界也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即便抛开混动车型,只算纯电车型,比亚迪Q3也追平了Tesla,Q4超过Tesla已无悬念

由此看来,马斯克若将销量不佳甩锅给经济大环境明显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以前特斯拉的忠诚投资者们还能用特斯拉的高毛利润率 来鄙视其他汽车厂商,认为特斯拉只要降价,就可以打击竞争对手。然而现实对于特斯拉股民来说确实残酷的,Q3财报中,特斯拉的利润大幅下跌,为18.5亿美元。


与此同时,比亚迪的Q3净利润却首次超过100亿人民币,已经逼近特斯拉的Q3利润了。而且比亚迪10月份交付量创纪录地首次突破30万辆,照这个趋势,比亚迪 Q4的利润是有可能超过Tesla的。理想汽车10月份的交付量也创纪录地突破4万辆,夸张的是,在特斯拉多次降价后,理想汽车的21%的单车毛利润率已经超过了特斯拉。

如今tesla的毛利润率优势也岌岌可危,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又垮了一道防线。

马斯克坚信的自杀式降价促销逻辑已经碰到了边际效应,就算把利润率压到10%以下,产生的销量的增量恐怕是也是极其有限的。

归根结底,就是马斯克这两年来并没有致力于特斯拉推出什么新车型,Cybertruck作为2019年就已经推出的新车型直到今天都没有量产,至于适用于东亚市场的其他新车型只停留在PPT中。


如果没有新车型,很难拓展新的客户群体。理想汽车的掌舵人李想曾经也立项把理想ONE打造成类似iphone那样的单一完美成品,但是迫于市场现实,理想汽车依然还是走向了多款车型的路线。

马斯克现在的大部分精力都在X(twitter)上,甚至不惜与Meta的CEO 扎克伯格决斗,马斯克目前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tesla的新车型设计、开发、量产等工作,这些工作是需要集团领导人消耗大量精力的,睡工厂是少不了的,可惜马斯克现在睡在X。

朱晓彤作为马斯克非常器重的tesla全球副总裁,拥有丰富的工厂经验、供应链管理能力,和敬业精神,但似乎因为种种原因,朱晓彤并没有足够的权力独自主导特斯拉新车型的开发和量产。

如此下去,仅仅靠Model 3 、Model Y、Model X、Model S这4个主打系列是很难撑起 300万的中期年销量目标的。


当然,在一些狂热的特斯拉投资者眼里,tesla不是汽车公司,而是一家AI平台,核心是其 自动驾驶FSD和 新投入的机器人业务。可是,这类遥远的预期(由于复杂的社会法律人伦等原因,FSD中短期内难以在大多数国家推广)对于投资就是充满巨大风险的,严格遵守系统性原则的散户和大多数机构是不会将这种远期预期纳入估值模型的。

再说,微软/OpenAI已经在生成时AI领域奠定了绝对优势,马太效应已经出现,其他的竞争对手想取得优势没有那么容易,作为冷静的投资者,不应过多地将AI因素塞入特斯拉地估值模型中。

如果从中期 的特斯拉盈利能力来看,特斯拉地实际价格浮动区间恐怕会经常下移到200美元以下。

你认为Tesla明年能量产几个新车型?(最多投1个)
  • 0(12 票)
  • 1(19 票)
  • 2(22 票)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