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财经

我们致力于提供最新的商业模式和最真实的行业故事。

IP属地:广东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5-30

      货拉拉的放贷野心,藏在对司机的增值服务里

      图片 文:卡贝   01     昙花一现的上线   从在APP内上线贷款产品到其借款页面无法打开,货拉拉仅用了10天左右。 5月中旬,货拉拉在 APP 内上线借款产品“圆易借”的消息引发关注,据显示,该产品最高额度20万元,年化利率10.8%起,与国持牌金融机构合作放贷。 然而,时隔一周后,在货拉拉的 APP 内,其借钱入口消失了。不仅如此,在" 圆易借 " 的公众号内,其为第三方导流的贷款超市页面也无法打开。 目前,“圆易借”的公众号仍然存在,但进入借款页面,输入手机号后并不能收到验证码进入贷款的下一步骤,而是被提示“系统正在升级中”。 图片 据公众号信息显示," 圆易借 " 的公众号的主体为 " 广州易人行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 易人行小贷 ")。 企查查显示,易人行小贷成立于2019年12月6日,唯一股东为啦啦大湾区信贷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货拉拉CFO陈国基,注册资本为2亿人民币,企业地址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28号5401房自编10单元(仅限办公),经营范围为小额贷款业务。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与陈国基相关联的企业多达13家,其中,在金融业务层面,除任职易人行小贷执行董事兼经理之外,还担任广州易人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此外,在注册资金层面,其实缴资本虽高达2亿元,但并不满足《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 " 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 10 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 的明确规定。 据多家媒体报道,除助贷业务之外,货拉拉还开展贷超业务,为花鸭借钱、苏宁任性贷导流。 不仅如此,另有报道称,货拉拉还将上线个人经营贷业务。 而可以佐证这一信息的是,2024年5月7日,货拉拉发布的“关于优化信贷业务个人信息授权书的公示”,
      141评论
      举报
      货拉拉的放贷野心,藏在对司机的增值服务里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5-24

      乐信发布Q1财报:营收32.4亿同比增近10%,持续技术投入驱动业务数智化发展

      北京时间5月24日,中国领先的新消费数字科技服务商乐信(NASDAQ:LX)发布2024年一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乐信坚持风险和数据双轮驱动,审慎经营、平衡规模与质量,实现稳健发展:一季度营收32.4亿元,同比增长8.7%。 规模方面,交易额580亿元;管理在贷余额1215.1亿元,同比增长13.5%;用户数2.15亿,同比增长10.8%。 资产质量方面,上线Low&Grow新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存量风险资产处置和回收力度,努力降低宏观环境和行业风险周期影响。季度内,新增客户的资产质量逐步好转,新客授信通过率提升超过30%,用信的好客户浓度从1月的24%提升至3月的40%,新增客户资产早期风险指标FPD30呈持续下降趋势。 资金合作方面,季度内引入多家全国性大型金融机构,其资金占比进一步提升,带动资金成本环比下降34个bp,再创历史新低。随着资金成本降低,一季度利润(Non-GAAP EBIT)2.82亿元。5月,公司发行了首单国际3A评级ABS,未来将进一步推动资金成本持续下降。 乐信CEO肖文杰表示,“一季度,我们通过严控风险、分客群精细化运营、发力生态业务、降低资金成本等四项措施,审慎经营、夯实底层能力,在宏观经济和行业挑战背景下,实现了稳健的发展。展望二季度,我们将继续秉持审慎经营原则,风险管理优先,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生态业务发展:助力消费增长,推动金融普惠 一季度,乐信 $乐信(LX)$ 旗下分期乐商城、乐信普惠等生态业务稳健发展,共同助力消费增长、推动金融普惠。 季度内,分期乐商城超450个品牌销售额同比增加超50%。围绕90后、95后等优质高成长消费人群的需求,分期乐商城优化商品供应链,在商户引进和品类运营上重点打造潮流分期体验,激发年轻消费者消费潜力,用
      226评论
      举报
      乐信发布Q1财报:营收32.4亿同比增近10%,持续技术投入驱动业务数智化发展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5-16

      成立8年更换3位董事长,长银五八放贷利率高达32.85%?

      文:零点财经 近日,在职长达近3年的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董事长徐忠义已向公司董事会递交辞职报告。 据公告,徐忠义的辞职自2024年4月28日起生效,此后,在新任董事长的任职资格获监管核准之前,长银五八由公司总经理王霁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 关于王霁的介绍,长银五八在2023年财报中有所介绍,其为硕士研究生学历,银行从业经历13年,现任长银五八消金总经理。 另据百科资料显示,王霁曾任长沙银行总行营业部主任助理、长沙银行开福支行副行长,主管风险合规工作,2023年2月任长银五八消金董事、总经理。 值得一提的是,据统计,截至目前,该消费金融公司已更换3位董事长。 长银五八首任董事长为原长沙银行行长助理黄治国,但仅8个月时间便从高管团队退出,由曾任长沙银行信用卡及消费金融事业部总经理、长银五八总经理阳青松接任; 两年后(2020年1月),阳青松从高管团队退出,杨敏佳上任;2021年6月,徐忠义的公司董事长职务获监管核准,杨敏佳退出长银五八高管人员备案名单。 长银五八成立于2017年1月,由长沙银行、北京城市网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程控股共同发起设立,总部位于湖南长沙,注册资本已在今年从3亿元提高至10亿元。 图片 据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报告期末,长银五八消费金融总资产273.32亿元,同比增长16.30%,位列消费金融行业第13位;总负债244.91亿元,同比增长14.75%;营业收入32.33亿元,同比增长38.97%,位列消费金融行业第10位;净利润6.83亿元,同比增长29.76%,位列消费金融行业第5位。 在消费金融公司中,长银五八消费金融一直秉持去中介的获客策略,据自媒体镭射财经报道,该公司主要通过线下直销团队获客,甚至助贷都有少涉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有渠道方爆料称,长银五八在没有直营网点的地区,主要通过渠道获客,考虑合规,渠道所发布的产品大纲一般隐去长银五八主体
      239评论
      举报
      成立8年更换3位董事长,长银五八放贷利率高达32.85%?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5-11

      浙商银行一季度被罚722.5万元 高管称2024年主要压力来自房地产风险

      文:零点财经 浙商银行湖州分行被罚125万元。 5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州监管分局公布的一张罚单显示,因项目贷款发放不审慎;流动资金贷款发放不审慎;未严格审查贸易背景真实性开立信用证;贴现资金回流至出票人,对浙商银行湖州分行罚款125万元,与此同时,湖州分行安吉支行行长王某恺被警告。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12月,因采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浙商银行 $浙商银行(601916)$ 上海分行被罚1734万元;同月,办理供应链融资业务贸易背景审查不严、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浙商银行临沂分行被罚款30万元。 由此可见,在发放贷款层面,浙商银行的管理存在诸多缺陷。 2024年4月中旬,相关监管部门公开通报的处罚信息,对A股上市银行2024年第一季度的违规处罚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数据显示,以处罚公告日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共有31家A股上市银行收到金融监管部门出具的罚单,被罚没金额合计超17000万元。 罚单中涉及股份制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以机构为处罚对象的重要罚单数为73张,合计罚没总金额超6000万元。 73张罚单中有9张200万元及以上的大额罚单,其中,华夏银行单张罚单被罚金额居首,为461万元。此外,浦发银行、浙商银行等都收到了单张被罚没金额超过200万元的大额罚单。 据统计,2024年一季度,浙商银行共收获6张罚单,在同行中,排名第6,合计被罚金额共722.5万元,在同行中排名5。 浙商银行是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于2004年8月18日正式开业,总部设在浙江杭州,系全国第13家“A+H”上市银行。截至目前,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了342家分支机构。 前不久,浙商银行刚发布2023年全年业绩,报告期内,该行资产规模突破3万亿,实现
      249评论
      举报
      浙商银行一季度被罚722.5万元 高管称2024年主要压力来自房地产风险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5-09

      AIGC财报横评:谁是“已起跑”的AI公司?

      巴菲特并非对AI一无所知,他只是想赚认知内的钱而已。如果查理还在他的身边,巴老爷子在股东大会上的那一声“下意识”,不知道会不会让他的老伙计在对他拍一次桌子:看看过往财报未尝不可。 价值投资者都会有一个陷入财报误区的阶段,每天对着财报上的各种指标来判断公司的好坏与价值。但想明白之后发现,财务报表这种季度更新一次的数据,本身更是由商业模式决定的,它不是“因”,只是“果”。财报的意义,在于落地之后对于预期的修正,以及同业公司间的指标对比。 本篇文章尝试选取几个财报指标来验证AIGC公司的创收与AI能效。AIGC公司选取标准如下: (1)有已经成熟的AI应用业务线、产品、AI服务,并已经产生收入; (2)有稳定且明确的AI下游客户画像,如B端企业或C端付费用户; (3)区别于传统IT采购模式,AI业务收入不可有明显的“季节性”,典型代表为B端API接口模式的AI服务、海外有付费习惯的C端AI产品; (4)有自研的AI大模型,无论是多模态还是MoE,可以赋能本身的AI业务线。 综上,选取几家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进行横向对比: 1.@昆仑万维(300418.SZ),主营业务:海外社交、游戏、搜索、广告、股权投资等,AI赋能的业务线收入近9成来自海外,公司自研AI大模型天工+音乐模型SOTA。根据公司历年公告,预计未来主要AI业务增量或来自OPERA用户量增长、AI产品下载及付费量、开源AI大模型定制化等。 2.@万兴科技(300624.SZ),主营业务:视频创意类工具、实用工具类、文档创意类、绘图创意类工具APP,海外收入占比超9成,公司自研多媒体AI大模型天幕。根据公司历年公告,预计未来主要AI业务增量或来自Filmora等拳头产品的大版本更新、AI功能嵌入后的付费率增加、墨刀等AI产品的付费订阅、天幕大模型对传媒行业的AI赋能等。 3.@百融云-W(6608.HK),主营业务:Maa
      485评论
      举报
      AIGC财报横评:谁是“已起跑”的AI公司?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5-07

      高管落马、业绩下滑、违规处罚,广发银行怎么了?

      文:零点财经 近日,广发银行公布2023年全年业绩。 若仅从净利润来看,其业绩相较去年有所上升,但若从整体运营来看,过去一年,广发银行过得并不轻松。 高管落马,内守失控,核心数据下滑,广发银行身陷低谷。   01     增利不增收   据财报,截至2023年末,广发银行资产规模35095.22亿元,较年初增长2.68%。贷款余额20732.06亿元,较年初增长0.83%。 对公一般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较年初增加超千亿元;存款余额21815.25亿元,较年初增长0.54%。 营收层面,2023年,该行营业收入696.78亿元,同比下滑7.29%,净利润160.19亿元,同比增长3.16%。 对于业绩的的变化,广发银行称这是为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集团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导致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所致。 数据显示,2023年,广发银行利息净收入510.68亿元,同比下滑8.52%。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2022年,广发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依次为628.47亿元、554.99亿元、558.2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69%、0.59%。 利息净收入大幅下滑之外,广发银行的非息收入也在减少。 2023年,受手续费下降影响,该行非息收入为186.10亿元,较上年减少7.17亿元,同比下降3.71%。 但其实,营收下滑只是表象。 数据显示,2023年,该行净利息差为1.46%,较上年下降22个基点,净利息收益率为1.60%,较上年下降21个基点,但在2022年,该行的净利息差为1.68%,净利息收益率为1.81%,这也就是说,目前,广发银行的赚钱能力或持续弱化。 一同 “收缩”的还有该行曾经引以为傲的信用卡业务。 据财报,截至2023年末,广发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1.18亿张,2022年为1.09亿张。据此推算,2023年,广发
      354评论
      举报
      高管落马、业绩下滑、违规处罚,广发银行怎么了?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5-07

      消金公司2023年累计净赚142亿元:头部业绩分化,竞争还将加剧?

      01 消费金融机构业绩分化明显 业内预测行业竞争还将加剧 近日,国内持牌消费公司2023年业绩相继出炉。据统计,过去一年,30家消金公司累计赚取净利润超142亿元。 不出所料,招联消费金融仍然稳坐行业第一。 2023年,该机构营收196.02亿元,同比增长12.01%,净利润36亿元,同比增长8.14%。 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兴业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前者营收和净利分别为112.3亿元、20.72亿元,后者营收和净利分别为158.95亿元、19.82亿元。  除此之外,其余各家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均在10亿元之下。其中,小米消费金融、蒙商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等机构其净利润不足1亿元。 相比之下,开业仅半年的建信消费金融则成为唯一一家亏损机构,2023年亏损0.65亿元。 由此可见,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头部和尾部消费金融公司业绩数据差距较大,头部效应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年,宁银消费金融、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业绩增长明显。 2023年,是宁银消费金融从华融手上接手消费金融牌照之后的首个完整财年,该年度,宁银消费金融营业收入18.02亿元,同比增长193.96%,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676.92%。 小米消费金融净利润虽只有0.76亿元,但同比增长590.91%。唯品富邦净利润0.6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759.74%,成为众多机构中的一大亮点。 资产规模增长层面,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排名第一,总资产334.59亿元,同比增长634.07%,其次是宁银消费金融总资产456.71亿元,同比增长460.72%。 与之形成明显区别的是,同年,阳光消费金融总资产仅为116.77亿元,同比下滑6.41%。 整体来看,2023年,消费金融公司们的收入仍旧延续增长的态势,头部机构稳定增长,但增速放缓,腰部机构奋力前行,并涌现黑马。 对此,素喜
      141评论
      举报
      消金公司2023年累计净赚142亿元:头部业绩分化,竞争还将加剧?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4-24

      股价狂跌,市值蒸发800亿,渤海银行会是下一个锦州银行吗?

      文:零点财经 作为国内最年轻的股份制银行,渤海银行迎来发展过程中的阵痛时刻。 市值蒸发,业绩下滑,踩雷规模扩大,加之用户的投诉和频繁的人事变动等诸多事件,过去一年,渤海银行过得不容易。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业务层面,渤海银行 $渤海银行(09668)$ 仍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持续加大对制造业业、民营小微、绿色金融、涉农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渤海银行向高技术制造业贷款余额人民币345.38亿元,占全部制造业贷款的38.99%,涉农贷款余额人民币563.1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35%。   01     净息差下滑,营收净利持续下跌   继2022年业绩双降之后,渤海银行的营收利润再次下滑。 前不久,渤海银行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49.97亿元,同比下降5.55%;净利润50.81亿元,同比下降16.81%。  渤海银行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12家全国性股份行中最年轻的银行,也是其中唯一一家赴港上市的银行。 2019年是渤海银行近年来营收和净利润增速的高光时刻。 该年度,渤海银行营业收入283.78 亿元,同比增长22.4%,净利润81.93亿元,同比增长15.71%,但此后开始下跌。 2020-2022年,渤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24.92亿元、291.94亿元、264.6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50%、-10.15%、-9.35%;同期净利润为84.45亿元、86.30亿元、61.0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7%、2.19%、-29.23%。 渤海银行业绩下滑与其净息差迅速下滑息息相关。 据财报,2020年,渤海银行净息差高达2.35%,但到202
      535评论
      举报
      股价狂跌,市值蒸发800亿,渤海银行会是下一个锦州银行吗?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4-22

      百融云:逆风做中国的“MaaS Gainer”

      中国资本市场总期待着听属于自己的价值投资传说,十倍股的故事即便是幸存者偏差,但深知持仓者容不得同富贵的投资人,却仍然期待一家上市公司能众人拾柴。 年报披露之后怒砸35%,论坛中唱衰AI的声音,来自当初畅想中国MaaS广阔市场的投资者口中。不变的,是AI还在进步、中国AI公司依然进取;但变了的,是像弃婴一般的股价、人心,以及论坛里的声音。  人心是徘徊的,投资者更是摇摆的。就像民间总愿把尽忠二字赋予在岳母刺字的情节,即便古时女子无才便是德,但也要唤个文笔匠,刺了面颊。 这个世界着急的去听年少有为的故事,AI和MaaS的黄金十年:已经在招手了。 MaaS(模型即服务),本质是一个可以供B端用户随时调用的AI模型库。所以如果想让中国企业真正拥抱AI技术、触手可得,唯一先决条件是降低AI使用成本。@百融云-W(6608.HK)和一众中国MaaS厂商,终于迎来了这个机遇。而中国的企业用户们,也终于盼来了AI的私有化部署。 几乎所有GPT类的AI大模型,在文本类交互场景下的应用有两条路径:一是将知识储存在大模型中(比如ChatGPT、百融云BR-LLM),单次使用直接得到信息输出,即Equivalent模式;二是基于现有搜索引擎,AI通过对实时信息的智能检索和分析,经过加工后再生成信息反馈,即2-Stage Search Summarizer模式。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第二种模式是在前一种模式的基础上,AI大模型在推理时会访问传统的搜索引擎(Google、Bing等),通过搜索引擎运行查询以检索前K个结果。在第二阶段,通过LLM等AI大模型运行每个结果以生成K个响应,该模型再将得分最高的响应返回给用户。同时这也是AI Agent和插件功能的底层原理。  百融云 $百融云-W(0660
      197评论
      举报
      百融云:逆风做中国的“MaaS Gainer”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4-19

      拆解北京银行2023:在千万罚单中前行

      文:零点财经 近日,北京银行发布2023年全年业绩。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3.7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65%,规模继续保持城商行首位。 实现营业收入667.11亿元,同比增长0.66%;实现归母净利润256.24亿元,同比增长3.49%。 北京银行成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北京,是目前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 2007年9月19日,北京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并迈入发展快车道。 公开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6年,上市十年时间,该行的净利润便从33.48亿元一路飙升至178.02亿元,增速高达432%。其总资产更是从2007年末的3542亿元,增长至2016年末的21163亿元,增幅497%。 如今,北京银行经营网络已覆盖北京、天津、上海、长沙、乌鲁木齐等全国十余多个中心城市,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覆盖消费金融、人寿保险、金融租赁、基金、理财等多个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2023 年,按一级资本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北京银行排名第 53 位;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 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中,该行又以 876 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 85 位,行业地位不容小觑。 但即便如此,北京银行的烦恼也不少,如核心数据增速放缓,不良贷款规模畸高,巨额罚款连连不断。 01 利润增速不及往昔,重组贷款规模上升 作为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商行,北京银行2023年的业绩依旧亮眼。 得益于对公业务的拓展,2023年北京银行资产同比增长10.65%,规模突破3.75万亿元;营业收入667.11亿元,同比增长0.66%;归母净利润为256.24亿元,同比增长3.49%。 这样的利润增长速度与2021年基本持平,但与2022年的11.4%增速相比,差距明显。 从其他核心数据来看,2023年,北京银行吸收存款本金2.
      231评论
      举报
      拆解北京银行2023:在千万罚单中前行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