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铁科技说老铁科技说
      ·03-27 18:52

      零售美团的估值框架在切换中

      图片 市场对美团的评价经常有以下程式化观点: 1.美团的生意是苦活和累活,尤其外卖,赚钱确实不易; 2.行业渗透率已经接近饱和,企业成长放缓也是必然,不应该再对其以“成长股”定性; 3.随着抖音为代表的新对手杀入,行业将陷入零和博弈,恐进一步摊薄美团的价值。 以上看法各个集中要害,这又几乎成了某种共识,自然也成了“利空”的绝佳素材。不过在现实中,企业往往不会顺着外界观点走“线性道路”,而是通过自身业务调整,优化经营效率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曲线中前进。对于美团亦是如此,在过去一年也在进行诸多业务调整(如即时零售的推出),我们又如何评价上述观点的有效性呢?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当前美团业务加入了即时零售这一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正处于转轨期,当新框架尚未确立,旧框架的基石业务受到舆论等诸多因素影响时,就出现了超跌,因此近期市值方面的波动,不能忽视情绪在其中的作用,而情绪是可以逐渐通过层级去修复的; 其二,即时零售正在影响美团的经营节奏,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即时零售已经对冲了风险 我们首先整理了2022年至今恒生指数与美团股价的走势情况(将2022年初视为基点“1”),见下图 图片 尽管在2022年遭遇了众多风险(如宏观经济,美联储暴力加息,人民币贬值等),但整体上美团走势与大盘几乎是同步的(除2022年加息初期的凌乱之外),堪称是妥妥的高贝塔大盘股(与大盘节奏一致,且变化高于大盘)。直到进2023年之后,两条折现开始走出分化。 彼时在我国疫情结束,经济反弹,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显出“鸽派”等有利因素刺激之下,恒生指数有了一轮明显的反弹,与之所对应的乃是阿里,腾讯等消费类中概企业股价亦迎来一轮利好,但相比之下美团股价则走出相反曲线。 在当时是令我们很不解的,历史上的高贝塔为何在进入2023年之后就消失了呢?一些朋友认为是“腾讯卖股”的原因,但其宣布时间发生在2022年1
      1,9146
      举报
      零售美团的估值框架在切换中
    • 价值研究所价值研究所
      ·03-27 18:49

      小米内忧外患:汽车成了全厂的希望

      黎明前的夜,总是最黑最难熬的。这句话用来形容如今的小米,似乎再贴切不过。 北京时间3月24日,小米公布2022年年报: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智能手机和IoT两项主营业务表现均不及预期,手机出货量下滑尤为严重。 乍一看,小米这份财报几乎全是坏消息。不过在一片哀鸿中,还是看到了一丝曙光:汽车业务进展顺利,维持2024年上半年量产的目标不变;库存系数降低、毛利率也优于市场预期,业绩似乎已经到了触底反弹的转折点。 对于小米来说,未来有很多事情仍是未知的也无法掌控的,比如智能手机大环境何时回暖,供应链问题是否已彻底解决。小米能做的,是尽自己本分:坚定高端化转型战略,继续推出优质产品;汽车等新业务则要坚定投入,确保按时量产。 小米何时能走出困境?答案无从得知,但总得先做点什么。   1.png (图片来自小米官方微博)   利润结构改善、营收跌幅低于预期,小米艰难捕捉曙光 小米的表现到底有多惨?仔细分析最基本的营收、利润、成本三项指标,就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但也能看到一些积极讯号。 首先看营收。坏消息是下滑仍在继续,已经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稍感欣慰的是跌幅略低于市场预期。 财报显示,小米四季度总营收为660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653亿元,同比下滑22.8%;2022财年总收入则为2800亿元,同比下滑14.7%。 从营收结构来看,智能手机、IoT、互联网服务三项主业务的收入都出现下滑,无一幸免。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367亿元,同比下滑27.3%;IoT和互联网服务的收入则分别为214亿元和72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4.4%、1.4%。不同的是,IoT、互联网服务的收入都高于市场预期,情况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糟糕。   2.png   其次看利润,可以用喜忧参半来形容。 四季度小米经调整净利润约为15亿元,同比下滑67.3%,市场预
      1,8226
      举报
      小米内忧外患:汽车成了全厂的希望
    • 快狗打车快狗打车
      ·03-27 16:00

      一图看懂快狗打车2022年财报

      3月27日,快狗打车发布2022年财报,实现营收、毛利双增长,营收7.73亿元,同比增长17.0%,毛利为2.62亿元,同比增长8.2%,经调亏损净额同比收窄17.5%,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167评论
      举报
      一图看懂快狗打车2022年财报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3-27 11:32

      拆解百融云|“吸金力”领跑SaaS板块 逆势盈利点燃股市行情

      自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市场对通用大模型的领地争夺逐渐白热化,当各界在研判通用AI如何与真实场景需求匹配之时,一些垂直领域的类ChatGPT已经率先兑现业绩。 3月22日,垂直型金融SaaS龙头企业百融云-W(6608.HK)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当年实现营收20.54亿元,同比增幅为27%;经调整后净利润达2.94亿元,同比增幅108%,可谓“增收又增利”。 受到业绩利好带动,3月23日至24日,百融云连续两日放量上涨,股价最高触及12.64港元/股,升创近一个月高位,两日内成交量突破1.1亿港元。 业绩高增的引擎:“AI实力+行业洞察”兼备  近几年,受到宏观基本面下行、全球通胀水平维持高位等因素影响,SaaS行业盈利表现疲软。根据安永发布的报告,在过去的三年内,国内SaaS企业的平均营收金额虽然在逐年增长,但增长率却在不断下滑,其中,以通用型SaaS 企业的平均营收增长率下降速度最快,从 2019年的32.1%下降到2021年的11.2%。 面对大环境的考验,百融云 $百融云-W(06608)$ 的三大主营业务业绩仍继续保持高速且稳健增长态势,收入全面刷新记录。第一主业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收入去年增长41%至10.39亿元,2021年,该项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长率是38%。其他两项业务亦有不俗表现——精准营销业务收入增幅11%至4.67亿元;保险营销业务收入增幅18%至5.49亿元。 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百融云的盈利能力在港股SaaS概念板块中一直十分突出,近四年经调整后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高达182%。在实现连续盈利的同时,百融云的毛利率始终维持在70%以上的高位水平,用实力破题SaaS企业难盈利、普遍毛利率低的行业困境。 谈及主营业绩持续高增的原因,百融云创CEO张韶峰
      564
      举报
      拆解百融云|“吸金力”领跑SaaS板块 逆势盈利点燃股市行情
    • 贝多财经贝多财经
      ·03-27 11:23

      映宇宙2022年营收63亿元:同比下降三成,毛利率有所提升

      3月26日,映宇宙(HK:03700,即“映客”)发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2022年度业绩财务报告。财报显示,映宇宙2022年的总营收为63.19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91.76亿元下降31.1%。 2022年,映宇宙的经营亏损为4698.7万元,2021年同期则为净利润4.57亿元;期内亏损(净亏损)为1.68亿元,2021年同期的净利润为4.33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利润为3.88亿元,2021年同期为4.82亿元,同比下降19.6%。 映宇宙在财报中表示,收入减少主要是由于行业竞争加剧,该集团对旗下产品采取更为谨慎的运营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不过,映宇宙的毛利率则有所提升,即由2021年的36.0%增至2022年的40.3%。 据贝多财经了解,映客于2022年6月15日宣布,董事会将公司“映客互娱有限公司”更改为“映宇宙(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映宇宙(英文名称Inkeverse)”。同时,映于亚洲宣布业务全面向元宇宙进军,同时签约虚拟人“映映”为品牌代言人。 对于什么是映宇宙?映宇宙集团董事长奉佑生表示,映宇宙是无限个社交新次元的矩阵式结合体。技术是基石,产品是硬件,但“一个真正美好的世界,主角一定是人,拥有有血有肉的情感。” 奉佑生还表示,“七年来,我们确实做出了很多突破,成功从单一产品转型为矩阵式产品带动业绩增长的集团。之后改名映宇宙,也将依然延续映客的精神内核,用最先进的技术,为用户提供更丰富、更多维的社交场景和服务。” 另据介绍,映宇宙将成为一家业务范围覆盖直播、婚恋、社交、元宇宙四大业务板块的互娱。同时,映宇宙将加速全球化,以过去七年探索实践的产品矩阵战略向海外市场进军,将国内已经验证创新成功的东西在海外市场进行复制。 公开信息显示,映客第一款产品——映客直播APP于2015年5月上线,218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港交所“娱乐
      156评论
      举报
      映宇宙2022年营收63亿元:同比下降三成,毛利率有所提升
    • 老铁科技说老铁科技说
      ·03-26 00:03

      没有“小作文” 腾讯会继续“卖资产”

      图片 在各类“小作文”的烘托下,舆论以及市场对腾讯降低投资业务比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广为流传的乃是治理“资本无序扩张”背景下,企业应该将伸出的触角收回。 此观点拥趸甚重,国内外媒体谈起腾讯“卖股”也多依循上述观点,被动式“卖股”,其中有太多可玩味的意思,又由于腾讯以往投资业务过于突出,当被动感出现,市场出现了妥妥的看空情绪,毕竟企业要自废优势项目。 我们对此观点则持怀疑态度,认为其只是强调了“小作文”中的隐秘逻辑,却忽视了当前腾讯以及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即便没有所谓的政策压力,腾讯管理层也依然会“卖股”,其目标则为稳定短期收益率,同样是“卖股”,这乃是企业的主动行为,乃是中性评价。 本文我们重点来探讨腾讯“卖股”问题,核心观点: 其一,腾讯的投资业务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企业都非常重要,不能简单去投资化; 其二,腾讯短期内还有“卖股”的冲动,但不是来自“小作文”压力,而是有经营的必然性。 隐藏的投资业务 当前互联网行业已经告别高成长周期,这已经是市场共识。在业务上则具体表现为非常容易受宏观经济影响,尤其当后者遭遇下行压力时,行业便深受其扰,如同中年人对社会压力感知越加敏感,而成长期的孩童成长往往与外界风险弱关联。 我们亦知道,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触顶,加之过去几年宏观经济所遭遇的重大挑战,都会严重影响我国互联网企业的经营质量。我们以腾讯和百度为例,以ROE这个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指标来说明上述情况。 图片 作为资深的中概上市企业,两家企业的ROE起点接近,甚至在很长时间百度都要领先于腾讯,直到2015年后两者的差距开始放大,对比之下,腾讯的表现则相对平滑,尽管经营方面进行了很大调整(如在3Q大战之后偏向投资战略),但该指标整体并没有经历太大波动,即便在2022年行业严重不景气时其调整幅度也远弱于百度。(BAT中,阿里的ROE波动性亦是很大,篇幅原因不再赘述)
      5523
      举报
      没有“小作文” 腾讯会继续“卖资产”
    • 贝多财经贝多财经
      ·03-25 15:48

      尚德机构发布Q4财报:连续七个季度盈利,精细化运营成果显著

      3月24日,成人职业在线教育企业尚德机构(NYSE:STG) $尚德机构(STG)$ 公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报告。财报显示,尚德机构2022年的营收为23.23亿元,2021年同期为25.08亿元。 2022年,尚德机构的净利润为6.43亿元,2021年同期的净利润为2.12亿元。不难看出,尚德机构2022年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毛利率增至2022年的85.0%。2022年,尚德机构的净利率为27.7%,2021年同期的净利率为8.5%,实现有效“提质”。 财报显示,尚德机构2022年全年新增学员53.4万。尚德机构方面称,面对过去一年持续的不确定性和重重压力,该公司在长期增长与盈利平衡战略的指引下,不断提高教学服务品质,通过持续精细化运营链通成本与效率,降本增效。 2022年第四季度,尚德机构的净收入为5.79亿元,2021年第四季度为5.89亿元;净利润为1.81亿元,同比增长19.9%,2022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率为31.3%。据贝多财经了解,尚德机构已经实现连续7个季度持续盈利。 在师资打造方面,尚德机构已建立起完善的教师筛选和培养机制,全力建设高质量教师梯队;在数智化赋能层面,借助大数据与AI技术,尚德已建立起覆盖教、练、测、评的智能教学全链条,输出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教学服务;在教研端,尚德为各学科组织专业的教研团队,整合前沿信息,为学员建立最为全面的培养方案。 2023年2月,尚德机构还成为百度文心一言首批生态合作伙伴,全面体验并接入文心一言的能力,在职业教育服务中全面应用百度领先的智能对话技术成果。 尚德机构CEO刘通博表示:“后续公司将继续保持审慎稳健的经营策略,及时判断和应对市场风险,通过内部优化降本增效、结构性产品调整、加速新业务发展等措
      2314
      举报
      尚德机构发布Q4财报:连续七个季度盈利,精细化运营成果显著
    • 林ke林ke
      ·03-24

      高德の打车和本地生活

      一、这两天的新闻,口碑要融合进高德,就顺便聊下高德吧。 我不怎么用百度地图,基本都是用高德。 但我不喜欢高德。 因为我前东家是滴滴,多少有一些感情在。 网约车是滴滴的核心。 但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高德做聚合打车,滴滴要对高德提供运力? 我甚至在公司内网发帖,表达我的疑惑。 但滴滴的内网不怎么爱讨论问题,一个帖子很快就沉了。 滴滴在当时掌握网约车市场接近 90% 的运力。 我的理解是,只要滴滴不对高德提供运力,高德聚合打车就不可能成功。 因为一个聚合平台,哪怕高德把滴滴剩下的,10% 的市场运力全接入了自己平台,它也是无法及时响应用户叫车需求的。 运力不足,用户叫不到车,用户就会流失,高德的聚合模式肯定失败。 但是只要滴滴提供了运力,高德的聚合模式,就成功了一多半。   二、过去这些年,高德一直是阿里体系内非常能打的。 听小道消息,高德这个部门,得了很多次阿里的最高绩效。 这么优秀的团队,再配合滴滴送的新手大礼包,想不成功都难。 一路野蛮成长下来,结合天时地利,据说高德打车的打车日均单量,峰值到了 800 万单。 逼近滴滴的一半。   三、我关注高德挺多的,然后就发现。 这家公司在产品上,很喜欢小动作。 比如自己定义一套隐私保护服务,给所有的服务商都打上隐私保护的 tag,唯独剩下滴滴没有。 这个 tag 从上线到今天已经两三年了,直到今天,我刚才扫了一眼,依然没有滴滴。 滴滴的 tag 只有 1 个,测温消毒。其他服务商早就没有了这个 tag 了。 滴滴就像是被遗留在了过去。 再比如。 吃你的饭,砸你的锅。 运力不足的时候,靠滴滴的运力来兜底,保证用户可以叫到车。 运力足的时候,会优先推荐其他服务商,默认不勾选滴滴,说你附近车辆较少。 在北京,在大钟寺这样的 poi, 中午 12 点,滴滴的运力能差过 AA 出行、飞嘀出行吗? 这里真的还挺想质问下高
      2,82611
      举报
      高德の打车和本地生活
    • 互联网江湖互联网江湖
      ·03-24

      拆解鹰瞳科技财报:亏损长跑过后,AI医疗能否价值重生?

      $鹰瞳科技-B(02251)$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志刚 日前,鹰瞳科技发布了2022财年年报。公告显示,公司在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同比下降1.32%,归属母公司净亏损1.80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6.20%,基本每股收益为-1.75元。   对于这份亏损继续扩大的财报,资本市场几乎已经见怪不怪了。毕竟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不难发现鹰瞳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已经连续4年出现了净亏损的情况。 市场的价值判断逻辑是很直接的,近一年以来,鹰瞳科技也一直在股价低点徘徊。 要知道,虽说过去一年AI整体估值受挫,可医疗板块却一直坚挺,而鹰瞳科技又是国内第一家医疗AI上市公司,按道理表现应该不会太差,但为何却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 我们不妨透过财报,抽丝剥茧去寻找答案。 透过财报看未来,鹰瞳科技成长性到底在哪? AI医疗赛道是一个成长性赛道,理性来看,这个赛道的成长性还没有到真正释放的时候。 鹰瞳科技财报,也印证着这一点。 2022年公司营收1.13亿,与2021年的1.15亿营收相比,出现微降。利润上的下降更加明显,2022年毛利5585万,2021年为4494万。 对于营收的变化,鹰瞳科技在财报中解释:“主要是由于健康业务场所活动受限导致收入减少,部分被眼健康业务的收入抵消”。翻译过来就是:业绩受到疫情影响,出现了下滑,但部分下滑被眼健康业务增长抵消了,所以整体营收微降。 营收波动,其实不是市场在意的问题,因为抛开企业所处的阶段来评价营收,其实没有太大意义,而对于一个成长性的科技企业来说,市场可能更关心盈亏、毛利率等数据的变化。 财报给出的一个重要的信号是,亏损没有收窄。 从数据上来看,鹰瞳科技2019年亏损8714万,2020年亏损7963万,这期间
      1192
      举报
      拆解鹰瞳科技财报:亏损长跑过后,AI医疗能否价值重生?
    • 贝多财经贝多财经
      ·03-24

      拆解卫龙财报:业绩增速转负,辣条收入及设计产能下滑,市值大降

      毫无意外,辣条第一股——卫龙(HK:09985) $卫龙(09985)$ 2022年的业绩大幅下滑。 3月23日,卫龙发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2022年年报,这也是卫龙于港交所上市后的首份财报。财报显示,卫龙2022年的营收约为46.32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48.00亿元下降3.5%;其中中国地区的收入为45.67亿元,同比下降4.5%。 2022年度,卫龙的毛利为19.60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7.93亿元上涨9.3%;年内利润(净利润)为1.51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0.77亿元下降81.7%;经调整净利润为9.13亿元,同比增加0.6%。 对于利润大幅下滑,卫龙方面解释称,主要是由于与首次公开发售前投资有关的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而据贝多财经了解,卫龙曾在其此前招股书中称,“我们于2022年的年内利润预计将大幅下降”。 特别说明的是,卫龙的收入增速也在2022年首次由正转负。招股书显示,卫龙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3.85亿元、41.20亿元和4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1%。 对比来看,卫龙2020年的收入较2019年增长21.73%,2021年则同比增长16.5%,营收增长率持续下滑。而在2022年,卫龙的收入则同比下滑3.5%。同期,卫龙的净利润增速由2019年的39.0%,分别降至2020年的24.4%和2021年的1.0%,2022年则为骤降81.7%。 卫龙董事会主席(即董事长)刘卫平在财报中表示,“在充满挑战的宏观经济环境中,本集团坚定战略方向,积极推进品牌、产品、渠道、供应链、人才、数字化等方面的升级,整体的业务运营及财务业绩保持相对稳定”。 就产品类型来看,卫龙来自调味面制品(俗称辣条)收入有所下滑,即由2021
      478评论
      举报
      拆解卫龙财报:业绩增速转负,辣条收入及设计产能下滑,市值大降
    • 旺财二狗哥旺财二狗哥
      ·03-24

      【季报分析】小牛电动:两轮特斯拉,渐行渐远

      3月 20 日,曾经辉煌一时的 $小牛电动(NIU)$ 发布了 2022 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这份财报总的来说,真的是很糟糕,出乎意料的糟糕。 一、整体情况,很糟糕很差劲 1.1 Q4数据一览 小牛本季度总营收6.12亿人民币,同比减少37.93%,环比减少46.92%;Q4 净利润 -0.371亿元万元,去年同期为 0.47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Q4 毛利率 21.13%,去年同期为 19.06%。 Q4累计销售138279辆电动踏板车(其实就是两轮电动车,后续简称电动车),同比减少 41.95%,其中,国内市场销量达到118,065辆,同比减少42.5%,海外市场销量 20214辆,同比减少38.7%。 1.2 全年数据一览 2022年,小牛电动实现营业收入31.69亿元,同比下降14.5%;调整后净利润876万元,上年同期为净利润2.73亿元,下滑67.9%;2022年调整后净利润率为0.3%,上年同期为7.4%。 2022年,全球累计销量831593辆,其中,国内710540辆,海外121053辆,而上年同期为103.79万辆,同比减少约20万辆。2022年的销量远低于公司预期,在此之前小牛电动对于2022年定的KPI目标是达成150-170万辆,这么看的话,其实只完成了50%。 1.3 销售锐减才是关键 1、无论是 Q4 还是全年数据,营收同比都出现了大幅度锐减(Q4是减少37.93%,全年是减少14.5%),这是小牛电动自20216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全年营收规模缩减的情况。当然不仅营收,在净利润方面,全年净亏损0.494亿元,而上一次亏损还是在2019年。小牛电动其实业务已经基本稳定,但是交出的答卷总是飘忽不定,缺乏连续持续业务模式。 2、电动车是越卖少,这是小牛现在业绩惨淡的最直
      7094
      举报
      【季报分析】小牛电动:两轮特斯拉,渐行渐远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03-23

      2022年Q4业绩前瞻:美团能守住抖音攻势吗

      如果没有意外,本周五(3月24日)美团将发布2022年Q4及年度财报。在这之前我们想做一番季度财报数据整理和预测,同时对各项重点业务的进展——尤其是本地生活和即时零售——进行简单梳理和展望,向大家分享我们近期对于美团的观察和思考,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一、具体业务数据跟踪及预测1、外卖图片受彼时疫情扩散及防控影响,四季度外卖10月、11月单量增速较慢,大约6%日均单量增速,12月疫情放开后虽然感染增加但是外卖恢复活力,单月日均单量提升到15%左右高增速,超越预期,整个四季度单量同比增速大约10%水平,营收较单量增速快约10pp,维持大约20%健康水平,表现料超预期。2.到店酒旅图片到店酒旅业务受疫情扩散及防控(10、11月)和放开后大面积感染双重打击——消费者因感染大面积居家无法出行,商家亦大面积感染后暂停营业,整体影响较外卖更大,四季度GTV较去年同比下滑约11个pp,营收下滑幅度大致相当,GTV环比下滑约21个pp,但此影响早已反应进市场预期,表现符合预期。3.美团闪购图片美团闪购表现大幅超预期,因疫情封控期间消费者有更强囤货需求,而放开后虽然大面积感染,但是外卖运力恢复较快,消费者居家更加依赖到家服务,中小商家攫取乍现机会能力出色,供应链迅速恢复满足消费者需求,日均单量连续8个季度环比增长,四季度无论同比环比均录得大幅增长,料应取得超预期表现。外卖日均单量已经上升到外卖11.4%左右,日均GTV已经上升到外卖17%上方,四季度UE转负但亏损完全在可控范围。4.美团优选图片美团优选的阶段性核心目标是改善UE模型,受疫情扰动供应链影响,日均件单量同比基本持平,环比健康增长,件均单价提升,UE持续改善,四季度该业务亏损规模环比下降15个pp左右,而营收及GMV规模环比消费提升,整体亏损率继续缩窄,四季度有可能实现单季度优选现金流转正。二、财务数据跟踪及预测综合上述业务预
      3,7307
      举报
      2022年Q4业绩前瞻:美团能守住抖音攻势吗
    • 1药网1药网
      ·03-23

      1药网2022年营收达135亿元 连续2个季度实现经营现金流为正

      3月23日,1药网 (Nasdaq:YI) 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1药网(YI)$2022年,1药网实现全年营收1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毛利额同比增长35.2%,4倍于收入增长率,关键运营指标显著优化。至第四季度,1药网创下单季营收新高,净收入为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9%,实现自IPO以来连续第18个季度营收稳健增长。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公司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正向经营现金流,单季度经营活动产生正现金流收入6,320万元。
      647评论
      举报
      1药网2022年营收达135亿元 连续2个季度实现经营现金流为正
    • 陈达美股投资陈达美股投资
      ·03-23

      艺术 X 技术的生意:腾讯音乐2022年Q4财报解读

      腾讯音乐(以下简称TME),作为国内互联网音乐行业龙头,地位稳固;我们经常说投资里数星星不如数月亮,那TME就算是个大月亮。 (TME的产品矩阵,包括QQ音乐、全民K歌、懒人听书等)       1.2022 Q4财报综述    先说下财报数字。TME 2022年收入283.4亿,Q4调整后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72.8%,核心业务在线音乐订阅收入同比增长18.6%至87亿元。数字如下:      Q4在线音乐业务的用户月活数5.67亿,相比2021年Q4有下降,不过在线音乐的付费用户达到8850万,也是记录以来的新高。具体用户数据如下:    (来源公司财报)     对于绝大多数公司而言2022年都是多舛的一年,不过TME相比于Q3来看,收入环比,运营效率,利润端,数字都还不错。我个人预期2023 年TME收入与利润预期:第一,收入端,音乐订阅业务叠加海外新业务,2023 年收入增长,我预期同比回正;第二,TME的费用侧仍有很大降本增效优化空间,预期2023年利润率提高。   财报数字大致如斯,我们重点聊一下TME的商业模式。       2. 能赚钱的音乐模式     聊下TME的基本业务模式,尤其是对比海外音乐行业的模式,就很有意思。TME是一个典型的 “艺术 X 技术” 的生意。   腾讯音乐的基本盘,顾名思义是音乐;而对于听音乐的追求大概就跟喝白酒一样,可归为人类的永恒需求 ;在音乐这个基本盘上面,TME又有一个杠杆红利,一是用技术杠杆撬动音乐创作、分发、消费、打通商业链路、提高货币化水平;二是通过用户大数据分析、数字音乐技术、人工智能AIGC,提高创作质
      3,2583
      举报
      艺术 X 技术的生意:腾讯音乐2022年Q4财报解读
    • 贝多财经贝多财经
      ·03-23

      洪九果品2022年营收151亿元:同增47%,榴莲贡献40亿

      近日,重庆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洪九果品”,HK:06689)公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公告。财报显示,洪九果品2022年的营收为150.81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02.80亿元增长46.7%。 2022年,洪九果品的毛利为25.76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6.13亿元增长59.7%;经营利润为17.88亿元,2021年同期为13.26亿元;净利润为14.55亿元,2021年同期为2.92亿元;经调整利润为14.55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经调整利润10.90亿元增长33.5%。 洪九果品在公告中表示,其专注于来自全球各个优质水果原产地的高质量水果的全产业链运营,特别是在国内市场规模提升迅速且高货值的果品种类上不断加深布局。洪九果品拥有共49种品类的产品组合,自全球100多个水果产地挑选及采购鲜果。 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按照2022年销售收入计算,洪九果品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水果分销商;同时,按2022年相应品类销售收入计算,该集团仍为中国最大的东南亚水果分销商、最大的榴莲分销商、最大的进口火龙果分销商,也是第二大的进口龙眼分销商。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洪九果品在全国设立了23家销售分公司,较2021年末新增了4家,分别位于哈尔滨、南京、郑州及保定。洪九果品方面表示,销售分公司作为销售前哨,帮助该集团覆盖了超过300个城市。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洪九果品在全国拥有60个分拣中心,为该集团更好地服务客户提供有力支持。从销售渠道上看,洪九果品利用上述遍及全国的销售及分销网络进行了全渠道的覆盖,客户类型包括终端批发商、新兴零售商、商超客户及直销。 同时,洪九果品持续加深在全球各地优质水果原产地的布局。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集团位于泰国和越南的当地的员工近400人,并在越南和泰国当地运营了16个水果加工工厂。 2022年,洪九
      170评论
      举报
      洪九果品2022年营收151亿元:同增47%,榴莲贡献40亿
    • PartrickPartrick
      ·03-23

      知乎2022年Q4季报解读—股价高位夭折,等待反转机会

      $知乎(ZH)$ 成立于2011年,知乎是中国最大的问答类网络社区,有一定的用户群体,订阅会员数达1300万。2021年3月26日在美股上市,上市首日48亿美元,以3月22号收盘价算市值7.6亿美元,美股市值较最高位下跌超90%! 知乎于3月22号公布了2022年Q4及全年财报数据。整体数据如下图,下面我们还是看下具体财报数据。  一、整体财务数据 1. 营业收入—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增长中 知乎Q4营收11.14亿 同比增9.3%,环比增长增长22%,2022财年总营收年营收3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9.59亿增长21.8%。按季度来看,首次单季度增速下降到两位数以内,但仍然一直保持增长,这个也算还不错了。  部分图表来源雷帝 分业务来看: 广告业务:Q4收入为2.75亿元,而2021年同期为3.78亿元。主要还是由于期内经济环境和疫情影响。看了下互联网公司的广告,基本除了腾讯是增长的,其他基本都是下跌的。 付费会员: Q4收入为4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2.09亿元增加92.8%。该增加主要是由于知乎的订阅会员持续增长,四季度,知乎平均订阅会员数量增加到1300万,同比增长113%。   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Q4收入为2.98亿元,而2021年同期为3.67亿元。该减少主要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负面影响及具挑战之宏观经济环境所致。   职业培训:Q4收入为8460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2220万元增长281.1%。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知乎推出更多的多元化在线课程以及近期收购的业务于该期间的收入贡献所致。   其他业务:Q4收入5450万,较2021年同期的4320万元增长26.2%。增长主要是由于自有品牌产品及图书系列销售额增加所致
      3,3484
      举报
      知乎2022年Q4季报解读—股价高位夭折,等待反转机会
    • 肥皂大叔的思想肥皂大叔的思想
      ·03-23

      能在2022年的大环境中盈利狂飙,百融云做对了什么

      2022年的宏观经济环境,无需多言。当信息与资产周转下的全球贸易套利空间越来越小时,数字经济便已被政策层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背后的根本,则是中国对于第五大生产要素定价权的追逐。 数字经济与金融业的结合,相当于“南门立木”;而赋能金融业数智化转型的公司,自然要“赏金五十”。3月22日,垂直型金融SaaS龙头企业百融云-W(6608.HK)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去年实现营收20.54亿元,同比增幅为27%;经调整后净利润达2.94亿元,同比增幅108%,可谓“增收又增利”。 01 百融云赋能金融数智化转型的付出与回报  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竞赛依旧如火如荼。根据国际著名咨询机构IDC预计,2023年我国银行IT支出规模将达到1873.5亿元,预期增速10.5%,是GDP预期增速的两倍有余。百融云作为金融SaaS龙头企业,业绩也随之水涨船高。 在2022财年,百融云第一主业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收入增长41%至10.39亿元,该业务在业绩基数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速且稳健增长。其他两项业务亦刷新纪录——精准营销业务收入增幅11%至4.67亿元;保险营销业务收入增幅18%至5.49亿元。  百融云率先打破了国内外投资机构对“SaaS企业很难实现盈利”的刻板印象,而金融信创、AI等产品及解决方案的不断落地,也印证着公司的“Land and Expand”战略。 银行数智化转型时需要百融云的技术加持解决贷前、贷中、贷后的顽疾。针对金融业客户对客户整体风险评估不足、建模过程缺少用户画像、自动化审批率不高、财富管理目标客群存量运营需要提升效率的情况,百融云提供了联合建模、智能语音、存量运营等服务于一体的解决方案,全面赋能银行数智化转型。 AI的应用决定了金融数智化转型的效率与高度;而AI正是百融云智能运营与分析业务的底层技术,由于ChatGPT的爆红,政策层的
      73评论
      举报
      能在2022年的大环境中盈利狂飙,百融云做对了什么
    • 大健云仓大健云仓
      ·03-23

      转发来自FurnitureToday的文章

      $大健云仓(GCT)$  Here’s what led to strong fourth quarter, YOY growth for GigaCloud——转自FurnitureToday
      7.25万评论
      举报
      转发来自FurnitureToday的文章
    • 李妍Giselle李妍Giselle
      ·03-23

      BOSS直聘复苏在2023:仍然处于高成长期

       作者 李妍 2023年春节过后,各行各业进入全方位复苏的快车道,地铁里挤满了人,早晚高峰公路爆堵,餐厅开始排位等候,机票酒店价格明显上浮……一切又回到3年前我们所熟悉的场景中。复苏靠的是人的力量,支撑这轮经济复苏的起点,将是招聘行业。“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季度已经接近尾声,复苏迹象已经明确显现在招聘平台的数据中了。根据本周公布的最新业绩报告, $BOSS直聘(BZ)$ 预计2023年一季度营收将在12.5亿元-12.7亿元区间,同比增长在9.8%-11.6%区间。管理层表示,一季度现金收款将达到历史新高,环比和同比分别增长45%以上和25%以上。 和去年的数字相比,该预期体现了招聘市场的恢复速度之快和活力之强。在外部环境复杂的2022年,BOSS直聘实现总营收45.11亿元,同比增速为5.9%,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四季度营收为10.8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期持平。现金收入方面,2022年全年现金收入46亿元,其中四季度现金收入11亿元人民币,改组数据和今年一季度的预期对比非常强烈。 在多重外部负面因素消除,和国内经济全面进入复苏期之际,前期对产品的打磨,将成为BOSS直聘在接下来的竞争环境中取胜的筹码。面对2023年的全新机会,管理层表现出较大的信心,宣布了一项最高1.5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该回购已获得董事会批准,并将在未来12个月内执行。  一,政策面和经济面支撑求职市场整体回暖 1,政策面,稳就业和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增长 2022年12月,国家调整防疫政策之后,多次强调稳定就业、刺激消费、和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刚刚闭幕的202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
      4,0813
      举报
      BOSS直聘复苏在2023:仍然处于高成长期
    • 贝多财经贝多财经
      ·03-23

      零跑汽车22年营收124亿元:同比增加三倍,连续四年高速增长

      3月21日,港交所上市公司零跑汽车(HK:09863)发布2022年财报。据贝多财经了解,也是零跑汽车自2022年9月上市以来的首个年报。财报显示,零跑汽车2022年的汽车总交付量为111168辆,较2021年的43748辆增加154.1%。 2022年,零跑汽车的零跑T03交付量为61919辆,较2021年的39149辆增加58.2%;C11交付量为44371辆,较2021年的3965辆增加1019.1%。此外,2022年9月开始交付的C01,也在年内实现了交付量4815辆。 和交付量持续增长对应的是,零跑汽车的业绩十分亮眼,其中营收规模同比增长约三倍。整个2022年,零跑汽车的营收为123.85亿元,同比增长295.41%,连续四年保持高度增长态势。 相比之下,蔚来汽车(NYSE: NIO; HKEX: 9866; SGX: NIO)2022年度的营收为492.69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361.36亿元增长36.3%;理想汽车(NASDAQ:LI、HK:02015)的收入为452.9亿元(65.7亿美元),较2021年的270.1亿元增加67.7%。 不难看出,蔚来汽车的收入规模要领先于其他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紧随其后。事实上,这也和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的产品定价有关。作为中间阵营的小鹏汽车(NYSE:XPEV、HK.9868)同样不甘示弱,在2022年录得268.6亿元的收入,较2021年的209.9亿元增长28.0%。 而就盈利能力来看,理想汽车的表现最优。2022年,理想汽车的毛利率为19.4%,较2021年同期的21.3%减少2.3个百分点。同期,蔚来汽车的毛利率为10.4%,小鹏汽车的毛利率为11.5%。 作为第四大新兴电动汽车公司,零跑科技的可持续能力也逐渐显现。财报显示,零跑汽车2022年的毛利率为-15.4%,较2021年的-44.3%大幅优化。但由
      465评论
      举报
      零跑汽车22年营收124亿元:同比增加三倍,连续四年高速增长
    • 老铁科技说老铁科技说
      ·03-27 18:52

      零售美团的估值框架在切换中

      图片 市场对美团的评价经常有以下程式化观点: 1.美团的生意是苦活和累活,尤其外卖,赚钱确实不易; 2.行业渗透率已经接近饱和,企业成长放缓也是必然,不应该再对其以“成长股”定性; 3.随着抖音为代表的新对手杀入,行业将陷入零和博弈,恐进一步摊薄美团的价值。 以上看法各个集中要害,这又几乎成了某种共识,自然也成了“利空”的绝佳素材。不过在现实中,企业往往不会顺着外界观点走“线性道路”,而是通过自身业务调整,优化经营效率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曲线中前进。对于美团亦是如此,在过去一年也在进行诸多业务调整(如即时零售的推出),我们又如何评价上述观点的有效性呢?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当前美团业务加入了即时零售这一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正处于转轨期,当新框架尚未确立,旧框架的基石业务受到舆论等诸多因素影响时,就出现了超跌,因此近期市值方面的波动,不能忽视情绪在其中的作用,而情绪是可以逐渐通过层级去修复的; 其二,即时零售正在影响美团的经营节奏,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即时零售已经对冲了风险 我们首先整理了2022年至今恒生指数与美团股价的走势情况(将2022年初视为基点“1”),见下图 图片 尽管在2022年遭遇了众多风险(如宏观经济,美联储暴力加息,人民币贬值等),但整体上美团走势与大盘几乎是同步的(除2022年加息初期的凌乱之外),堪称是妥妥的高贝塔大盘股(与大盘节奏一致,且变化高于大盘)。直到进2023年之后,两条折现开始走出分化。 彼时在我国疫情结束,经济反弹,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显出“鸽派”等有利因素刺激之下,恒生指数有了一轮明显的反弹,与之所对应的乃是阿里,腾讯等消费类中概企业股价亦迎来一轮利好,但相比之下美团股价则走出相反曲线。 在当时是令我们很不解的,历史上的高贝塔为何在进入2023年之后就消失了呢?一些朋友认为是“腾讯卖股”的原因,但其宣布时间发生在2022年1
      1,9146
      举报
      零售美团的估值框架在切换中
    • 价值研究所价值研究所
      ·03-27 18:49

      小米内忧外患:汽车成了全厂的希望

      黎明前的夜,总是最黑最难熬的。这句话用来形容如今的小米,似乎再贴切不过。 北京时间3月24日,小米公布2022年年报: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智能手机和IoT两项主营业务表现均不及预期,手机出货量下滑尤为严重。 乍一看,小米这份财报几乎全是坏消息。不过在一片哀鸿中,还是看到了一丝曙光:汽车业务进展顺利,维持2024年上半年量产的目标不变;库存系数降低、毛利率也优于市场预期,业绩似乎已经到了触底反弹的转折点。 对于小米来说,未来有很多事情仍是未知的也无法掌控的,比如智能手机大环境何时回暖,供应链问题是否已彻底解决。小米能做的,是尽自己本分:坚定高端化转型战略,继续推出优质产品;汽车等新业务则要坚定投入,确保按时量产。 小米何时能走出困境?答案无从得知,但总得先做点什么。   1.png (图片来自小米官方微博)   利润结构改善、营收跌幅低于预期,小米艰难捕捉曙光 小米的表现到底有多惨?仔细分析最基本的营收、利润、成本三项指标,就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但也能看到一些积极讯号。 首先看营收。坏消息是下滑仍在继续,已经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稍感欣慰的是跌幅略低于市场预期。 财报显示,小米四季度总营收为660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653亿元,同比下滑22.8%;2022财年总收入则为2800亿元,同比下滑14.7%。 从营收结构来看,智能手机、IoT、互联网服务三项主业务的收入都出现下滑,无一幸免。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367亿元,同比下滑27.3%;IoT和互联网服务的收入则分别为214亿元和72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4.4%、1.4%。不同的是,IoT、互联网服务的收入都高于市场预期,情况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糟糕。   2.png   其次看利润,可以用喜忧参半来形容。 四季度小米经调整净利润约为15亿元,同比下滑67.3%,市场预
      1,8226
      举报
      小米内忧外患:汽车成了全厂的希望
    • 零点财经零点财经
      ·03-27 11:32

      拆解百融云|“吸金力”领跑SaaS板块 逆势盈利点燃股市行情

      自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市场对通用大模型的领地争夺逐渐白热化,当各界在研判通用AI如何与真实场景需求匹配之时,一些垂直领域的类ChatGPT已经率先兑现业绩。 3月22日,垂直型金融SaaS龙头企业百融云-W(6608.HK)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当年实现营收20.54亿元,同比增幅为27%;经调整后净利润达2.94亿元,同比增幅108%,可谓“增收又增利”。 受到业绩利好带动,3月23日至24日,百融云连续两日放量上涨,股价最高触及12.64港元/股,升创近一个月高位,两日内成交量突破1.1亿港元。 业绩高增的引擎:“AI实力+行业洞察”兼备  近几年,受到宏观基本面下行、全球通胀水平维持高位等因素影响,SaaS行业盈利表现疲软。根据安永发布的报告,在过去的三年内,国内SaaS企业的平均营收金额虽然在逐年增长,但增长率却在不断下滑,其中,以通用型SaaS 企业的平均营收增长率下降速度最快,从 2019年的32.1%下降到2021年的11.2%。 面对大环境的考验,百融云 $百融云-W(06608)$ 的三大主营业务业绩仍继续保持高速且稳健增长态势,收入全面刷新记录。第一主业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收入去年增长41%至10.39亿元,2021年,该项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长率是38%。其他两项业务亦有不俗表现——精准营销业务收入增幅11%至4.67亿元;保险营销业务收入增幅18%至5.49亿元。 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百融云的盈利能力在港股SaaS概念板块中一直十分突出,近四年经调整后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高达182%。在实现连续盈利的同时,百融云的毛利率始终维持在70%以上的高位水平,用实力破题SaaS企业难盈利、普遍毛利率低的行业困境。 谈及主营业绩持续高增的原因,百融云创CEO张韶峰
      564
      举报
      拆解百融云|“吸金力”领跑SaaS板块 逆势盈利点燃股市行情
    • 贝多财经贝多财经
      ·03-27 11:23

      映宇宙2022年营收63亿元:同比下降三成,毛利率有所提升

      3月26日,映宇宙(HK:03700,即“映客”)发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2022年度业绩财务报告。财报显示,映宇宙2022年的总营收为63.19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91.76亿元下降31.1%。 2022年,映宇宙的经营亏损为4698.7万元,2021年同期则为净利润4.57亿元;期内亏损(净亏损)为1.68亿元,2021年同期的净利润为4.33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利润为3.88亿元,2021年同期为4.82亿元,同比下降19.6%。 映宇宙在财报中表示,收入减少主要是由于行业竞争加剧,该集团对旗下产品采取更为谨慎的运营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不过,映宇宙的毛利率则有所提升,即由2021年的36.0%增至2022年的40.3%。 据贝多财经了解,映客于2022年6月15日宣布,董事会将公司“映客互娱有限公司”更改为“映宇宙(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映宇宙(英文名称Inkeverse)”。同时,映于亚洲宣布业务全面向元宇宙进军,同时签约虚拟人“映映”为品牌代言人。 对于什么是映宇宙?映宇宙集团董事长奉佑生表示,映宇宙是无限个社交新次元的矩阵式结合体。技术是基石,产品是硬件,但“一个真正美好的世界,主角一定是人,拥有有血有肉的情感。” 奉佑生还表示,“七年来,我们确实做出了很多突破,成功从单一产品转型为矩阵式产品带动业绩增长的集团。之后改名映宇宙,也将依然延续映客的精神内核,用最先进的技术,为用户提供更丰富、更多维的社交场景和服务。” 另据介绍,映宇宙将成为一家业务范围覆盖直播、婚恋、社交、元宇宙四大业务板块的互娱。同时,映宇宙将加速全球化,以过去七年探索实践的产品矩阵战略向海外市场进军,将国内已经验证创新成功的东西在海外市场进行复制。 公开信息显示,映客第一款产品——映客直播APP于2015年5月上线,218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港交所“娱乐
      156评论
      举报
      映宇宙2022年营收63亿元:同比下降三成,毛利率有所提升
    • 快狗打车快狗打车
      ·03-27 16:00

      一图看懂快狗打车2022年财报

      3月27日,快狗打车发布2022年财报,实现营收、毛利双增长,营收7.73亿元,同比增长17.0%,毛利为2.62亿元,同比增长8.2%,经调亏损净额同比收窄17.5%,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167评论
      举报
      一图看懂快狗打车2022年财报
    • 老铁科技说老铁科技说
      ·03-26 00:03

      没有“小作文” 腾讯会继续“卖资产”

      图片 在各类“小作文”的烘托下,舆论以及市场对腾讯降低投资业务比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广为流传的乃是治理“资本无序扩张”背景下,企业应该将伸出的触角收回。 此观点拥趸甚重,国内外媒体谈起腾讯“卖股”也多依循上述观点,被动式“卖股”,其中有太多可玩味的意思,又由于腾讯以往投资业务过于突出,当被动感出现,市场出现了妥妥的看空情绪,毕竟企业要自废优势项目。 我们对此观点则持怀疑态度,认为其只是强调了“小作文”中的隐秘逻辑,却忽视了当前腾讯以及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即便没有所谓的政策压力,腾讯管理层也依然会“卖股”,其目标则为稳定短期收益率,同样是“卖股”,这乃是企业的主动行为,乃是中性评价。 本文我们重点来探讨腾讯“卖股”问题,核心观点: 其一,腾讯的投资业务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企业都非常重要,不能简单去投资化; 其二,腾讯短期内还有“卖股”的冲动,但不是来自“小作文”压力,而是有经营的必然性。 隐藏的投资业务 当前互联网行业已经告别高成长周期,这已经是市场共识。在业务上则具体表现为非常容易受宏观经济影响,尤其当后者遭遇下行压力时,行业便深受其扰,如同中年人对社会压力感知越加敏感,而成长期的孩童成长往往与外界风险弱关联。 我们亦知道,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触顶,加之过去几年宏观经济所遭遇的重大挑战,都会严重影响我国互联网企业的经营质量。我们以腾讯和百度为例,以ROE这个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指标来说明上述情况。 图片 作为资深的中概上市企业,两家企业的ROE起点接近,甚至在很长时间百度都要领先于腾讯,直到2015年后两者的差距开始放大,对比之下,腾讯的表现则相对平滑,尽管经营方面进行了很大调整(如在3Q大战之后偏向投资战略),但该指标整体并没有经历太大波动,即便在2022年行业严重不景气时其调整幅度也远弱于百度。(BAT中,阿里的ROE波动性亦是很大,篇幅原因不再赘述)
      5523
      举报
      没有“小作文” 腾讯会继续“卖资产”
    • 互联网江湖互联网江湖
      ·03-24

      拆解鹰瞳科技财报:亏损长跑过后,AI医疗能否价值重生?

      $鹰瞳科技-B(02251)$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志刚 日前,鹰瞳科技发布了2022财年年报。公告显示,公司在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同比下降1.32%,归属母公司净亏损1.80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6.20%,基本每股收益为-1.75元。   对于这份亏损继续扩大的财报,资本市场几乎已经见怪不怪了。毕竟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不难发现鹰瞳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已经连续4年出现了净亏损的情况。 市场的价值判断逻辑是很直接的,近一年以来,鹰瞳科技也一直在股价低点徘徊。 要知道,虽说过去一年AI整体估值受挫,可医疗板块却一直坚挺,而鹰瞳科技又是国内第一家医疗AI上市公司,按道理表现应该不会太差,但为何却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 我们不妨透过财报,抽丝剥茧去寻找答案。 透过财报看未来,鹰瞳科技成长性到底在哪? AI医疗赛道是一个成长性赛道,理性来看,这个赛道的成长性还没有到真正释放的时候。 鹰瞳科技财报,也印证着这一点。 2022年公司营收1.13亿,与2021年的1.15亿营收相比,出现微降。利润上的下降更加明显,2022年毛利5585万,2021年为4494万。 对于营收的变化,鹰瞳科技在财报中解释:“主要是由于健康业务场所活动受限导致收入减少,部分被眼健康业务的收入抵消”。翻译过来就是:业绩受到疫情影响,出现了下滑,但部分下滑被眼健康业务增长抵消了,所以整体营收微降。 营收波动,其实不是市场在意的问题,因为抛开企业所处的阶段来评价营收,其实没有太大意义,而对于一个成长性的科技企业来说,市场可能更关心盈亏、毛利率等数据的变化。 财报给出的一个重要的信号是,亏损没有收窄。 从数据上来看,鹰瞳科技2019年亏损8714万,2020年亏损7963万,这期间
      1192
      举报
      拆解鹰瞳科技财报:亏损长跑过后,AI医疗能否价值重生?
    • 贝多财经贝多财经
      ·03-25 15:48

      尚德机构发布Q4财报:连续七个季度盈利,精细化运营成果显著

      3月24日,成人职业在线教育企业尚德机构(NYSE:STG) $尚德机构(STG)$ 公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报告。财报显示,尚德机构2022年的营收为23.23亿元,2021年同期为25.08亿元。 2022年,尚德机构的净利润为6.43亿元,2021年同期的净利润为2.12亿元。不难看出,尚德机构2022年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毛利率增至2022年的85.0%。2022年,尚德机构的净利率为27.7%,2021年同期的净利率为8.5%,实现有效“提质”。 财报显示,尚德机构2022年全年新增学员53.4万。尚德机构方面称,面对过去一年持续的不确定性和重重压力,该公司在长期增长与盈利平衡战略的指引下,不断提高教学服务品质,通过持续精细化运营链通成本与效率,降本增效。 2022年第四季度,尚德机构的净收入为5.79亿元,2021年第四季度为5.89亿元;净利润为1.81亿元,同比增长19.9%,2022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率为31.3%。据贝多财经了解,尚德机构已经实现连续7个季度持续盈利。 在师资打造方面,尚德机构已建立起完善的教师筛选和培养机制,全力建设高质量教师梯队;在数智化赋能层面,借助大数据与AI技术,尚德已建立起覆盖教、练、测、评的智能教学全链条,输出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教学服务;在教研端,尚德为各学科组织专业的教研团队,整合前沿信息,为学员建立最为全面的培养方案。 2023年2月,尚德机构还成为百度文心一言首批生态合作伙伴,全面体验并接入文心一言的能力,在职业教育服务中全面应用百度领先的智能对话技术成果。 尚德机构CEO刘通博表示:“后续公司将继续保持审慎稳健的经营策略,及时判断和应对市场风险,通过内部优化降本增效、结构性产品调整、加速新业务发展等措
      2314
      举报
      尚德机构发布Q4财报:连续七个季度盈利,精细化运营成果显著
    • 旺财二狗哥旺财二狗哥
      ·03-24

      【季报分析】小牛电动:两轮特斯拉,渐行渐远

      3月 20 日,曾经辉煌一时的 $小牛电动(NIU)$ 发布了 2022 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这份财报总的来说,真的是很糟糕,出乎意料的糟糕。 一、整体情况,很糟糕很差劲 1.1 Q4数据一览 小牛本季度总营收6.12亿人民币,同比减少37.93%,环比减少46.92%;Q4 净利润 -0.371亿元万元,去年同期为 0.47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Q4 毛利率 21.13%,去年同期为 19.06%。 Q4累计销售138279辆电动踏板车(其实就是两轮电动车,后续简称电动车),同比减少 41.95%,其中,国内市场销量达到118,065辆,同比减少42.5%,海外市场销量 20214辆,同比减少38.7%。 1.2 全年数据一览 2022年,小牛电动实现营业收入31.69亿元,同比下降14.5%;调整后净利润876万元,上年同期为净利润2.73亿元,下滑67.9%;2022年调整后净利润率为0.3%,上年同期为7.4%。 2022年,全球累计销量831593辆,其中,国内710540辆,海外121053辆,而上年同期为103.79万辆,同比减少约20万辆。2022年的销量远低于公司预期,在此之前小牛电动对于2022年定的KPI目标是达成150-170万辆,这么看的话,其实只完成了50%。 1.3 销售锐减才是关键 1、无论是 Q4 还是全年数据,营收同比都出现了大幅度锐减(Q4是减少37.93%,全年是减少14.5%),这是小牛电动自20216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全年营收规模缩减的情况。当然不仅营收,在净利润方面,全年净亏损0.494亿元,而上一次亏损还是在2019年。小牛电动其实业务已经基本稳定,但是交出的答卷总是飘忽不定,缺乏连续持续业务模式。 2、电动车是越卖少,这是小牛现在业绩惨淡的最直
      7094
      举报
      【季报分析】小牛电动:两轮特斯拉,渐行渐远
    • 贝多财经贝多财经
      ·03-24

      拆解卫龙财报:业绩增速转负,辣条收入及设计产能下滑,市值大降

      毫无意外,辣条第一股——卫龙(HK:09985) $卫龙(09985)$ 2022年的业绩大幅下滑。 3月23日,卫龙发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2022年年报,这也是卫龙于港交所上市后的首份财报。财报显示,卫龙2022年的营收约为46.32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48.00亿元下降3.5%;其中中国地区的收入为45.67亿元,同比下降4.5%。 2022年度,卫龙的毛利为19.60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7.93亿元上涨9.3%;年内利润(净利润)为1.51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0.77亿元下降81.7%;经调整净利润为9.13亿元,同比增加0.6%。 对于利润大幅下滑,卫龙方面解释称,主要是由于与首次公开发售前投资有关的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而据贝多财经了解,卫龙曾在其此前招股书中称,“我们于2022年的年内利润预计将大幅下降”。 特别说明的是,卫龙的收入增速也在2022年首次由正转负。招股书显示,卫龙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3.85亿元、41.20亿元和4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1%。 对比来看,卫龙2020年的收入较2019年增长21.73%,2021年则同比增长16.5%,营收增长率持续下滑。而在2022年,卫龙的收入则同比下滑3.5%。同期,卫龙的净利润增速由2019年的39.0%,分别降至2020年的24.4%和2021年的1.0%,2022年则为骤降81.7%。 卫龙董事会主席(即董事长)刘卫平在财报中表示,“在充满挑战的宏观经济环境中,本集团坚定战略方向,积极推进品牌、产品、渠道、供应链、人才、数字化等方面的升级,整体的业务运营及财务业绩保持相对稳定”。 就产品类型来看,卫龙来自调味面制品(俗称辣条)收入有所下滑,即由2021
      478评论
      举报
      拆解卫龙财报:业绩增速转负,辣条收入及设计产能下滑,市值大降
    • 陈达美股投资陈达美股投资
      ·03-23

      艺术 X 技术的生意:腾讯音乐2022年Q4财报解读

      腾讯音乐(以下简称TME),作为国内互联网音乐行业龙头,地位稳固;我们经常说投资里数星星不如数月亮,那TME就算是个大月亮。 (TME的产品矩阵,包括QQ音乐、全民K歌、懒人听书等)       1.2022 Q4财报综述    先说下财报数字。TME 2022年收入283.4亿,Q4调整后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72.8%,核心业务在线音乐订阅收入同比增长18.6%至87亿元。数字如下:      Q4在线音乐业务的用户月活数5.67亿,相比2021年Q4有下降,不过在线音乐的付费用户达到8850万,也是记录以来的新高。具体用户数据如下:    (来源公司财报)     对于绝大多数公司而言2022年都是多舛的一年,不过TME相比于Q3来看,收入环比,运营效率,利润端,数字都还不错。我个人预期2023 年TME收入与利润预期:第一,收入端,音乐订阅业务叠加海外新业务,2023 年收入增长,我预期同比回正;第二,TME的费用侧仍有很大降本增效优化空间,预期2023年利润率提高。   财报数字大致如斯,我们重点聊一下TME的商业模式。       2. 能赚钱的音乐模式     聊下TME的基本业务模式,尤其是对比海外音乐行业的模式,就很有意思。TME是一个典型的 “艺术 X 技术” 的生意。   腾讯音乐的基本盘,顾名思义是音乐;而对于听音乐的追求大概就跟喝白酒一样,可归为人类的永恒需求 ;在音乐这个基本盘上面,TME又有一个杠杆红利,一是用技术杠杆撬动音乐创作、分发、消费、打通商业链路、提高货币化水平;二是通过用户大数据分析、数字音乐技术、人工智能AIGC,提高创作质
      3,2583
      举报
      艺术 X 技术的生意:腾讯音乐2022年Q4财报解读
    • 林ke林ke
      ·03-24

      高德の打车和本地生活

      一、这两天的新闻,口碑要融合进高德,就顺便聊下高德吧。 我不怎么用百度地图,基本都是用高德。 但我不喜欢高德。 因为我前东家是滴滴,多少有一些感情在。 网约车是滴滴的核心。 但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高德做聚合打车,滴滴要对高德提供运力? 我甚至在公司内网发帖,表达我的疑惑。 但滴滴的内网不怎么爱讨论问题,一个帖子很快就沉了。 滴滴在当时掌握网约车市场接近 90% 的运力。 我的理解是,只要滴滴不对高德提供运力,高德聚合打车就不可能成功。 因为一个聚合平台,哪怕高德把滴滴剩下的,10% 的市场运力全接入了自己平台,它也是无法及时响应用户叫车需求的。 运力不足,用户叫不到车,用户就会流失,高德的聚合模式肯定失败。 但是只要滴滴提供了运力,高德的聚合模式,就成功了一多半。   二、过去这些年,高德一直是阿里体系内非常能打的。 听小道消息,高德这个部门,得了很多次阿里的最高绩效。 这么优秀的团队,再配合滴滴送的新手大礼包,想不成功都难。 一路野蛮成长下来,结合天时地利,据说高德打车的打车日均单量,峰值到了 800 万单。 逼近滴滴的一半。   三、我关注高德挺多的,然后就发现。 这家公司在产品上,很喜欢小动作。 比如自己定义一套隐私保护服务,给所有的服务商都打上隐私保护的 tag,唯独剩下滴滴没有。 这个 tag 从上线到今天已经两三年了,直到今天,我刚才扫了一眼,依然没有滴滴。 滴滴的 tag 只有 1 个,测温消毒。其他服务商早就没有了这个 tag 了。 滴滴就像是被遗留在了过去。 再比如。 吃你的饭,砸你的锅。 运力不足的时候,靠滴滴的运力来兜底,保证用户可以叫到车。 运力足的时候,会优先推荐其他服务商,默认不勾选滴滴,说你附近车辆较少。 在北京,在大钟寺这样的 poi, 中午 12 点,滴滴的运力能差过 AA 出行、飞嘀出行吗? 这里真的还挺想质问下高
      2,82611
      举报
      高德の打车和本地生活
    • 李妍Giselle李妍Giselle
      ·03-23

      BOSS直聘复苏在2023:仍然处于高成长期

       作者 李妍 2023年春节过后,各行各业进入全方位复苏的快车道,地铁里挤满了人,早晚高峰公路爆堵,餐厅开始排位等候,机票酒店价格明显上浮……一切又回到3年前我们所熟悉的场景中。复苏靠的是人的力量,支撑这轮经济复苏的起点,将是招聘行业。“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季度已经接近尾声,复苏迹象已经明确显现在招聘平台的数据中了。根据本周公布的最新业绩报告, $BOSS直聘(BZ)$ 预计2023年一季度营收将在12.5亿元-12.7亿元区间,同比增长在9.8%-11.6%区间。管理层表示,一季度现金收款将达到历史新高,环比和同比分别增长45%以上和25%以上。 和去年的数字相比,该预期体现了招聘市场的恢复速度之快和活力之强。在外部环境复杂的2022年,BOSS直聘实现总营收45.11亿元,同比增速为5.9%,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四季度营收为10.8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期持平。现金收入方面,2022年全年现金收入46亿元,其中四季度现金收入11亿元人民币,改组数据和今年一季度的预期对比非常强烈。 在多重外部负面因素消除,和国内经济全面进入复苏期之际,前期对产品的打磨,将成为BOSS直聘在接下来的竞争环境中取胜的筹码。面对2023年的全新机会,管理层表现出较大的信心,宣布了一项最高1.5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该回购已获得董事会批准,并将在未来12个月内执行。  一,政策面和经济面支撑求职市场整体回暖 1,政策面,稳就业和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增长 2022年12月,国家调整防疫政策之后,多次强调稳定就业、刺激消费、和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刚刚闭幕的202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
      4,0813
      举报
      BOSS直聘复苏在2023:仍然处于高成长期
    • 走马财经走马财经
      ·03-23

      2022年Q4业绩前瞻:美团能守住抖音攻势吗

      如果没有意外,本周五(3月24日)美团将发布2022年Q4及年度财报。在这之前我们想做一番季度财报数据整理和预测,同时对各项重点业务的进展——尤其是本地生活和即时零售——进行简单梳理和展望,向大家分享我们近期对于美团的观察和思考,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一、具体业务数据跟踪及预测1、外卖图片受彼时疫情扩散及防控影响,四季度外卖10月、11月单量增速较慢,大约6%日均单量增速,12月疫情放开后虽然感染增加但是外卖恢复活力,单月日均单量提升到15%左右高增速,超越预期,整个四季度单量同比增速大约10%水平,营收较单量增速快约10pp,维持大约20%健康水平,表现料超预期。2.到店酒旅图片到店酒旅业务受疫情扩散及防控(10、11月)和放开后大面积感染双重打击——消费者因感染大面积居家无法出行,商家亦大面积感染后暂停营业,整体影响较外卖更大,四季度GTV较去年同比下滑约11个pp,营收下滑幅度大致相当,GTV环比下滑约21个pp,但此影响早已反应进市场预期,表现符合预期。3.美团闪购图片美团闪购表现大幅超预期,因疫情封控期间消费者有更强囤货需求,而放开后虽然大面积感染,但是外卖运力恢复较快,消费者居家更加依赖到家服务,中小商家攫取乍现机会能力出色,供应链迅速恢复满足消费者需求,日均单量连续8个季度环比增长,四季度无论同比环比均录得大幅增长,料应取得超预期表现。外卖日均单量已经上升到外卖11.4%左右,日均GTV已经上升到外卖17%上方,四季度UE转负但亏损完全在可控范围。4.美团优选图片美团优选的阶段性核心目标是改善UE模型,受疫情扰动供应链影响,日均件单量同比基本持平,环比健康增长,件均单价提升,UE持续改善,四季度该业务亏损规模环比下降15个pp左右,而营收及GMV规模环比消费提升,整体亏损率继续缩窄,四季度有可能实现单季度优选现金流转正。二、财务数据跟踪及预测综合上述业务预
      3,7307
      举报
      2022年Q4业绩前瞻:美团能守住抖音攻势吗
    • 互联网江湖互联网江湖
      ·03-22

      透过财报看“百亿补贴”:一场站位消费者的“持久战”

      $拼多多(PDD)$ 3月20日,拼多多集团发布截至12月31日的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拼多多集团去年第四季度收入为398亿元,同比增长46%,全年营收为1306亿元,同比增长了39%,整个2022财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 315.381 亿元(45.726 亿美元),较 2021 年的人民币 77.687 亿元增长 306%。 透过拼多多财报,发现这样一个反直觉的事实:即便是电商行业发展到2022年这样一个存量市场,快速增长并非不可能实现。 从营收来看,从300亿到1300亿拼多多用了4年;这4年间归母净利润有负转正,从亏损69亿到净赚315亿。 这样数据变化里头,百亿补贴的作用不可小觑。甚至可以说,百亿补贴+农业支撑起了拼多多千亿营收的盘子。 那么,“百亿补贴”的真正“奥义”在哪?投入农业又为什么重要,越来越卷的行业环境中,拼多多实现增长的秘密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深究。 拼多多“重农”为什么能带来持续增长? 企业财报中核心数据的增长,其实说明一件事,就是公司的长期战略奏效了。 拼多多的核心长期战略有两个:百亿补贴+农业。 老实讲,去年跟前年消费的表现并不喜人,电商平台由于线上履约的优势在,有增长也很正常。但从拼多多的财报来看,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39%,这个增速确实让人有些惊喜。 对比往年来看,2021年报营收是接近940亿,2020年报是590亿,2019年是300亿。2022年一整年,拼多多营收不仅破了千亿,而且毛利也接近千亿,超过990亿。 这里头,百亿补贴的作用显现了出来。 我们以Q4数据为例,Q4营销费用177亿,营收增长到了398亿。全年来看,营销费用增长了约100亿,毛利增长了超过300亿。用六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越补贴,越增长。 为什
      205评论
      举报
      透过财报看“百亿补贴”:一场站位消费者的“持久战”
    • 懂财帝懂财帝
      ·03-22

      穿越周期:同程旅行的长期主义

      图片 ◎懂财帝 (ID:znfinance) | 朱琼华 多年以后,在线旅游业(简称OTA)人士回望2022年时一定会感慨,这一年经济充满波折,但OTA展现出强大韧性。 与此同时,中国OTA正在变革,疫情出现实质性拐点,旅游快速复苏。 平民旅游浪潮与数智浪潮激荡,澎湃新生。 透过旅游行业的2022年,我们或许能够透视OTA未来的走向。 那些不断蜕变的OTA公司,他们在疫情中积极主动调整,在经济回暖后以后或将更稳健持久生长。 穿越「至暗时刻」 ,韧性向上生长 疫情前的十多年,中国旅游业平均以双位数的速度增长。 2019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6.63万亿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4.56%。 2022年是旅游业受疫情影响最深、行业景气度最弱的一年,国内旅游市场整体疲软,同比下降,负增长为主基调。 这一年,国内旅游收入2.04万亿元,大约恢复至2019年的31%,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度跌破2%,大约恢复至2019年44%。 同时多家旅行上市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预亏公告,亏损成为过去一年的普遍情况。 在这样的「寒冬」中,同程旅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样本。 先看其盈利情况: 2022年,同程旅行每个季度都保持盈利,全年经调整净利润为6.5亿元。 即使在疫情对旅行市场的影响还在持续的第四季度,同程旅行仍实现经调净利润3746万元。 再看其营收情况: 2022年,同程旅行实现收入65.8亿元。 其中,住宿收入为24.1亿元,同比2021年微增0.2%,相较2019年增长2.4%。其中,Q4住宿收入为5.1亿元。 疫情期间,部分一线城市异地长途消费虽然受到明显抑制,但同程旅行把握住了本地消费和中短途旅游的旺盛需求,在逆境中实现了增长。 同程旅行的住宿业务展现出强韧性,同比去年保持正向增长,同时也超
      439评论
      举报
      穿越周期:同程旅行的长期主义
    • PartrickPartrick
      ·03-23

      知乎2022年Q4季报解读—股价高位夭折,等待反转机会

      $知乎(ZH)$ 成立于2011年,知乎是中国最大的问答类网络社区,有一定的用户群体,订阅会员数达1300万。2021年3月26日在美股上市,上市首日48亿美元,以3月22号收盘价算市值7.6亿美元,美股市值较最高位下跌超90%! 知乎于3月22号公布了2022年Q4及全年财报数据。整体数据如下图,下面我们还是看下具体财报数据。  一、整体财务数据 1. 营业收入—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增长中 知乎Q4营收11.14亿 同比增9.3%,环比增长增长22%,2022财年总营收年营收3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9.59亿增长21.8%。按季度来看,首次单季度增速下降到两位数以内,但仍然一直保持增长,这个也算还不错了。  部分图表来源雷帝 分业务来看: 广告业务:Q4收入为2.75亿元,而2021年同期为3.78亿元。主要还是由于期内经济环境和疫情影响。看了下互联网公司的广告,基本除了腾讯是增长的,其他基本都是下跌的。 付费会员: Q4收入为4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2.09亿元增加92.8%。该增加主要是由于知乎的订阅会员持续增长,四季度,知乎平均订阅会员数量增加到1300万,同比增长113%。   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Q4收入为2.98亿元,而2021年同期为3.67亿元。该减少主要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负面影响及具挑战之宏观经济环境所致。   职业培训:Q4收入为8460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2220万元增长281.1%。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知乎推出更多的多元化在线课程以及近期收购的业务于该期间的收入贡献所致。   其他业务:Q4收入5450万,较2021年同期的4320万元增长26.2%。增长主要是由于自有品牌产品及图书系列销售额增加所致
      3,3484
      举报
      知乎2022年Q4季报解读—股价高位夭折,等待反转机会
    • 肥皂大叔的思想肥皂大叔的思想
      ·03-23

      能在2022年的大环境中盈利狂飙,百融云做对了什么

      2022年的宏观经济环境,无需多言。当信息与资产周转下的全球贸易套利空间越来越小时,数字经济便已被政策层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背后的根本,则是中国对于第五大生产要素定价权的追逐。 数字经济与金融业的结合,相当于“南门立木”;而赋能金融业数智化转型的公司,自然要“赏金五十”。3月22日,垂直型金融SaaS龙头企业百融云-W(6608.HK)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去年实现营收20.54亿元,同比增幅为27%;经调整后净利润达2.94亿元,同比增幅108%,可谓“增收又增利”。 01 百融云赋能金融数智化转型的付出与回报  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竞赛依旧如火如荼。根据国际著名咨询机构IDC预计,2023年我国银行IT支出规模将达到1873.5亿元,预期增速10.5%,是GDP预期增速的两倍有余。百融云作为金融SaaS龙头企业,业绩也随之水涨船高。 在2022财年,百融云第一主业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收入增长41%至10.39亿元,该业务在业绩基数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速且稳健增长。其他两项业务亦刷新纪录——精准营销业务收入增幅11%至4.67亿元;保险营销业务收入增幅18%至5.49亿元。  百融云率先打破了国内外投资机构对“SaaS企业很难实现盈利”的刻板印象,而金融信创、AI等产品及解决方案的不断落地,也印证着公司的“Land and Expand”战略。 银行数智化转型时需要百融云的技术加持解决贷前、贷中、贷后的顽疾。针对金融业客户对客户整体风险评估不足、建模过程缺少用户画像、自动化审批率不高、财富管理目标客群存量运营需要提升效率的情况,百融云提供了联合建模、智能语音、存量运营等服务于一体的解决方案,全面赋能银行数智化转型。 AI的应用决定了金融数智化转型的效率与高度;而AI正是百融云智能运营与分析业务的底层技术,由于ChatGPT的爆红,政策层的
      73评论
      举报
      能在2022年的大环境中盈利狂飙,百融云做对了什么
    • 贝多财经贝多财经
      ·03-23

      洪九果品2022年营收151亿元:同增47%,榴莲贡献40亿

      近日,重庆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洪九果品”,HK:06689)公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公告。财报显示,洪九果品2022年的营收为150.81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02.80亿元增长46.7%。 2022年,洪九果品的毛利为25.76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6.13亿元增长59.7%;经营利润为17.88亿元,2021年同期为13.26亿元;净利润为14.55亿元,2021年同期为2.92亿元;经调整利润为14.55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经调整利润10.90亿元增长33.5%。 洪九果品在公告中表示,其专注于来自全球各个优质水果原产地的高质量水果的全产业链运营,特别是在国内市场规模提升迅速且高货值的果品种类上不断加深布局。洪九果品拥有共49种品类的产品组合,自全球100多个水果产地挑选及采购鲜果。 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按照2022年销售收入计算,洪九果品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水果分销商;同时,按2022年相应品类销售收入计算,该集团仍为中国最大的东南亚水果分销商、最大的榴莲分销商、最大的进口火龙果分销商,也是第二大的进口龙眼分销商。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洪九果品在全国设立了23家销售分公司,较2021年末新增了4家,分别位于哈尔滨、南京、郑州及保定。洪九果品方面表示,销售分公司作为销售前哨,帮助该集团覆盖了超过300个城市。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洪九果品在全国拥有60个分拣中心,为该集团更好地服务客户提供有力支持。从销售渠道上看,洪九果品利用上述遍及全国的销售及分销网络进行了全渠道的覆盖,客户类型包括终端批发商、新兴零售商、商超客户及直销。 同时,洪九果品持续加深在全球各地优质水果原产地的布局。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集团位于泰国和越南的当地的员工近400人,并在越南和泰国当地运营了16个水果加工工厂。 2022年,洪九
      170评论
      举报
      洪九果品2022年营收151亿元:同增47%,榴莲贡献40亿
    • 互联网江湖互联网江湖
      ·03-21

      肢解平安健康2022年报:潮水退却后,奋力挣扎

      $平安好医生(01833)$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志刚 三年大疫,一朝终了,在经过坎坷过后,千行百业一片复苏景象。复苏是机遇,也同样是考验,对于在线医疗行业来说,这个考验甚至有一些沉重。 过去几年,在线医疗处在风口,增长可谓神速。据天眼查专业版APP显示,在2020年开始,互联网医院相关企业的年度注册数量迅猛增长,年度注册增速飞速上升。 一边是企业数量的飞速增长,另一方面在线医疗行业的渗透率不断上升。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统计,目前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3亿,占到网民总体的28%。 在线医疗行业能够快速发展,离不开核心的几家头部公司带动的。百度健康、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等头部平台的增长,对于整个行业增长贡献颇深。 以平安健康为例,对比2019年和21年的营收,整体规模增长超过40%。(从51亿增长到73亿)相比过去的增长,投资人和市场显然更关注未来的增势。 风口终会消失,增长能否持续下去?这可能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近日,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833.HK,以下简称“平安健康”)公布了2022年年度业绩报告。透过这份财报,我们不妨来窥探一二。 “狂飙”8年“亏损”8年,兜兜转转回到起点? 市场上对于这两年在线医疗的增长其实都一直抱有一丝疑虑,那就是增长能持续多久的问题。 比如之前一直谋求上市的核酸检测公司,毛利率和营收规模都很高,但最终还是上市无果,业务增长的持续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线医疗行业持续性表面上似乎不存在问题,但问题在于过去的高增长能够延续多久?这个事情恐怕难下定论。平安健康的营收变化,也似乎侧面反映出这一点。 报告期内,平安健康总收入约61.6亿元,较2021年的73.34亿元下降16%。 行业头部企业的营收下滑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它可能意味着整个增
      177评论
      举报
      肢解平安健康2022年报:潮水退却后,奋力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