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第二波汽车牛股的集中营

公子豹
2023-10-29

最近调研了一圈机构,对汽车板块的热情越来越高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下注长期显得十分困难,大家对短期交易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主要是跟踪高频数据,以及对新车型的预判。

大家对传统车企的关注度仍在下降,智能化和出口是讨论最多的主题。

01

明年竞争格局更差

尽管今年的汽车销量大幅超出年初的市场预期,但对明年的竞争格局仍十分担忧。

预测2024年,中国乘用车总体零售销量在持平至略微下滑之间,而批发因为出口的增长或略有增加。主要因为对国家的刺激政策预期还不明朗。

根据明年新车规划统计,明年将有140款新车,其中80%是新能源车。燃油车产能利用率下降,可能会引发进一步的价格战。

因此,明年的竞争格局会比今年更差,尤其是还有新势力进场,比如小米和极越,传统车企也在不断推出新能源车型。

目前还是无法判断长期的赢家,不能有特别强的信仰,更多关注催化剂带来的波段交易机会。

行业会不会完成供给侧改革,传统车企会不会淘汰出局?

现在看,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不能太乐观。

无论是新势力、传统民营车企、国企,还是外企,都有一定的自身优势,没有人愿意退出市场,这也会让汽车行业的周期底部比之前想象得更长。

因此,明年竞争格局堪称,判断长期赢家的难度也增加了。

02

唯一的投资机会

也有一种变数:智能化的进程加速,会让车企在产业链上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从而加速整合。

前些年,关于智能电动汽车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电动化」层面,补能才是大部分人的最大焦虑。

今年国庆前后,随着问界、小鹏、宝骏3家厂商释出的一些销售数据,智驾终于开始成为行业里值得讨论的真问题——新款问界M7、小鹏G6、小鹏G9 2024款、宝骏云朵这4款车型,智驾版本订单比例均超过50%。

以上4款车型,跨越了从10万到30万的不同价格空间和目标用户。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表达了对智驾落地的信心。

智能驾驶这项技术,终于从小众极客圈层走向大众。

今年底,小鹏、问界等率先落地城市领航,智能化迎来质的提升,将加速电动化提升,预计24年国内仍可20%增长至1110万辆,欧洲20%增长,美国40-50%增长,全球预期电动车增长近25%至1600万辆。

智能化是公认的发展方向,但目前还缺乏二级市场投资标的。

目前国内,智能化做得最好的是小鹏和华为。小米马上要推出的第一款车,智能化水平或许能进第一阵营,但也不太确定。

智能化方面,华为目前的布局是最好的,不管是V2X还是舱驾一体化,都可能在智能化竞争中占据优势。

供给端,车企已将智能驾驶作为核心发力点,打造差异化卖点,从今年到明年将迎来“标配智驾”时代;

需求端,智驾目前已经有效影响购车决策,未来能够找准差异化卖点、技术领先的头部车企,将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差异化,并保持2年以上的领先优势。

03

整车的价值更大

有一说一,智能化的投资标的并不多,除了华为,还有Momenta、地平线、大疆等,但都还未上市。

至于智能化硬件tier 1的公司,长期的产业链价值并不高,实际价值不如整车企业。整车厂价格压力大,Tier1无法独善其身,为推广产品价格有压力。

出口方面,增长最快的时候已经过去,那些最具购买力的国家,都面临进入的壁垒。

最近的新闻,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Stellantis集团计划投资15亿欧元收购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双方还将成立名为“零跑国际”,负责除大中华地区外的全球市场的出口和销售,以及在当地制造零跑汽车产品。

海外汽车巨头正转变其策略,大众、奥迪等巨头陆续选择与中国本土车企合作,加速电动化和智能化进程,这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走向全球的机会。

•END•

个人观点,仅作参考,不作推荐。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特斯拉(TSLA)$ $理想汽车(LI)$

港股&中概股大涨,是进场号角吗?
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纳斯达克金龙指数涨超3%。B站涨近8%,蔚来涨超5%,分析称,海外,联储加息或将进入尾声。国内,复苏大趋势未改,政策将是下半年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你觉得中概股有哪些机会?哪些股票值得青睐?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 弹力绳22
    2023-10-29
    弹力绳22

    国内的电动车技术发展的很快,但是核心技术还在欧美手里

  • 大米饭00
    2023-10-29
    大米饭00

    理想汽车能跟特斯拉掰手腕吗?好像是不能的

  • 灌饼高手00
    2023-10-29
    灌饼高手00

    问界靠降价争取来的销量不能持久

  • 梅川洼子
    2023-10-29
    梅川洼子

    只要资本喜欢,我就看好

发表看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