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6-01 08:25

      光伏玻璃周期疲软 福莱特玻璃(06865)如何穿越周期沉浮?

      光伏板块最近热点频出。除了隆基绿能的单晶硅片价格急跌三成之外,巨头天合光能市值一日蒸发约171亿元更是引发关注。 天合光能一举带动光伏产业链在下降通道狂奔,光伏玻璃龙头福莱特玻璃(06865) $福莱特玻璃(06865)$ 亦不能幸免。近期,公司遭朱雀基金减持114.2万股,每股作价23.67港元,总金额约为2703.11万港元。 事实上,去年股价腰斩的福莱特玻璃,2023年以来处于震荡修复阶段,年内涨幅约16%。 增收不增利延续 2023年第一季度,福莱特玻璃延续2020年增收不增利趋势。 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65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2.90%;归母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7.11%,业绩符合预期。 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增长主要是光伏玻璃新增产能释放和光伏行业需求增长导致公司光伏玻璃销售数量增长所致。 数据显示,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由2010年的17.5GW提升至2020年的125.8GW,CAGR达到22%。根据CPIA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新增容量将达到270-330GW,同年中国光伏装机新增容量将达到90-110GW。光伏装机市场的高景气,直接推动光伏玻璃需求的上升。 从光伏玻璃的销量上看,福莱特去年的数据创下新高。财报显示,该公司2022年光伏玻璃的销量约为5.10亿平方米,较2021年大幅增长92.58%。不过,其库存量也有所上升,达5493.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14%。 然而,光伏玻璃产能扩张迅速,导致供给偏松,加上价格低位等因素,导致福莱特玻璃出现增收不增利。 事实上,2022年,全国光伏压延玻璃行业总体呈现“产能产量大幅增长、价格低位运行”的运行态势。在产能产量方面,全国光伏压延玻璃在产企业40家,共计128窑442条生产线,产能8.
      240评论
      举报
      光伏玻璃周期疲软 福莱特玻璃(06865)如何穿越周期沉浮?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31 18:38

      慧择绩后股价劲升11%:三大策略布局未来,上调全年盈利指引

      盈利超预期,增长势头强劲。国内头部数字保险服务平台之一慧择(HUIZ.US) $慧择控股(HUIZ)$ 在5月30日公布2023年Q1财报后股价走高,截至收盘上涨11.88%,报1.13美元。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慧择发布2023年Q1财报,实现营收约为3.0亿元,平台促成总保费19.3亿元,其中新单保费6.6亿元,同比逆势增长153.9%,新单保费占比提升14.7个百分点,而经调整(非GAAP)股东净利润1841.4万元,环比增长30.3%,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截至一季度末,该公司合作的保险公司104家,平台投保人870万人。 从过去五年看,慧择业绩业绩强劲,2022年各行业都受到疫情影响,该公司主动降低货币化率(佣金)收入下滑,但促成保费保持强劲,2018-2022年复合增速达51.67%。2023年预计持续恢复货币化率调整收入增长曲线,而经过几年的成长,慧择已形成了三大战略,已具备规模化盈利的能力,进入盈利新周期。 新单保费逆势增长,长期险壁垒持续巩固 作为保险营销赋能平台,促成保费的增长是业绩核心的指标之一。慧择的促成保费包括新增保费和续期保费,新增保单是代表用户增量,续期保费则是用户粘性,2020-2022年,其中续期保费复合增速达45.2%,驱动总保费高增长。 新单保费变动相对来说大一些,相比于续期的稳定性,主要为新用户和老用户认购新产品存在周期性波动。从往年季度来看,2020-2021年新单保费季度上升趋势,2022年出现占比下滑,则原因则是经济环境所致,疫情下各行业都受到较大影响,但续期强劲反映了老用户对平台的高度认可,2023年Q1,由于行业环境转好,新单需求得到有效释放,实现新单保费6.6亿元,同比增长153.9%,占比份额提升14.7个百分点。 图片1.png 保费的稳
      210评论
      举报
      慧择绩后股价劲升11%:三大策略布局未来,上调全年盈利指引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30 15:03

      核心产品痛失渤健大单又遭AZ围堵,诺诚健华何时脱困?

      5月10日,诺诚健华(09969) $诺诚健华(09969)$ 披露了其今年一季报。财报显示,公司当期营收1.89亿元,同比增长58.99%;其中奥布替尼收入约1.51亿元,较上年同期上涨43.02%。 由于一季报业绩表现良好,市场也显得较为积极。财报披露次日,诺诚健华港股股价收涨9.34%。而这也是诺诚健华自今年一月中旬以来,为数不多的能让投资者多看一眼的股价表现。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受年初港股生物医药板块涨潮催动,1月16日,诺诚健华股价来到阶段性高点15.90港元,但随后公司股价持续下跌。 2月15日,渤健发布公告称其已通知诺诚健华,为便利而终止有关BTK抑制剂奥布替尼的相关协议,诺诚健华将重获许可协议项下授予渤健的所有全球权利。次日诺诚健华发布公告,确认了这一消息的真实性,也证实了渤健和诺诚健华在奥布替尼上的合作走到尽头,这让二级市场大为震动。公告发布当日,诺诚健华A股和港股股价分别下跌18.37%和27.34%。 此后,诺诚健华尽管摘掉“B”字头,但股价并没有取得回暖。5月25日,公司港股盘中股价跌至7.49港元,较此前高点跌落了52.89%。 核心产品遭“退单”的后遗症 实际上,再次回顾诺诚健华与渤健的这次“分手”可以发现,渤健给出的理由是法律层面上的“为便利而终止(terminate for convenience)”。 这是医药授权交易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交易解除,可视为自由解除。从短期利益来说,对诺诚健华的影响并不大。因为此次不涉及交易赔偿,且渤健已支付的1.25 亿美元也不需要让诺诚健华退回。 但这对诺诚健华的长期收益影响较大。因为根据此前双方的协议,除了1.25亿美元的首付款之外,诺诚健华的预期收益还包括后续潜在临床开发里程碑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及按产品未来净销售额百分比
      47评论
      举报
      核心产品痛失渤健大单又遭AZ围堵,诺诚健华何时脱困?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30 13:54

      HPAL三期获7.8亿美元贷款,力勤资源多项目投产有望高增长

      力勤资源(02245) $力勤资源(02245)$ HPAL项目第三期投产有望加速。 5月29日,力勤资源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2023年5月25日为位于印度尼西亚奥比岛的Obi项目的HPAL项目第三期(ONC)取得银团贷款,总金额为7.8亿美元。 银团贷款的成功获批,意味着力勤资源HPAL项目第三期的投建有了资金保障,这为该项目如期在2023年第四季度投产奠定坚实基础。届时,HPAL项目的产能将翻倍增长,再加上RKEF项目28万金属吨镍铁产能将于今年、明年陆续投产,力勤资源有望实现持续高成长,公司价值亦有望迎来重估。 镍产品生产成新增长曲线 以镍产品贸易起家的力勤资源,经过近些年的布局已然成为了行业“黑马”。公司基于镍矿及镍铁贸易的业务基础,于2017年通过收购江苏惠然实业有限公司的多数股权开始布局镍产品的生产,并于2018年与印度尼西亚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投资印度尼西亚奥比岛上的镍产品生产项目。2019年时,力勤资源将业务进一步拓展至镍产品生产设备制造板块。至此,力勤资源正式于镍产业价值链中形成了全面的产品服务体系,业务涵盖上游采购镍资源、镍产品贸易、冶炼生产及设备制造与销售等。 据灼识咨询数据显示,力勤资源在镍产品贸易及生产领域都取得了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尤其在贸易领域,按2021年的镍产品贸易量计算,全球排名第一,按2021年的镍矿贸易量计算,中国排名第一,市场份额26.8%,比第二名高出10.7个百分点。 回顾力勤资源的过往业绩,其保持了持续快速成长。据wind数据显示,2021至2022年,力勤资源的收入分别为124.49亿、182.90亿人民币,同比增速分别为60.53%、46.9%;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亿、17.3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1.54%、57.73%。 持续高成长
      108评论
      举报
      HPAL三期获7.8亿美元贷款,力勤资源多项目投产有望高增长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9

      AI大模型赋能SaaS产品,微盟加速“价值跃迁”

      自年初ChatGPT爆发以来,大模型技术与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大模型时代极速展开,AI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加速演进。 这显然是毋庸置疑的。 一级市场上,目前国内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均表示已涉足类似ChatGPT和AIGC项目,同时亦有不少“小厂”发布相关产品,蹭上技术迭新的风口。 二级市场上,ChatGPT和AI概念则涨得风生水起,以ChatGPT概念为例,2023年初以来涨近40%,不失为当下市场最热板块。 俗话说得好,乘势而为,顺势而起,ChatGPT掀起来的AI浪潮无疑也为一些科技型企业带来发展新思路。 5月24日, $微盟集团(02013)$ 举办“2023WeimobDay”微盟城市峰会(北京站),会上微盟发布了基于大模型的AI应用型产品WAI。截至发布当天,微盟WAI已正式上线包括“话术生产、短信模板、商品描述、种草笔记、直播口播稿、公众号推文、短视频带货文案”等在内25个实际应用场景,其中部分高频应用场景,此前测试商家反馈已达到日常使用水平。 从微盟的布局动作来看,通过创造性推出AI+SaaS融合的“WAI产品”,微盟算得上是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通过系统化展现产品的大型软件企业。 具体而言,微盟的WAI产品可适应“自然语言形态、SaaS融合形态、聚合应用形态”三大交互形态,并全面融入微盟在包括“零售、电商、营销、私域”等业务在内深耕数字商业领域近十年的行业Knowhow,深度覆盖商家全经营场景,同时做到“图文并茂,博采众长”。此外,预设“针对性、高质量”的Prompt(模型输出)模板,微盟WAI还实现了零基础商家也能快速使用的“0门槛体验”,并通过进行充足的风险管控,确保商家放心合规使用。 图片1.png (图片来源:微盟) 值得一提的是,微盟推出WAI产品在AI浪潮中看
      597评论
      举报
      AI大模型赋能SaaS产品,微盟加速“价值跃迁”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6

      宝尊电商:基本面筑底企稳 品牌管理担纲增长主引擎

      时至5月下旬,宝尊电商(09991,BZUN.US) $宝尊电商-W(09991)$ $宝尊电商(BZUN)$ 如期披露了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财务业绩。 通览宝尊电商的此份财报,“变革”和“焕新”的意味不可谓不浓厚。如果说公司此前于2022年报中宣布升级三大业务线是拉开了变革的序幕,那这份新出炉的季报则可算得上是进一步确认了宝尊电商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加速前行。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今年Q1期间,宝尊电商各个业务板块有序推进,宝尊电商、宝尊品牌管理和宝尊国际相互促进,螺旋式上升的生态闭环已在加速成型。 概括而言,宝尊电商业务作为基石型业务,报告期内财务表现稳健,基本面韧性得到充分的验证;宝尊品牌管理业务成果初现,全方位赋能Gap中国使其顺利过渡、“焕新”升级;宝尊国际则在积极探索、拓展海外版图,目前已具雏形。 以此次季报为观察窗口,不难看出宝尊电商正在向外界释放出强烈的价值信号。 财报释放强烈价值信号 宝尊电商的Q1财报,基本面的韧性显露得淋漓尽致。数据显示,Q1期间宝尊电商实现净收入19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其中产品销售收入为6.66亿元,服务收入为12.2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Gap中国已于今年2月初完成并表,期内贡献收入约为1.9亿元。 考虑到今年来社会整体消费复苏的力度仍然稍显疲软,宝尊电商能在此环境下斩获这一成绩已是殊为不易。 而在稳健的财务数据以外,宝尊电商的此份季报还释放了诸多的经营亮点。 以核心电商业务为例,Q1期间该业务已出现了明确的企稳回升的信号。一个例证是,期内宝尊电商业务在奢侈品、快消品等领域均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无独有偶,报告期内电商业务板块non-GAAP经营利润更是同比
      276评论
      举报
      宝尊电商:基本面筑底企稳 品牌管理担纲增长主引擎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6

      航运业运价重回正轨,中远海控何时迎来“退潮”时刻?

      后疫情时代,随着消费复苏带动多行业快速回暖,一度走出天价的集装箱航运行业却正逐步回归冷静期。由于欧洲能源价格上涨、美国持续加息带动全球通胀保持高位,航运业需求放缓俨然已成为长期趋势。 行业风向变化,导致一众航运企业业绩暴跌。全球第二大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一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滑三分之二以上,美森轮船(Matson)EBITDA同比减少82.9%,国航远洋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 受此影响,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股价暴涨的中远海控(01919) $中远海控(01919)$ 近日也出现回落。5月25日,公司港股股价收盘9.01港元,已跌穿60日均线,表明市场看空情绪浓厚。 image.png 近期,美银证券发表研究报告,维持公司“中性”评级,指出今年料行业环境困难,尽管市场预期公司可能有更多回购,但在现货运费反弹确定性不强的情况下,未来仍属喜忧参半;高盛则发布研究报告称,考虑到燃油和折旧成本相对较高,预计集团于期内的盈利能力将会恶化。 克拉克森的创始人Martin Stopford所著的《航运经济学》一书中写道:“航运业到处都是周期……对船东而言,航运周期就好像赌场里面的发牌员,他手里的每张牌都有能发财致富的魔力。”如今,中远海控(01919)是否已经站在了下行周期的起点? 一季度营收下滑过半 业务大幅“缩水” 据了解,中远海控是以集装箱航运、码头业务为核心的企业,通过下属公司“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和东方海外国际全资附属公司“东方海外货柜航运有限公司”经营集装箱运输业务。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约为473.53亿元,同比下降55.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27亿元,同比下降74.20%;基本每股收益为0.44元。 image.png 一季度,公司集装箱航运业务的货运量为5
      4083
      举报
      航运业运价重回正轨,中远海控何时迎来“退潮”时刻?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5

      百融云2023年Q1:业绩继续领跑行业,估值有望得到修正

      自《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发布后,数字基建一直都是市场热议的投资主题,而SaaS行业作为细分领域,也受到广泛关注。 实际上,SaaS行业经过过去几年的高速成长,步入调整周期,从时间线看,2015-2021年保持中高双位数的复合增速,2022年行业需求收缩,大部分参与者业绩出现下滑,但仍有表现出众的公司,比如百融云(06608)。该公司于2022年实现业绩逆势高增长,2023年保持强势,继续领跑行业。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百融云(06608) $百融云-W(06608)$ 近日发布2023年Q1财报,业绩保持稳健增长,实现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核心业务智能分析与运营业务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41%,收入份额49.65%,此外,精准营销业务收入1.38亿元,同比也实现增长48%,收入份额24.38%。 百融云专注于赋能金融机构数字化,客户数量每年都有提升,核心客户留存率非常高,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Q1,其智能分析与运营业务线核心客户数量105个,同比增长12%,核心客户平均收入206万元,同比增长23%,核心客户留存率高达93%。那么,百融云为何能够这么强势? 业绩驱动:三大业务协同发力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百融云通过独立研发的SaaS云突破性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保险公司提供数智化产品,实现金融机构的多向赋能,构建数智化生态。该公司拥有三大业务线,即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精准营销服务及保险营销服务。 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力,形成了该公司的“一体两翼”,即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为主体,精准营销服务及保险营销服务为两翼的业务格局。2017-2022年,上述三大业务驱动下,收入复合增速达42%。2023年Q1继续保持强势,
      218评论
      举报
      百融云2023年Q1:业绩继续领跑行业,估值有望得到修正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5

      新股前瞻丨微创医疗分拆第六子,36款产品难补微创心律的亏损

      港交所近日披露,微创心律递表港交所主板申请上市,高盛、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这是微创医疗(00853)分拆的第6家子公司,在此之前,微创医疗已经分拆了心脉医疗、心通医疗、微创机器人、微创脑科学及微创电生理5家子公司上市。若此次微创心律也成功上市,意味着微创系上市公司达到7家。 虽然微创系分拆多家子公司上市,但从上市后的股价表现来看,只有心脉医疗和微创电生理两家到目前为止股价尚未跌破发行价,那么微创心律上市后能否有好的表现呢? 高壁垒赛道,微创心律吸引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律不齐可能导致⼼力衰竭,并进一步导致⼼脏骤停,治疗手段包括药物、理疗及植入手术。心脏节律管理指诊断、治疗和管理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主要设备有起搏器、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在各类CRM器械中,⼼脏起搏器为全球最大的子市场(按器械植入数量及价值计),其次是ICD(植入式⼼脏除颤器)、CRT-D及CRT-P。 image.png CRM器械也可分为产生高电压电信号的CRM器械和产生低电压电信号的CRM器械,高压电信号产品主要包括ICD及CRT-D;低电压产品主要包括⼼脏起搏器及CRT-P。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胸部皮下的小型器械,起搏器包含脉冲发生器和电极两部分。电极通过血管穿刺微创植入到心脏里,而脉冲发生器连接电极后埋于胸前皮下,用于维持足够的心率。当⼼脏起搏器感应到⼼脏跳动过慢或漏搏时,其会发送低电压电信号以助管理⼼律。 ICD是一种小型器械,放置于患者胸部皮下,ICD的作用原理类似于体外除颤仪,ICD检测到危险的不规则活动时才会从内部发出电击停止心律不齐。 简单来说,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是治疗心跳过慢的问题,而心脏除颤器则是治疗心跳过快的问题。 据沙利文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CRM器械市场的规模为106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增加至128亿美元,2021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
      125评论
      举报
      新股前瞻丨微创医疗分拆第六子,36款产品难补微创心律的亏损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5

      众安保险与众安科技共同发布保险业首份AIGC应用白皮书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众安在线(06060)$ 与众安科技共同发布国内保险业首份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白皮书《AIGC/ChatGPT保险行业应用白皮书》(下称《白皮书》)。 《白皮书》通过专家调研形式,对技术在保险领域30余个具体应用环节以及AIGC场景应用点进行了梳理,并从多个维度对应用场景的技术落地可行性形成预判。同时整理了国内外多项技术标准研究与政府制度、投融资市场整体分析以及带来众安在该技术领域的应用探索。 众安保险总经理姜兴指出:“人工智能技术进化的拐点已至,我们坚信其未来进化的潜力和速度一定会远远超过想象。未来已来,正是带着这份紧迫感和对未来智能的憧憬,众安发布这份报告,供保险行业的同仁们共同探讨和交流。” AIGC(AI Generated Content,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是指一种可以学习复杂数据结构和规律,并用这些规律来生成新内容、新数据或解决问题的算法。其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相比,人工智能内容生成的质量提升具备非线性的指数性发展特征。 AIGC助力保险全链路提质增效 近年来,美国、欧盟、中国等全球主要经济体,都从国家级政策层面倡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2023年4月,“通用人工智能”更是首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及。 《白皮书》详细拆解了AIGC在保险业33个具体可落地应用环节,不仅可以在保险产品设计、精算、营销、运营和客服等全链路环节提供深度技术赋能,同时还可以应用于险企日常办公、研发提效等多个方面。 《白皮书》认为,在短期内保险机构需积极应对LLM模型选择及研发挑战,推动AIGC技术在多模态营销内容及策略推荐、智能客服、代码智能生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在中长期,个性化产品营销将成为保险机构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能力,是当前各个险企积极布局的方向。 根据可行性研究显示,在
      172评论
      举报
      众安保险与众安科技共同发布保险业首份AIGC应用白皮书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5

      试水付费会员制,能否助力呷哺呷哺(00520)重拾升势?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全国各地热点商圈,自去年年末起,迎来大量客流,零售、餐饮、电影、旅游等各板块消费活力不断释放,为2023年消费复苏与提振注入了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对拥有较明确持续复苏预期的餐饮业抱有更大的希望。而在前几年大受影响的餐饮企业,无疑正在向市场传递着回暖信号。 日前,在港上市的休闲餐饮品牌$呷哺呷哺(00520)$ 放出“大招”:其宣布正式推行付费会员制,并积极拥抱数字化餐饮业发展。对于该公司而言,这将是一次经营上的重大变革。然而,其股价在短暂的“激动”后,却重新落入下行区间,且年初至今,呷哺呷哺的股价一路震荡走低,迄今已累跌近45%,在开启付费会员制“增收”新模式后,能否助其股价重拾升势? 试水付费会员制,呷哺呷哺或年增收6亿 5月20日,呷哺呷哺宣布推行付费会员制。通过上线208元超级会员畅吃卡,呷哺集团将实现“正常经营+付费会员”的双重营收模式。随着会员黏性的持续增强,预计会员年复购次数提升至3次以上。呷哺集团方面预测,付费会员到2023年年底将带来至少6亿元的会费收入。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呷哺集团此次推出的超级会员畅吃卡,可在呷哺集团旗下的呷哺呷哺、凑凑、趁烧、茶米茶、呷哺食品等5大品牌通用。畅吃卡是呷哺以集团名义推出的年度付费会员卡,是行业首创跨品牌通用的超级会员卡,售价208元,可享受购卡、折扣、积分、新店、生日、新品等6大特权。 呷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呷哺集团目前的会员情况,我们初步计划付费会员到今年年底达到300万人,力争达到800万人的目标,届时,付费会员这一项的收入可达6亿元至16亿元之间。呷哺集团的会员数目前为3200万,今年年底会员数将达4000万,三年计划到2026年则达6400万。” 事实上,付费会员制引流在国内餐饮类品牌中
      181评论
      举报
      试水付费会员制,能否助力呷哺呷哺(00520)重拾升势?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5

      汽车数字风险管理服务龙头赴港上市,长久数科业绩亮眼有望高成长

      若按乘用车销量计算,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市场,2022年汽车销量超2600万辆,相当于一天卖出的汽车数量便超7万辆。汽车流通作为连接汽车制造商与终端消费者的重要环节,在汽车产业的高速运转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而在整个汽车流通领域的参与者中,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又是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们的存在,是为了解决汽车制造商、汽车经销商、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者的局限性,以促使汽车流通得以高效运转。比如汽车经销商面临着缺乏管理团队和数字化能力等,金融机构则面临着数据可用性及可靠性有限、风险管理效率低下等诸多难题。 于5月16日向港交所递表,正式发起香港IPO冲刺的长久数科则是汽车流通领域中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佼佼者,其主要为客户提供综合性汽车数字风险管理服务和汽车经销商运营管理服务。 据灼识咨询数据显示,长久数科是我国汽车流通领域最大的数字风险管理服务提供商,其市场规模及汽车经销商客户数量均远超行业第二名。且在过往三年中,面对疫情影响所带来的严峻经营挑战,长久数科仍交出了亮眼业绩。 据招股书显示,长久数科2020至2022年的收入分别为4.31亿、4.78亿、5.48亿人民币,三年复合增速12.8%;且期内净利润分别为1.14亿、0.84亿、0.96亿,整体保持稳定。逆势下的稳健业绩,展现了长久数科业务的强大韧性。 智通财经APP认为,鉴于长久数科其市场龙头地位和第二增长曲线运营管理业务的成型,长久数科有望随着行业的稳步发展而再度加快成长步伐,上市将成为其高成长新阶段的起点。透过公司招股说明书,便能一探长久数科的真实价值。 行业龙头地位持续巩固之际打造新增长曲线 追溯公司在数字风险管理服务领域的发展史不难发现,长久数科在领域中已经积累了十余年的发展经验,成长为中国汽车流通领域数字风险管理服务的最大提供商。在产品上,公司可基于“智能平台+物联网+大数据”的解决方案为汽车经销商提供数字风险管理服务,以
      105评论
      举报
      汽车数字风险管理服务龙头赴港上市,长久数科业绩亮眼有望高成长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4

      消费迎复苏拐点,海伦司(09869)遇市值“冰点”

      消费复苏令消费者重新走进了海伦司(09869) $海伦司(09869)$ 的酒馆,但在资本市场,投资者却与海伦司渐行渐远。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5月24日,海伦司股价一度下探至8.5港元,创年内新低。收盘报于8.65港元,年内跌幅达到41.63%,较25.75港元的历史高点,跌幅高达66.41%。 image.png 与海伦司股价表现大相径庭的是,消费市场今年以来呈现出强势复苏的景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4月,全国商品零售额达到3.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9%;餐饮收入3751亿元,同比增长43.8%。2023年1-4月,全国商品零售13.39万亿元,同比增长7.3%;餐饮收入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9.8%。 上海证券表示,餐饮消费需求旺盛,餐饮行业呈现高速增长、高速扩容态势,收入规模有望突破2019年创下的4.67万亿元历史最高水平。多家餐企重启扩张战略,头部餐企明显加快了开店步伐。 海伦司作为餐饮市场中的一员,作为酒馆赛道的领军企业,在营商环境明显转暖的背景下,有望抒写新一轮的成长故事。然而,市场并未给到这样的预期,这表明市场对海伦司这家公司的态度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逆势扩张遭“反噬”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海伦司能通过“社交+低价”的创新模式,用定价10元的超低价格,创造破亿元的年营收,进而打破传统酒馆的盈利困境,将其连锁门店做成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品牌,并在不断扩张的同时走向资本市场。 自2009年在中国创立第一间“Helen’s”酒馆,到2018年,海伦司旗下酒馆数量达到162家,随后两年公司酒馆总数分别为252家及351家。2021年,借助上市融资,公司净新开门店431家,2021年末中国内地门店数达到781家。 由于门店规模快速扩大,海伦司的酒馆在部分地区门店过度加
      2324
      举报
      消费迎复苏拐点,海伦司(09869)遇市值“冰点”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4

      商业化再度延后,年亏7亿的瑞科生物-B能否撑到2025年?

      5月17日,瑞科生物-B(02179) $瑞科生物-B(02179)$ 宣布公司获选纳入为MSCI中国小型股指数的成分股,并将于2023年5月31日收市后生效。可谁曾想,仅过5天瑞科生物股价便迎来一**跌。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5月22日,瑞科生物盘中股价一度跌至11.88港元,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暴跌15.14%,最终收跌价为11.92港元。并且在23日,其股价盘中还继续下探至新低11.44港元。 实际上,这已经是2个月来,瑞科生物的第二次单日跌幅超过10%的股价变动,上一次是3月31日,公司股价收跌17.85%。如此算来,3月至今,瑞科生物股价区间累计跌幅已达52.82%。 商业化推迟成股价下跌导火索 究其原因,商业化是瑞科生物一个绕不过的坎。 中信证券近日表示,将瑞科生物目标价由34港元大幅下调至21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该行指出,由于新冠防控政策调整使得新冠疫苗接种需求下降,且新冠疫苗价格降幅和竞争加剧超出预期,该行调整公司2023/24年营业收入预测为0/4000万元,原预测为8000万/1.2亿元。 其实结合今年3月公司披露的2022年年报可以看到,目前瑞科生物的疫苗组合有12款疫苗,包括三款战略级产品: REC603,一款重组HPV九价疫苗,目前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处于产品上市申请阶段的一款重组双组分新冠病毒疫苗ReCOV和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佐剂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EC610。 其中,随着今年3月公司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ReCOV在蒙古国获得紧急使用授权,该产品正式已步入商业化阶段,成为瑞科生物最早开始商业化的产品。 image.png 但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苗的商业化并未给瑞科生物带来实质收益。除了在蒙古国获得紧急授权使用外,该产品在全球其他国家或地区还是临床或申请阶
      101评论
      举报
      商业化再度延后,年亏7亿的瑞科生物-B能否撑到2025年?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4

      金科破局之道:债务重整及控股股东增持

      5月22日晚上,金科股份集中发布多个公告,内容涉及债务重整、控股股东增持内容等多项内容。 控股股东增持,坚定发展信心 金科股份5月22日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计划自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以其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择机增持公司股份,拟增持股份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1亿元。 金科股份控股股东选择增持股份,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也是为了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维护公司股东利益,提升投资者信心。 在当日举办的股东大会上,金科实际控制人黄红云坦言道,“房地产业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融资“三支箭”已落地,各地因城施策,房地产市场逐渐企稳回升,市场需求有所恢复,房企经营压力必将持续改善。现在房地产市场总体发展趋势是:市场逐渐企稳、回升、向好。金科是我一手创立的企业,我将不遗余力协调各类资源来帮助公司发展,支持公司尽快走出困境,全力维护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不管是引进国有企业战略投资人成为公司大股东及重要股东,还是债务重组重整,任何有利于公司化解流动性困境、回归平稳健康发展的工作我都会全力支持。公司正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力推动引进国资战略投资人作为金科股份大股东及重要股东的工作,此项工作进展顺利,也得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我坚信,在全体金科人的不懈努力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公司公司必将战胜困难,走出困境,涅槃重生” 或将启动债务重整,迎来“涅槃重生” 同日,金科股份发布了《关于公司被债权人申请重整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于2023年5月22日收到债权人发来的《告知函》。债权人认为公司虽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作为上市公司,金科股份仍有一定的重生价值和挽救的可能,故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该申请能否被法院受理、公司是否进入重整程序尚具有重大不
      80评论
      举报
      金科破局之道:债务重整及控股股东增持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4

      新股前瞻|集海资源:手握两座“金山”,盈利能力全靠金价撑?

      携两座“金山”的集海资源又双叒叕赴港上市了。 5月22日,据港交所披露,集海资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海资源")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创升融资为独家保荐人。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曾于2022年10月向港交所主板递交过上市申请。而更早之前,也就是在2022年3月底,集海资源便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资料,彼时其名称为“中金资源”,因此集海资源此番已是三次递表。 据招股书显示,集海资源是一家成立于2005年的黄金勘探、开采及加工公司,总部位于黄金大省山东。目前,集海资源运营着两座矿山,分别是宋家沟露天矿山及宋家沟地下矿山。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山东省是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省份,2022年该公司是山东省第三大黄金开采公司,市场份额为2.6%(按矿山产量计算),但就金矿产量而言,前两名参与者的市场份额约为78.3%。这也就意味着,相较于市场前两名参与者而言,集海资源的市场份额差距还是较大的。 那么,更近一步地透视这一份招股书,集海资源的真实实力究竟如何呢? 黄金“量价齐升”=营收、净利大增 要看一家黄金勘探、开采及加工公司的真实实力,还需要从其矿石储量说起,因为这或将决定这家公司的成长能力。 据SRK的报告,截至2022年底,集海资源的总计概略矿石储量、控制矿石资源量和推测矿石资源量分别约为23,275.0千吨、35,950.0千吨和39,720.0千吨。其目前运营着两座金矿,即宋家沟露天矿山和宋家沟地下矿山,这两座矿山都位于烟台市的三大黄金成矿带之一牟平-乳山黄金成矿带,相距较近(约400米)。 另外,集海资源还经营一家年矿石处理产能约为2,000千吨的选矿厂,该厂距离其矿山4公里。公司的矿山资产和选矿厂得到烟台市上下游黄金供应链产业的有力支持,矿山和选矿厂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具体经营模式则为,集海资源从上述两大矿山中开采矿石,然后通过选矿厂将其加工为金精矿,在委聘独立
      106评论
      举报
      新股前瞻|集海资源:手握两座“金山”,盈利能力全靠金价撑?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4

      金山云Q1毛利率创新高 深耕行业差异化优势把握行业向上行情

      5月23日,金山云(KC.US) $金山云(KC)$ 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由于全球范围内持续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云计算服务赛道增长出现放缓。在此背景下,金山云Q1的业绩表现符合市场此前的预期。 财报显示,金山云Q1营收18.6亿元,调整后毛利率达10.4%创历史新高,同比大幅提升171%,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环比稳步提升。本季度,公司公有云实现收入11.5亿元,毛利率达到2.1%,较2022年同期显著提升;行业云实现收入7.1亿元,毛利率为23.8%,较2022年同期大幅提升。 今年一季度以来,海内外数字经济+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持续催化,让市场对云赛道的后续回暖增长充满期待,而金山云身处云赛道且深耕垂直行业并已奠定深厚优势,自然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标的之一。 差异化优势显著 行业云打开增量空间 近期,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市场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增长19%,达到664亿美元。该机构副总裁Alex Smith还表示:“企业正在从多云模式中受益”。这一结论进一步证实了目前云计算需求端市场出现的“多云趋势”。 在这一趋势下,不涉及上层应用布局的中立云,在数据存储安全及避免与下游竞争上,将赢得更多的客户与市场。 结合金山云的业绩表现来看,公有云方面,虽然我国互联网行业增速自2021年开始放缓,引发市场对行业增长动力的担忧,但公司公有云业务盘依然保持相对稳定,这一方面展现出公司战略调整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凸显出公司的客户群和客户基础都非常稳固,且合作再不断加深。 另一方面,行业云业务短期内或将打开增量空间。结合当前国内云计算行业驱动主力已由互联网转向传统行业,且传统行业客户云技术积淀较少、行业特点鲜明的现状,金山云进一步确立了自身
      1,970评论
      举报
      金山云Q1毛利率创新高 深耕行业差异化优势把握行业向上行情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3

      上市两月股价涨超2.5倍 增收不增利的力盟科技缘何受宠?

      上市时间虽然未足两个月,但次新股力盟科技(02405) $力盟科技(02405)$ 的股价却在港股大盘整体低迷的背景下屡屡创出新高。 5月22日,力盟科技股价继续冲高。截至当天收盘,涨幅扩大至16.82%,股价达到了2.5港元,再创历史新高。次日,力盟科技高开高走,盘中最大涨幅一度飙升近10%,不过午后受港股大盘调整影响有所回落。截至当天收盘,力盟科技报收2.5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力盟科技于今年3月31日首挂上市,彼时发行价定为每股0.7港元。因此,若以发行价计算,力盟科技上市来累计涨幅已经达到了257.1%。 图片1.png 力盟科技上市后走势强悍,是否预示着公司的投资价值为市场所低估了?结合行业及公司自身基本面综合来看,力盟科技的成长前景又能否如其股价走势一般乐观? “增收不增利”困局难解 作为中国跨境数字营销行业里的佼佼者,力盟科技在行业内部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据了解,截至2022年年底,力盟科技已为超过1900家营销主提供服务,涵盖了电子商务、线上游戏及应用程序等多个垂直行业。此外,力盟科技还与谷歌、推特等19家全球主要的媒体发布商存在合作,其服务的媒体覆盖范围更是遍及全球2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若按2021年的总账单金额计算,力盟科技是中国第四大跨境数字营销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2.7%;而若以基于SaaS的跨境数字营销服务总账单计算,力盟科技在中国基于SaaS的跨境数字营销服务行业排名第三,约占市场份额5.6%。 规模已不可小觑,不过力盟科技的业绩却实在称不上“无懈可击”。数据显示,2019-2022年,力盟科技分别实现收入953.1万美元、1168.6万美元、1434.6万美元、1642.9万美元,收入拾级而上;同期,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520.4万
      225评论
      举报
      上市两月股价涨超2.5倍 增收不增利的力盟科技缘何受宠?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3

      股价再度跌破1美元,“增收不增利”的泛生子怎么了?

      后疫情时代的基因检测行业,来自资本与现金流的短期压力与医疗行业的长期属性之间的平衡,成为了每个上市企业都在面临的考验,但对于股价再次跌破1美元的泛生子(GTH.US) $泛生子(GTH)$ 来说,显然没有经受住这轮考验。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去年11月,泛生子由于在连续30个工作日内收盘价低于每股1美元而受到美国SEC的退市警告。 虽然在今年1月,由于股价有所提高,纳斯达克已确认泛生子重新合规。但在1月26日盘中达到区间最高股价1.23美元后,泛生子的股价再度下滑且4月末至今,泛生子收盘价几乎都处在1美元之下,这或许也会让其再次来到“退市边缘”。 5月15日,泛生子披露了其2022年年报。财报显示,公司当期实现营收6.51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22.3%。但这次双位数的业绩增长并未挽救泛生子的股价。 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泥潭 一直以来,泛生子都秉承着LDT+IVD双轨并行的业务布局。2022年,公司之所以实现双位数业绩增长,与其深入新冠检测不无关系。 从业务分布来看,此前体外诊断(IVD)技术和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LDT)都是泛生子的基础业务,并衍生了三大主要业务:癌症诊断监测、癌症早期筛查以及药物研发服务。但在新冠疫情出现后,公司业务结构出现一定变动,在诊断监测业务中,新冠检测的收入占比越来越大。 2022年,支撑泛生子当期营收增长的关键,便来源于“诊断与监测”业务。该项业务在2022年营收增长22.4%,达到6.03亿元,占公司当期总营收比重达到92.6%。LDT服务收入则同比增长60.5%,达到5.42亿元,而其中便包括公司新冠检测业务收入2.50亿元。但随着国内相关政策优化,公司新冠检测业务显然将不可持续。 除了收入端存在可以预见的增速风险外,公司在费用端面临的问题同样严峻,
      166评论
      举报
      股价再度跌破1美元,“增收不增利”的泛生子怎么了?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3

      恒指收跌1.25% 新冠概念股逆市上涨 半导体、电力股等领跌

      智通财经APP获悉,香港恒生指数开盘涨0.18%,全天呈震荡走弱态势。截至收盘,恒生指数跌1.25%或246.92点,报19431.25点,全日成交额863.8亿港元;恒生国企指数跌1.35%,报6603.57点;恒生科技指数跌1.31%,报3852.45点。 中泰国际指出,今年3月以来,港股未能受惠海外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进入加息周期末段所释放的利好信号,主要受内地经济弱现实与地缘局势影响。美联储结束加息可纾缓港股资金流出的压力,但上行需要更多的内生经济增长动力及政策支撑。总体上,该行认为港股缺乏上行动力,预计港股继续在低位盘整一段时间。 蓝筹股表现 翰森制药(03692)领涨蓝筹。截至收盘,涨4.72%,报13.76港元,成交额6299.48万港元,贡献恒指1.21点。大华继显报告引述管理层料公司今年收入录双位数字复苏。公司在创新转型方面不断努力,预计后年创新药物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将超过80%。公司目标是在2025年有15种创新药物或新适应症上市,目前持有充足的现金支持研发和商务拓展活动。 其他蓝筹方面,信义光能(00968)涨2.01%,报8.11港元,贡献恒指1.31点;九龙仓置业(01997)涨1.49%,报40.95港元,贡献恒指1.67点;中芯国际(00981)跌6.41%,报19.7港元,拖累恒指9.34点;中升控股(00881)跌3.65%,报31.7港元,拖累恒指1.44点。 热门板块方面 盘面上,“二阳”话题引发热议,新冠概念股今日逆市大涨,生物医药、医疗保健等涨幅居前。此外,半导体板块领跌,电力股全线回调,汽车经销商、影视娱乐、体育用品等板块跌幅居前,大型科技股普跌。 1. 新冠概念股逆市上涨。截至收盘,开拓药业-B(09939)涨6.67%,报4.48港元;山东新华制药(00719)涨6.08%,报6.8港元;康希诺生物(06185)涨4.36%,报
      106评论
      举报
      恒指收跌1.25% 新冠概念股逆市上涨 半导体、电力股等领跌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31 18:38

      慧择绩后股价劲升11%:三大策略布局未来,上调全年盈利指引

      盈利超预期,增长势头强劲。国内头部数字保险服务平台之一慧择(HUIZ.US) $慧择控股(HUIZ)$ 在5月30日公布2023年Q1财报后股价走高,截至收盘上涨11.88%,报1.13美元。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慧择发布2023年Q1财报,实现营收约为3.0亿元,平台促成总保费19.3亿元,其中新单保费6.6亿元,同比逆势增长153.9%,新单保费占比提升14.7个百分点,而经调整(非GAAP)股东净利润1841.4万元,环比增长30.3%,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截至一季度末,该公司合作的保险公司104家,平台投保人870万人。 从过去五年看,慧择业绩业绩强劲,2022年各行业都受到疫情影响,该公司主动降低货币化率(佣金)收入下滑,但促成保费保持强劲,2018-2022年复合增速达51.67%。2023年预计持续恢复货币化率调整收入增长曲线,而经过几年的成长,慧择已形成了三大战略,已具备规模化盈利的能力,进入盈利新周期。 新单保费逆势增长,长期险壁垒持续巩固 作为保险营销赋能平台,促成保费的增长是业绩核心的指标之一。慧择的促成保费包括新增保费和续期保费,新增保单是代表用户增量,续期保费则是用户粘性,2020-2022年,其中续期保费复合增速达45.2%,驱动总保费高增长。 新单保费变动相对来说大一些,相比于续期的稳定性,主要为新用户和老用户认购新产品存在周期性波动。从往年季度来看,2020-2021年新单保费季度上升趋势,2022年出现占比下滑,则原因则是经济环境所致,疫情下各行业都受到较大影响,但续期强劲反映了老用户对平台的高度认可,2023年Q1,由于行业环境转好,新单需求得到有效释放,实现新单保费6.6亿元,同比增长153.9%,占比份额提升14.7个百分点。 图片1.png 保费的稳
      210评论
      举报
      慧择绩后股价劲升11%:三大策略布局未来,上调全年盈利指引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6-01 08:25

      光伏玻璃周期疲软 福莱特玻璃(06865)如何穿越周期沉浮?

      光伏板块最近热点频出。除了隆基绿能的单晶硅片价格急跌三成之外,巨头天合光能市值一日蒸发约171亿元更是引发关注。 天合光能一举带动光伏产业链在下降通道狂奔,光伏玻璃龙头福莱特玻璃(06865) $福莱特玻璃(06865)$ 亦不能幸免。近期,公司遭朱雀基金减持114.2万股,每股作价23.67港元,总金额约为2703.11万港元。 事实上,去年股价腰斩的福莱特玻璃,2023年以来处于震荡修复阶段,年内涨幅约16%。 增收不增利延续 2023年第一季度,福莱特玻璃延续2020年增收不增利趋势。 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65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2.90%;归母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7.11%,业绩符合预期。 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增长主要是光伏玻璃新增产能释放和光伏行业需求增长导致公司光伏玻璃销售数量增长所致。 数据显示,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由2010年的17.5GW提升至2020年的125.8GW,CAGR达到22%。根据CPIA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新增容量将达到270-330GW,同年中国光伏装机新增容量将达到90-110GW。光伏装机市场的高景气,直接推动光伏玻璃需求的上升。 从光伏玻璃的销量上看,福莱特去年的数据创下新高。财报显示,该公司2022年光伏玻璃的销量约为5.10亿平方米,较2021年大幅增长92.58%。不过,其库存量也有所上升,达5493.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14%。 然而,光伏玻璃产能扩张迅速,导致供给偏松,加上价格低位等因素,导致福莱特玻璃出现增收不增利。 事实上,2022年,全国光伏压延玻璃行业总体呈现“产能产量大幅增长、价格低位运行”的运行态势。在产能产量方面,全国光伏压延玻璃在产企业40家,共计128窑442条生产线,产能8.
      240评论
      举报
      光伏玻璃周期疲软 福莱特玻璃(06865)如何穿越周期沉浮?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30 13:54

      HPAL三期获7.8亿美元贷款,力勤资源多项目投产有望高增长

      力勤资源(02245) $力勤资源(02245)$ HPAL项目第三期投产有望加速。 5月29日,力勤资源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2023年5月25日为位于印度尼西亚奥比岛的Obi项目的HPAL项目第三期(ONC)取得银团贷款,总金额为7.8亿美元。 银团贷款的成功获批,意味着力勤资源HPAL项目第三期的投建有了资金保障,这为该项目如期在2023年第四季度投产奠定坚实基础。届时,HPAL项目的产能将翻倍增长,再加上RKEF项目28万金属吨镍铁产能将于今年、明年陆续投产,力勤资源有望实现持续高成长,公司价值亦有望迎来重估。 镍产品生产成新增长曲线 以镍产品贸易起家的力勤资源,经过近些年的布局已然成为了行业“黑马”。公司基于镍矿及镍铁贸易的业务基础,于2017年通过收购江苏惠然实业有限公司的多数股权开始布局镍产品的生产,并于2018年与印度尼西亚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投资印度尼西亚奥比岛上的镍产品生产项目。2019年时,力勤资源将业务进一步拓展至镍产品生产设备制造板块。至此,力勤资源正式于镍产业价值链中形成了全面的产品服务体系,业务涵盖上游采购镍资源、镍产品贸易、冶炼生产及设备制造与销售等。 据灼识咨询数据显示,力勤资源在镍产品贸易及生产领域都取得了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尤其在贸易领域,按2021年的镍产品贸易量计算,全球排名第一,按2021年的镍矿贸易量计算,中国排名第一,市场份额26.8%,比第二名高出10.7个百分点。 回顾力勤资源的过往业绩,其保持了持续快速成长。据wind数据显示,2021至2022年,力勤资源的收入分别为124.49亿、182.90亿人民币,同比增速分别为60.53%、46.9%;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亿、17.3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1.54%、57.73%。 持续高成长
      108评论
      举报
      HPAL三期获7.8亿美元贷款,力勤资源多项目投产有望高增长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30 15:03

      核心产品痛失渤健大单又遭AZ围堵,诺诚健华何时脱困?

      5月10日,诺诚健华(09969) $诺诚健华(09969)$ 披露了其今年一季报。财报显示,公司当期营收1.89亿元,同比增长58.99%;其中奥布替尼收入约1.51亿元,较上年同期上涨43.02%。 由于一季报业绩表现良好,市场也显得较为积极。财报披露次日,诺诚健华港股股价收涨9.34%。而这也是诺诚健华自今年一月中旬以来,为数不多的能让投资者多看一眼的股价表现。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受年初港股生物医药板块涨潮催动,1月16日,诺诚健华股价来到阶段性高点15.90港元,但随后公司股价持续下跌。 2月15日,渤健发布公告称其已通知诺诚健华,为便利而终止有关BTK抑制剂奥布替尼的相关协议,诺诚健华将重获许可协议项下授予渤健的所有全球权利。次日诺诚健华发布公告,确认了这一消息的真实性,也证实了渤健和诺诚健华在奥布替尼上的合作走到尽头,这让二级市场大为震动。公告发布当日,诺诚健华A股和港股股价分别下跌18.37%和27.34%。 此后,诺诚健华尽管摘掉“B”字头,但股价并没有取得回暖。5月25日,公司港股盘中股价跌至7.49港元,较此前高点跌落了52.89%。 核心产品遭“退单”的后遗症 实际上,再次回顾诺诚健华与渤健的这次“分手”可以发现,渤健给出的理由是法律层面上的“为便利而终止(terminate for convenience)”。 这是医药授权交易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交易解除,可视为自由解除。从短期利益来说,对诺诚健华的影响并不大。因为此次不涉及交易赔偿,且渤健已支付的1.25 亿美元也不需要让诺诚健华退回。 但这对诺诚健华的长期收益影响较大。因为根据此前双方的协议,除了1.25亿美元的首付款之外,诺诚健华的预期收益还包括后续潜在临床开发里程碑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及按产品未来净销售额百分比
      47评论
      举报
      核心产品痛失渤健大单又遭AZ围堵,诺诚健华何时脱困?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9

      AI大模型赋能SaaS产品,微盟加速“价值跃迁”

      自年初ChatGPT爆发以来,大模型技术与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大模型时代极速展开,AI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加速演进。 这显然是毋庸置疑的。 一级市场上,目前国内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均表示已涉足类似ChatGPT和AIGC项目,同时亦有不少“小厂”发布相关产品,蹭上技术迭新的风口。 二级市场上,ChatGPT和AI概念则涨得风生水起,以ChatGPT概念为例,2023年初以来涨近40%,不失为当下市场最热板块。 俗话说得好,乘势而为,顺势而起,ChatGPT掀起来的AI浪潮无疑也为一些科技型企业带来发展新思路。 5月24日, $微盟集团(02013)$ 举办“2023WeimobDay”微盟城市峰会(北京站),会上微盟发布了基于大模型的AI应用型产品WAI。截至发布当天,微盟WAI已正式上线包括“话术生产、短信模板、商品描述、种草笔记、直播口播稿、公众号推文、短视频带货文案”等在内25个实际应用场景,其中部分高频应用场景,此前测试商家反馈已达到日常使用水平。 从微盟的布局动作来看,通过创造性推出AI+SaaS融合的“WAI产品”,微盟算得上是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通过系统化展现产品的大型软件企业。 具体而言,微盟的WAI产品可适应“自然语言形态、SaaS融合形态、聚合应用形态”三大交互形态,并全面融入微盟在包括“零售、电商、营销、私域”等业务在内深耕数字商业领域近十年的行业Knowhow,深度覆盖商家全经营场景,同时做到“图文并茂,博采众长”。此外,预设“针对性、高质量”的Prompt(模型输出)模板,微盟WAI还实现了零基础商家也能快速使用的“0门槛体验”,并通过进行充足的风险管控,确保商家放心合规使用。 图片1.png (图片来源:微盟) 值得一提的是,微盟推出WAI产品在AI浪潮中看
      597评论
      举报
      AI大模型赋能SaaS产品,微盟加速“价值跃迁”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6

      航运业运价重回正轨,中远海控何时迎来“退潮”时刻?

      后疫情时代,随着消费复苏带动多行业快速回暖,一度走出天价的集装箱航运行业却正逐步回归冷静期。由于欧洲能源价格上涨、美国持续加息带动全球通胀保持高位,航运业需求放缓俨然已成为长期趋势。 行业风向变化,导致一众航运企业业绩暴跌。全球第二大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一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滑三分之二以上,美森轮船(Matson)EBITDA同比减少82.9%,国航远洋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 受此影响,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股价暴涨的中远海控(01919) $中远海控(01919)$ 近日也出现回落。5月25日,公司港股股价收盘9.01港元,已跌穿60日均线,表明市场看空情绪浓厚。 image.png 近期,美银证券发表研究报告,维持公司“中性”评级,指出今年料行业环境困难,尽管市场预期公司可能有更多回购,但在现货运费反弹确定性不强的情况下,未来仍属喜忧参半;高盛则发布研究报告称,考虑到燃油和折旧成本相对较高,预计集团于期内的盈利能力将会恶化。 克拉克森的创始人Martin Stopford所著的《航运经济学》一书中写道:“航运业到处都是周期……对船东而言,航运周期就好像赌场里面的发牌员,他手里的每张牌都有能发财致富的魔力。”如今,中远海控(01919)是否已经站在了下行周期的起点? 一季度营收下滑过半 业务大幅“缩水” 据了解,中远海控是以集装箱航运、码头业务为核心的企业,通过下属公司“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和东方海外国际全资附属公司“东方海外货柜航运有限公司”经营集装箱运输业务。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约为473.53亿元,同比下降55.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27亿元,同比下降74.20%;基本每股收益为0.44元。 image.png 一季度,公司集装箱航运业务的货运量为5
      4083
      举报
      航运业运价重回正轨,中远海控何时迎来“退潮”时刻?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6

      宝尊电商:基本面筑底企稳 品牌管理担纲增长主引擎

      时至5月下旬,宝尊电商(09991,BZUN.US) $宝尊电商-W(09991)$ $宝尊电商(BZUN)$ 如期披露了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财务业绩。 通览宝尊电商的此份财报,“变革”和“焕新”的意味不可谓不浓厚。如果说公司此前于2022年报中宣布升级三大业务线是拉开了变革的序幕,那这份新出炉的季报则可算得上是进一步确认了宝尊电商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加速前行。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今年Q1期间,宝尊电商各个业务板块有序推进,宝尊电商、宝尊品牌管理和宝尊国际相互促进,螺旋式上升的生态闭环已在加速成型。 概括而言,宝尊电商业务作为基石型业务,报告期内财务表现稳健,基本面韧性得到充分的验证;宝尊品牌管理业务成果初现,全方位赋能Gap中国使其顺利过渡、“焕新”升级;宝尊国际则在积极探索、拓展海外版图,目前已具雏形。 以此次季报为观察窗口,不难看出宝尊电商正在向外界释放出强烈的价值信号。 财报释放强烈价值信号 宝尊电商的Q1财报,基本面的韧性显露得淋漓尽致。数据显示,Q1期间宝尊电商实现净收入19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其中产品销售收入为6.66亿元,服务收入为12.2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Gap中国已于今年2月初完成并表,期内贡献收入约为1.9亿元。 考虑到今年来社会整体消费复苏的力度仍然稍显疲软,宝尊电商能在此环境下斩获这一成绩已是殊为不易。 而在稳健的财务数据以外,宝尊电商的此份季报还释放了诸多的经营亮点。 以核心电商业务为例,Q1期间该业务已出现了明确的企稳回升的信号。一个例证是,期内宝尊电商业务在奢侈品、快消品等领域均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无独有偶,报告期内电商业务板块non-GAAP经营利润更是同比
      276评论
      举报
      宝尊电商:基本面筑底企稳 品牌管理担纲增长主引擎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5

      新股前瞻丨微创医疗分拆第六子,36款产品难补微创心律的亏损

      港交所近日披露,微创心律递表港交所主板申请上市,高盛、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这是微创医疗(00853)分拆的第6家子公司,在此之前,微创医疗已经分拆了心脉医疗、心通医疗、微创机器人、微创脑科学及微创电生理5家子公司上市。若此次微创心律也成功上市,意味着微创系上市公司达到7家。 虽然微创系分拆多家子公司上市,但从上市后的股价表现来看,只有心脉医疗和微创电生理两家到目前为止股价尚未跌破发行价,那么微创心律上市后能否有好的表现呢? 高壁垒赛道,微创心律吸引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律不齐可能导致⼼力衰竭,并进一步导致⼼脏骤停,治疗手段包括药物、理疗及植入手术。心脏节律管理指诊断、治疗和管理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主要设备有起搏器、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在各类CRM器械中,⼼脏起搏器为全球最大的子市场(按器械植入数量及价值计),其次是ICD(植入式⼼脏除颤器)、CRT-D及CRT-P。 image.png CRM器械也可分为产生高电压电信号的CRM器械和产生低电压电信号的CRM器械,高压电信号产品主要包括ICD及CRT-D;低电压产品主要包括⼼脏起搏器及CRT-P。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胸部皮下的小型器械,起搏器包含脉冲发生器和电极两部分。电极通过血管穿刺微创植入到心脏里,而脉冲发生器连接电极后埋于胸前皮下,用于维持足够的心率。当⼼脏起搏器感应到⼼脏跳动过慢或漏搏时,其会发送低电压电信号以助管理⼼律。 ICD是一种小型器械,放置于患者胸部皮下,ICD的作用原理类似于体外除颤仪,ICD检测到危险的不规则活动时才会从内部发出电击停止心律不齐。 简单来说,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是治疗心跳过慢的问题,而心脏除颤器则是治疗心跳过快的问题。 据沙利文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CRM器械市场的规模为106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增加至128亿美元,2021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
      125评论
      举报
      新股前瞻丨微创医疗分拆第六子,36款产品难补微创心律的亏损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5

      汽车数字风险管理服务龙头赴港上市,长久数科业绩亮眼有望高成长

      若按乘用车销量计算,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市场,2022年汽车销量超2600万辆,相当于一天卖出的汽车数量便超7万辆。汽车流通作为连接汽车制造商与终端消费者的重要环节,在汽车产业的高速运转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而在整个汽车流通领域的参与者中,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又是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们的存在,是为了解决汽车制造商、汽车经销商、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者的局限性,以促使汽车流通得以高效运转。比如汽车经销商面临着缺乏管理团队和数字化能力等,金融机构则面临着数据可用性及可靠性有限、风险管理效率低下等诸多难题。 于5月16日向港交所递表,正式发起香港IPO冲刺的长久数科则是汽车流通领域中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佼佼者,其主要为客户提供综合性汽车数字风险管理服务和汽车经销商运营管理服务。 据灼识咨询数据显示,长久数科是我国汽车流通领域最大的数字风险管理服务提供商,其市场规模及汽车经销商客户数量均远超行业第二名。且在过往三年中,面对疫情影响所带来的严峻经营挑战,长久数科仍交出了亮眼业绩。 据招股书显示,长久数科2020至2022年的收入分别为4.31亿、4.78亿、5.48亿人民币,三年复合增速12.8%;且期内净利润分别为1.14亿、0.84亿、0.96亿,整体保持稳定。逆势下的稳健业绩,展现了长久数科业务的强大韧性。 智通财经APP认为,鉴于长久数科其市场龙头地位和第二增长曲线运营管理业务的成型,长久数科有望随着行业的稳步发展而再度加快成长步伐,上市将成为其高成长新阶段的起点。透过公司招股说明书,便能一探长久数科的真实价值。 行业龙头地位持续巩固之际打造新增长曲线 追溯公司在数字风险管理服务领域的发展史不难发现,长久数科在领域中已经积累了十余年的发展经验,成长为中国汽车流通领域数字风险管理服务的最大提供商。在产品上,公司可基于“智能平台+物联网+大数据”的解决方案为汽车经销商提供数字风险管理服务,以
      105评论
      举报
      汽车数字风险管理服务龙头赴港上市,长久数科业绩亮眼有望高成长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5

      百融云2023年Q1:业绩继续领跑行业,估值有望得到修正

      自《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发布后,数字基建一直都是市场热议的投资主题,而SaaS行业作为细分领域,也受到广泛关注。 实际上,SaaS行业经过过去几年的高速成长,步入调整周期,从时间线看,2015-2021年保持中高双位数的复合增速,2022年行业需求收缩,大部分参与者业绩出现下滑,但仍有表现出众的公司,比如百融云(06608)。该公司于2022年实现业绩逆势高增长,2023年保持强势,继续领跑行业。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百融云(06608) $百融云-W(06608)$ 近日发布2023年Q1财报,业绩保持稳健增长,实现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核心业务智能分析与运营业务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41%,收入份额49.65%,此外,精准营销业务收入1.38亿元,同比也实现增长48%,收入份额24.38%。 百融云专注于赋能金融机构数字化,客户数量每年都有提升,核心客户留存率非常高,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Q1,其智能分析与运营业务线核心客户数量105个,同比增长12%,核心客户平均收入206万元,同比增长23%,核心客户留存率高达93%。那么,百融云为何能够这么强势? 业绩驱动:三大业务协同发力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百融云通过独立研发的SaaS云突破性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保险公司提供数智化产品,实现金融机构的多向赋能,构建数智化生态。该公司拥有三大业务线,即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精准营销服务及保险营销服务。 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力,形成了该公司的“一体两翼”,即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为主体,精准营销服务及保险营销服务为两翼的业务格局。2017-2022年,上述三大业务驱动下,收入复合增速达42%。2023年Q1继续保持强势,
      218评论
      举报
      百融云2023年Q1:业绩继续领跑行业,估值有望得到修正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4

      消费迎复苏拐点,海伦司(09869)遇市值“冰点”

      消费复苏令消费者重新走进了海伦司(09869) $海伦司(09869)$ 的酒馆,但在资本市场,投资者却与海伦司渐行渐远。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5月24日,海伦司股价一度下探至8.5港元,创年内新低。收盘报于8.65港元,年内跌幅达到41.63%,较25.75港元的历史高点,跌幅高达66.41%。 image.png 与海伦司股价表现大相径庭的是,消费市场今年以来呈现出强势复苏的景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4月,全国商品零售额达到3.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9%;餐饮收入3751亿元,同比增长43.8%。2023年1-4月,全国商品零售13.39万亿元,同比增长7.3%;餐饮收入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9.8%。 上海证券表示,餐饮消费需求旺盛,餐饮行业呈现高速增长、高速扩容态势,收入规模有望突破2019年创下的4.67万亿元历史最高水平。多家餐企重启扩张战略,头部餐企明显加快了开店步伐。 海伦司作为餐饮市场中的一员,作为酒馆赛道的领军企业,在营商环境明显转暖的背景下,有望抒写新一轮的成长故事。然而,市场并未给到这样的预期,这表明市场对海伦司这家公司的态度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逆势扩张遭“反噬”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海伦司能通过“社交+低价”的创新模式,用定价10元的超低价格,创造破亿元的年营收,进而打破传统酒馆的盈利困境,将其连锁门店做成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品牌,并在不断扩张的同时走向资本市场。 自2009年在中国创立第一间“Helen’s”酒馆,到2018年,海伦司旗下酒馆数量达到162家,随后两年公司酒馆总数分别为252家及351家。2021年,借助上市融资,公司净新开门店431家,2021年末中国内地门店数达到781家。 由于门店规模快速扩大,海伦司的酒馆在部分地区门店过度加
      2324
      举报
      消费迎复苏拐点,海伦司(09869)遇市值“冰点”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5

      试水付费会员制,能否助力呷哺呷哺(00520)重拾升势?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全国各地热点商圈,自去年年末起,迎来大量客流,零售、餐饮、电影、旅游等各板块消费活力不断释放,为2023年消费复苏与提振注入了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对拥有较明确持续复苏预期的餐饮业抱有更大的希望。而在前几年大受影响的餐饮企业,无疑正在向市场传递着回暖信号。 日前,在港上市的休闲餐饮品牌$呷哺呷哺(00520)$ 放出“大招”:其宣布正式推行付费会员制,并积极拥抱数字化餐饮业发展。对于该公司而言,这将是一次经营上的重大变革。然而,其股价在短暂的“激动”后,却重新落入下行区间,且年初至今,呷哺呷哺的股价一路震荡走低,迄今已累跌近45%,在开启付费会员制“增收”新模式后,能否助其股价重拾升势? 试水付费会员制,呷哺呷哺或年增收6亿 5月20日,呷哺呷哺宣布推行付费会员制。通过上线208元超级会员畅吃卡,呷哺集团将实现“正常经营+付费会员”的双重营收模式。随着会员黏性的持续增强,预计会员年复购次数提升至3次以上。呷哺集团方面预测,付费会员到2023年年底将带来至少6亿元的会费收入。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呷哺集团此次推出的超级会员畅吃卡,可在呷哺集团旗下的呷哺呷哺、凑凑、趁烧、茶米茶、呷哺食品等5大品牌通用。畅吃卡是呷哺以集团名义推出的年度付费会员卡,是行业首创跨品牌通用的超级会员卡,售价208元,可享受购卡、折扣、积分、新店、生日、新品等6大特权。 呷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呷哺集团目前的会员情况,我们初步计划付费会员到今年年底达到300万人,力争达到800万人的目标,届时,付费会员这一项的收入可达6亿元至16亿元之间。呷哺集团的会员数目前为3200万,今年年底会员数将达4000万,三年计划到2026年则达6400万。” 事实上,付费会员制引流在国内餐饮类品牌中
      181评论
      举报
      试水付费会员制,能否助力呷哺呷哺(00520)重拾升势?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4

      商业化再度延后,年亏7亿的瑞科生物-B能否撑到2025年?

      5月17日,瑞科生物-B(02179) $瑞科生物-B(02179)$ 宣布公司获选纳入为MSCI中国小型股指数的成分股,并将于2023年5月31日收市后生效。可谁曾想,仅过5天瑞科生物股价便迎来一**跌。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5月22日,瑞科生物盘中股价一度跌至11.88港元,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暴跌15.14%,最终收跌价为11.92港元。并且在23日,其股价盘中还继续下探至新低11.44港元。 实际上,这已经是2个月来,瑞科生物的第二次单日跌幅超过10%的股价变动,上一次是3月31日,公司股价收跌17.85%。如此算来,3月至今,瑞科生物股价区间累计跌幅已达52.82%。 商业化推迟成股价下跌导火索 究其原因,商业化是瑞科生物一个绕不过的坎。 中信证券近日表示,将瑞科生物目标价由34港元大幅下调至21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该行指出,由于新冠防控政策调整使得新冠疫苗接种需求下降,且新冠疫苗价格降幅和竞争加剧超出预期,该行调整公司2023/24年营业收入预测为0/4000万元,原预测为8000万/1.2亿元。 其实结合今年3月公司披露的2022年年报可以看到,目前瑞科生物的疫苗组合有12款疫苗,包括三款战略级产品: REC603,一款重组HPV九价疫苗,目前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处于产品上市申请阶段的一款重组双组分新冠病毒疫苗ReCOV和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佐剂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EC610。 其中,随着今年3月公司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ReCOV在蒙古国获得紧急使用授权,该产品正式已步入商业化阶段,成为瑞科生物最早开始商业化的产品。 image.png 但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苗的商业化并未给瑞科生物带来实质收益。除了在蒙古国获得紧急授权使用外,该产品在全球其他国家或地区还是临床或申请阶
      101评论
      举报
      商业化再度延后,年亏7亿的瑞科生物-B能否撑到2025年?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4

      新股前瞻|集海资源:手握两座“金山”,盈利能力全靠金价撑?

      携两座“金山”的集海资源又双叒叕赴港上市了。 5月22日,据港交所披露,集海资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海资源")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创升融资为独家保荐人。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曾于2022年10月向港交所主板递交过上市申请。而更早之前,也就是在2022年3月底,集海资源便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资料,彼时其名称为“中金资源”,因此集海资源此番已是三次递表。 据招股书显示,集海资源是一家成立于2005年的黄金勘探、开采及加工公司,总部位于黄金大省山东。目前,集海资源运营着两座矿山,分别是宋家沟露天矿山及宋家沟地下矿山。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山东省是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省份,2022年该公司是山东省第三大黄金开采公司,市场份额为2.6%(按矿山产量计算),但就金矿产量而言,前两名参与者的市场份额约为78.3%。这也就意味着,相较于市场前两名参与者而言,集海资源的市场份额差距还是较大的。 那么,更近一步地透视这一份招股书,集海资源的真实实力究竟如何呢? 黄金“量价齐升”=营收、净利大增 要看一家黄金勘探、开采及加工公司的真实实力,还需要从其矿石储量说起,因为这或将决定这家公司的成长能力。 据SRK的报告,截至2022年底,集海资源的总计概略矿石储量、控制矿石资源量和推测矿石资源量分别约为23,275.0千吨、35,950.0千吨和39,720.0千吨。其目前运营着两座金矿,即宋家沟露天矿山和宋家沟地下矿山,这两座矿山都位于烟台市的三大黄金成矿带之一牟平-乳山黄金成矿带,相距较近(约400米)。 另外,集海资源还经营一家年矿石处理产能约为2,000千吨的选矿厂,该厂距离其矿山4公里。公司的矿山资产和选矿厂得到烟台市上下游黄金供应链产业的有力支持,矿山和选矿厂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具体经营模式则为,集海资源从上述两大矿山中开采矿石,然后通过选矿厂将其加工为金精矿,在委聘独立
      106评论
      举报
      新股前瞻|集海资源:手握两座“金山”,盈利能力全靠金价撑?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4

      金山云Q1毛利率创新高 深耕行业差异化优势把握行业向上行情

      5月23日,金山云(KC.US) $金山云(KC)$ 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由于全球范围内持续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云计算服务赛道增长出现放缓。在此背景下,金山云Q1的业绩表现符合市场此前的预期。 财报显示,金山云Q1营收18.6亿元,调整后毛利率达10.4%创历史新高,同比大幅提升171%,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环比稳步提升。本季度,公司公有云实现收入11.5亿元,毛利率达到2.1%,较2022年同期显著提升;行业云实现收入7.1亿元,毛利率为23.8%,较2022年同期大幅提升。 今年一季度以来,海内外数字经济+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持续催化,让市场对云赛道的后续回暖增长充满期待,而金山云身处云赛道且深耕垂直行业并已奠定深厚优势,自然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标的之一。 差异化优势显著 行业云打开增量空间 近期,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市场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增长19%,达到664亿美元。该机构副总裁Alex Smith还表示:“企业正在从多云模式中受益”。这一结论进一步证实了目前云计算需求端市场出现的“多云趋势”。 在这一趋势下,不涉及上层应用布局的中立云,在数据存储安全及避免与下游竞争上,将赢得更多的客户与市场。 结合金山云的业绩表现来看,公有云方面,虽然我国互联网行业增速自2021年开始放缓,引发市场对行业增长动力的担忧,但公司公有云业务盘依然保持相对稳定,这一方面展现出公司战略调整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凸显出公司的客户群和客户基础都非常稳固,且合作再不断加深。 另一方面,行业云业务短期内或将打开增量空间。结合当前国内云计算行业驱动主力已由互联网转向传统行业,且传统行业客户云技术积淀较少、行业特点鲜明的现状,金山云进一步确立了自身
      1,970评论
      举报
      金山云Q1毛利率创新高 深耕行业差异化优势把握行业向上行情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16

      疫情积压库存环比改善,中国中免(01880)拐点已到

      五一各地旅游火爆,频上热搜,但这一火爆现象并未传到“免税龙头” $中国中免(01880)$ $中国中免(601888)$ 的身上,其股价正持续遭遇低潮,年内港股的中免股价跌近40%,属实惨烈。 image.png 那么导致中免跌跌不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股价下跌,逻辑生变? 在智通财经APP看来,导致中国中免今年以来股价持续走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2022年业绩承压,二是海南封关政策。 先看业绩方面,受疫情的影响,2022年中国中免业绩承压。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544.33亿元,同比下降20%;归母净利润50.30亿元,同比下降48%。2022Q4营收150.68亿元,同比下降17%,环比增加29%;归母净利润4.02亿元,同比下降65%,环比下降42%。 2022年全国多次局部疫情反复,其中上半年华东地区疫情散发导致主要客源地受阻,加之岛内亦出现数次较大规模疫情,入岛客流持续承压,离岛免税线下门店销售遇冷导致免税销售占比出现下滑。免税业务方面,2022年公司免税销售260亿元,同比下降39%,毛利率39.41%,同比增长2pct。 为了缓解疫情对公司业务的冲击,中免积极开展线上完税销售。2022年中免的有税业务销售279.74亿,同比增长17%,毛利率17.42%,同比下降7pct。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香化产品保质期较短,库存压力使得线上有税体量增长,临期处理及折扣力度加大导致毛利率下滑。 由于疫情的因素,年报承压,也在情理之中,而让市场不能接受的是2023年Q1中免增收不增利。2023年Q1公司收入207.7亿,同比增加23.76%,环比增加37.83%;归母净利润23.0亿,同比减少10.25%;归母净利率1
      1,2541
      举报
      疫情积压库存环比改善,中国中免(01880)拐点已到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3

      股价再度跌破1美元,“增收不增利”的泛生子怎么了?

      后疫情时代的基因检测行业,来自资本与现金流的短期压力与医疗行业的长期属性之间的平衡,成为了每个上市企业都在面临的考验,但对于股价再次跌破1美元的泛生子(GTH.US) $泛生子(GTH)$ 来说,显然没有经受住这轮考验。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去年11月,泛生子由于在连续30个工作日内收盘价低于每股1美元而受到美国SEC的退市警告。 虽然在今年1月,由于股价有所提高,纳斯达克已确认泛生子重新合规。但在1月26日盘中达到区间最高股价1.23美元后,泛生子的股价再度下滑且4月末至今,泛生子收盘价几乎都处在1美元之下,这或许也会让其再次来到“退市边缘”。 5月15日,泛生子披露了其2022年年报。财报显示,公司当期实现营收6.51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22.3%。但这次双位数的业绩增长并未挽救泛生子的股价。 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泥潭 一直以来,泛生子都秉承着LDT+IVD双轨并行的业务布局。2022年,公司之所以实现双位数业绩增长,与其深入新冠检测不无关系。 从业务分布来看,此前体外诊断(IVD)技术和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LDT)都是泛生子的基础业务,并衍生了三大主要业务:癌症诊断监测、癌症早期筛查以及药物研发服务。但在新冠疫情出现后,公司业务结构出现一定变动,在诊断监测业务中,新冠检测的收入占比越来越大。 2022年,支撑泛生子当期营收增长的关键,便来源于“诊断与监测”业务。该项业务在2022年营收增长22.4%,达到6.03亿元,占公司当期总营收比重达到92.6%。LDT服务收入则同比增长60.5%,达到5.42亿元,而其中便包括公司新冠检测业务收入2.50亿元。但随着国内相关政策优化,公司新冠检测业务显然将不可持续。 除了收入端存在可以预见的增速风险外,公司在费用端面临的问题同样严峻,
      166评论
      举报
      股价再度跌破1美元,“增收不增利”的泛生子怎么了?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19

      腾讯音乐-SWQ1盈利大增:月活流失,增长全凭涨价+节流撑?

      5月16日,在线音乐届的“一哥”$腾讯音乐-SW(01698)$ 披露了2023年Q1财报。 从财报数据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该公司营收和净利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期内,实现营收为70.0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净利润为11.5亿元,同比增长88.5%;每股美国存托股份的摊薄盈利为0.73元。 作为“首个实现盈利”的音乐平台,腾讯音乐此次盈利继续大幅增长的表现,无疑赚足了市场眼球。 然而,好事多磨。腾讯音乐这一份增长的成绩单并没有刺激股价向上增长——5月16日,腾讯音乐-SW低开低走,盘中一度跌超5%,截止收盘其股价下跌4.54%,报于29.45港元。拉长时间线来看,自2023年1月5日到达高点36.65港元之后,其股价便开始震荡下行,截止目前累跌近20%。  图片1.png (行情来源:智通财经APP) 而股价与业绩背离的走势,无疑也进一步暴露了当下腾讯音乐的成长瓶颈——即月活流失,社交娱乐业务继续下陷,业绩增长全凭上涨的付费价格和降本增效的管理措施撑。 在线音乐业务“向上”,社交娱乐业务“向下” 拆分业务结构来看,腾讯音乐的核心业务主要有两个,一是包括订阅会员、广告等在内在线音乐业务,二是包含直播、K歌在内的社交娱乐业务。 在2023年一季报中,腾讯音乐这两大业务板块贡献收入表现分化——即在线音乐业务向上增长,而社交娱乐业务则持续下滑。 据财报数据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该公司总收入同比提升5.4%至70.0亿元。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3.8%至35.0亿元。社交娱乐服务和其他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3.0%至35.0亿元。在线音乐收入在本季度首次追平社交娱乐服务收入的背后,也暴露了该公司曾经的支柱业务——社交娱乐正处于日渐式微地发展态势。 具体而言
      299评论
      举报
      腾讯音乐-SWQ1盈利大增:月活流失,增长全凭涨价+节流撑?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2

      股价飙涨逾70%的背后,CAR-T终成传奇生物“摇钱树”

      最近两个月,传奇生物(LEGN.US) $传奇生物(LEGN)$ 过的并不算平静。 先是在4月19日,公司股价因前一日核心产品临床数据泄露大涨近20%,公司被迫提前完成2亿美元融资;再是Q1财报披露,核心产品Carvykti商业化上市后首个完整年的销售额出炉,放量明显。 本来在3月10日,传奇生物股价已经下探到阶段性低点的42.91美元,但几经催化下,其股价在5月15日已经来到最高73.30美元,区间涨幅达到70.82%。而其中绕不开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其首款商业化产品Carvykti。 超预期临床表现或引发“赛道地震” 关于此轮传奇生物的股价启动,主要源于Carvykti最新临床数据的提前泄露。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在一份EHA会议摘要中,传奇生物BCMA CAR-T疗法3期临床CARTUDE-4的数据表示,Carvykti(西达基奥仑赛)可以降低74%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关于CARTITUDE-4研究,这是一项国际、随机、开放标签的3期研究,用于评估CAR-T疗法与泊马度胺、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PVd)或达雷木单抗、泊马度胺和地塞米松(DPd)在既往接受过一到三线治疗的复发和来那度胺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试验结果显示,在既往有1-3次LOT(lines of therapy)的来那度胺难治性患者中,相比于SOC单次cilta-cel输注显著改善了PFS,在患者群体中具有良好的获益/风险状况,疾病进展/死亡减少74%,CR和MRD阴性率高,这突出表明cilta-cel有可能成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首次复发后的关键疗法。 值得一提的是,西达基奥仑赛此前在美国FDA获批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这些患者既往接受过至少四线治疗,也就是说其获批的是五线治疗的适应症
      246评论
      举报
      股价飙涨逾70%的背后,CAR-T终成传奇生物“摇钱树”
    • 智通财经APP智通财经APP
      ·05-23

      恒指收跌1.25% 新冠概念股逆市上涨 半导体、电力股等领跌

      智通财经APP获悉,香港恒生指数开盘涨0.18%,全天呈震荡走弱态势。截至收盘,恒生指数跌1.25%或246.92点,报19431.25点,全日成交额863.8亿港元;恒生国企指数跌1.35%,报6603.57点;恒生科技指数跌1.31%,报3852.45点。 中泰国际指出,今年3月以来,港股未能受惠海外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进入加息周期末段所释放的利好信号,主要受内地经济弱现实与地缘局势影响。美联储结束加息可纾缓港股资金流出的压力,但上行需要更多的内生经济增长动力及政策支撑。总体上,该行认为港股缺乏上行动力,预计港股继续在低位盘整一段时间。 蓝筹股表现 翰森制药(03692)领涨蓝筹。截至收盘,涨4.72%,报13.76港元,成交额6299.48万港元,贡献恒指1.21点。大华继显报告引述管理层料公司今年收入录双位数字复苏。公司在创新转型方面不断努力,预计后年创新药物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将超过80%。公司目标是在2025年有15种创新药物或新适应症上市,目前持有充足的现金支持研发和商务拓展活动。 其他蓝筹方面,信义光能(00968)涨2.01%,报8.11港元,贡献恒指1.31点;九龙仓置业(01997)涨1.49%,报40.95港元,贡献恒指1.67点;中芯国际(00981)跌6.41%,报19.7港元,拖累恒指9.34点;中升控股(00881)跌3.65%,报31.7港元,拖累恒指1.44点。 热门板块方面 盘面上,“二阳”话题引发热议,新冠概念股今日逆市大涨,生物医药、医疗保健等涨幅居前。此外,半导体板块领跌,电力股全线回调,汽车经销商、影视娱乐、体育用品等板块跌幅居前,大型科技股普跌。 1. 新冠概念股逆市上涨。截至收盘,开拓药业-B(09939)涨6.67%,报4.48港元;山东新华制药(00719)涨6.08%,报6.8港元;康希诺生物(06185)涨4.36%,报
      106评论
      举报
      恒指收跌1.25% 新冠概念股逆市上涨 半导体、电力股等领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