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三季报盘点:内卷内耗薄利多销,还能赚钱吗?

猫头鹰车志
2023-11-03

作者:孙志富

近日,各大车企的三季报已经陆续完成发布。外界一直传自主品牌内卷内耗,薄利多销,抢到了市占率却丢了利润率,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广汽集团:净利润15.45亿,下降33.18%

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广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60.69亿元,同比增长14.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45亿元,同比下降33.18%。今年前三季度,广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76.56亿元,同比增长个22.11%;净利润45.11亿元,同比下降44.05%。

销量方面,据广汽集团发布的产销快报,今年前三季度累计生产新车180.42万辆,同比微降1.55%;销售汽车179.43万辆,同比下降1.69%。

其中,前三季度,广汽乘用车销量29.60万辆,同比增长10.69%;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销量35.10万辆,同比增长92.51%;广汽本田销量43.58万辆,同比增长23.93%,广汽丰田销量68.58万辆,同比下降10.33%。

在汽车销量整体下降的背景下,广汽集团依然实现了营收的增长,但是增收不增利。对此广汽集团方面表示,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报告期内合营企业汽车销量下滑、盈利下降,从而导致公司净利润同比减少。

合资板块销量下滑,自主板块则保持增长,广汽集团表示有赖于自主品牌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和的销量持续增长,第三季度毛利率为8.17%,同比提升3.53个百分点。

广汽埃安作为广汽集团重要的新能源板块,已经完成年度目标的七成,为了冲刺全年销量目标,埃安加快了新品导入,10月份接连发布了SSR、HT两款新车,同时AION S系列也推出新车型——AION S MAX。

伴随新品的推出,埃安的产能也迎来考验。据悉,目前埃安的两个工厂加紧排产,力争实现全年50万辆的产销目标。另外,广汽埃安也将利用广汽三菱工厂实现增长扩能,计划明年6月份实现量产,届时,广汽埃安品牌将形成基本产能60万辆/年,为实现2025年产销100万辆的战略目标打基础。

与自主品牌亮眼成绩相比,广汽集团合资板块表现欠佳。作为广汽集团的两大“利润奶牛”,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广汽集团的整体表现,不过随着埃安实现强劲增长,以及广汽三菱的重组,未来埃安的盈利面将进一步扩大,助力广汽集团有更好的表现。

上汽集团:净利润43.22亿,下降24.69%

财报显示,上汽集团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为1967.87亿元,同比下降6.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22亿元,同比下滑24.69%。今年1-9月营业收入为5233.42亿元,同比下降0.77%;归母净利润为114.07亿元,同比下降9.82%。

销量方面,据上汽集团发布的产销快报,1-9月累计销售新车337.74万辆,同比下降10.42%。其中上汽大众销量83.23万辆,同比下降13.5%;上汽通用销量72.43万辆,同比下降15.18%;上汽通用五菱销量88.64万辆,同比下降17.65%;上汽乘用车销量65.05万辆,同比增长6.44%;智己汽车销量1.51万辆,同比增长391.39%。

从结果看,上汽集团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下降,受合资板块拖累,销量表现也不够理想。不过,智己LS6将于11月集中交付,荣威D7和五菱星光也即将上市,还有五菱缤果、上汽大众ID家族产品交付正在提速,上汽集团预期第四季度将取得更优异的表现。

北汽蓝谷:亏损12.72亿元,略有收窄

据北汽蓝谷披露的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北汽蓝谷营业收入达到35.38亿元,同比增长58.81%,净亏损12.72亿元,较上年同期13.18亿元的净亏损略有收窄。但是前三季度依然亏损了超过32亿元,营业收入则同比增长了63.10%,达到93.08亿元。

北汽蓝谷表示,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主要系业务收入同比增加所致。据北汽蓝谷9月产销快报,今年1-9月累计销量为54753辆,同比大幅增长90.81%。

虽然销量增速较快,但规模和其他友商相比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北汽蓝谷包含极狐汽车和BEIJING两个子品牌,为了提振销量,北汽蓝谷也采取了多重举措。

极狐汽车推出了包括极狐阿尔法S先行版、极狐阿尔法S森林版、极狐阿尔法T森林版、极狐考拉等多款车型,除了和华为在HI模式的合作外,还计划在智选模式上有所合作。此外,极狐汽车也与宁德时代展开合作,计划在2024年年中推出一款搭载神行电池的新车型。

北京汽车:净利润40.17亿,增长24.96%

北京汽车日前在港交所发布了今年前三季度未经审计的经营业绩。前三季度,北京汽车共实现营业收入1544.1亿元,同比增长8.83%;营业利润197.2亿元,同比增长4.1%;归母净利润40.17亿元,同比增长24.96%。

北京汽车同期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共累计销售整车77.3万辆,同比增长超8%。其中,公司自主业务北京品牌前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近70%,成为公司销量与利润快速增长的主驱动引擎。

长安汽车:净利润22.29亿,暴涨113.90%

今年第三季度,长安汽车实现营业收入427.14亿元,同比增长48.43%;归母净利润22.29亿元,同比增长113.90%。前三季度,长安汽车实现营业收入1082.06亿元,同比增长26.78%;归母净利润98.82亿元,同比增长43.22%。

销量方面,据长安汽车发布的产销快报,今年前三季度累计销售汽车186.96万辆,同比增长11.24%。其中,长安自主品牌销量154.92万辆,同比增长17.10%;长安福特销量166816辆,同比下降12.76%;长安马自达销量55410辆,同比下降34.08%。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1-9 月累计实现销量306,682辆,同比增加96.15%,增速明显加快。这完全得益于,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加速布局。

根据长安汽车的规划,2025年将面向全球推出20余款重磅产品,包括长安启源10款、深蓝汽车6款、阿维塔4款。今年长安启源A07、A05、A06和Q05,阿维塔12都将上市交付,随着新产品的陆续投放,长安汽车的新能源产品销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江淮汽车:净利润实现扭亏

江淮汽车三季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江淮汽车实现营业收入115.52亿元,同比增长18.23%,净利润2873.95万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7171万元;今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车累计营收339.21亿元,同比增长23.16%,净利润1.84亿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7.84亿元,亏损大幅收窄。

据江淮汽车9月产销快报,今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车累计销售汽车44.12万辆,同比增长18.70%。其中,前三季度江淮乘用车累计销售26.86万辆,同比增长24.39%。

第三季度,江淮在乘用车领域推出了江淮QXPHEV、钇为3冠军版等多款智能化新品上市,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矩阵。前三季度江淮一直都处于亏损状态,通过转让蔚来汽车工厂和拥抱华为技术等一系列措施,正在积极扭转亏损局面。

江铃汽车:净利润2.80亿、增长5.76%

财报显示,江铃汽车第三季度实现营收80.79亿元,同比增长3.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0亿元,同比增长5.76%。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5.08亿元,同比增长

6.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09亿元,同比增长40.75%。

江铃汽车表示,前三季度净利润上涨主要由于销量增长以及原材料成本下降带来的毛利增加,以及少数股东损益变动带来的利润增加。另外,子公司亏损导致前三季度所得税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1.8亿元,下降比例为348.17%。

9月产销快报显示,江铃汽车前三季度累计销售汽车221096辆,同比增长6.46%,其中SUV累计销量80333辆,同比增长49.33%。

长城汽车:净利润36.34亿,猛增41.94%

长城汽车今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495.32亿元,同比增长32.63%;归母净利润为36.34亿元,同比猛增41.94%。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1195.04亿元,同比增长20.13%,归母净利润为49.95亿元,同比下降38.79%。

新车销量方面,第三季度长城汽车销量为344819辆,环比增长15.22%,今年1-9月累计销量为864045辆,同比增长7.69%。其中,1-9月新能源车累计销售了170436辆,1-9月海外销售累计达到211696辆,今年第一、二、三季度,海外销量占比达23.63%、24.04%、25.45%,持续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在营业收入、利润、单车售价、毛利率、总销量、新能源销量、海外销量和高价值车型占比方面,均实现了“三级跳”。

自提出新能源战略转型以来,长城汽车陆续发布了哈弗猛龙、魏牌高山、坦克400 Hi4-T及500 Hi4-T等10余款新能源车型,第三季度推出的哈弗猛龙、魏牌高山、坦克500 Hi4-T、坦克400 Hi4-T市场表现均达到了预期。新能源产品的推出,不仅帮助长城汽车衔接了电动化之下的销量表现,同时也助力长城汽车15万元以上的高价值车型占比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15万以上高价值车型占比分别达到15.2%、21.3%及23.5%。单车售价从第一季度的13.2万元,提升至第三季度的14.3万元,随之带来的毛利涨幅也同样明显。

综合毛利率方面,长城汽车第三季度毛利率增长至21.66%,环比增长4.25%,而前两个季度分别为16.07%、17.41%。

比亚迪:净利润104.13亿,增长82.16%

10月30日,比亚迪股份在港交所发布公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21.51亿元,同比增长38.49%,净利润104.13亿元,同比增长82.16%。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4222.75亿元,同比增长57.75%,净利润213.66亿元,同比增长129.47%。

新车销量方面,比亚迪第三季度新能源车累计销量为82.4万辆,今年1-9月,累计销量为达207.9万辆,同比增长76.23%。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104.8万辆,插电混动车型累计销量达102.1万辆,如果按照目前增速有望实现300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

通过在产品矩阵方面的持续完善,比亚迪汽车目前已构建由比亚迪品牌、腾势、仰望和方程豹组成的多品牌矩阵。此外,比亚迪在全球化战略上也取得了不错成效。据比亚迪披露,公司在第三季度出口销量达到了7.1万辆,环比增长100%。今年1-9月,海外累计销售超14.55万辆新能源汽车,去年同期为5.59万辆。

目前,比亚迪正在用技术和定价实现品牌向上,同时也寄希望与腾势、方程豹和仰望品牌,毕竟对于采用垂直一体化造车模式的比亚迪而言,制造环节留下的降本空间十分有限,提高客单价或将成为改善盈利水平的重要举措。

今年上半年结束时,曾有报道称:中国车企“弯道超车”,结果销量上去了利润表现却很差劲,国内9家车企上半年利润之和还不到丰田的一半,如果为了市占率却丢了利润率,不见得能活得好。

但是从第三季度以及前三季度多家上市车企的财务数据看,销量、营业收入、净利润普遍上涨,合资车企市场空间被进一步挤压,营收和利润下滑明显,自主车企已经体现出了非常强劲的规模效益,已经在逐渐改善盈利状况。对于自主车企而言,依然有机会继续扩大销量、赢得市场,同时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