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为什么还在跌?

随着集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做仿制药的药企也就勉强能在医保体系下赚到很微薄的利润。而做高投入的创新药,不但能维持高毛利,企业的估值也是水涨船高。

参考近期科创新上市的百济神州,以及新上市的迈威生物,只要是Me too类的研发型企业,基本上市就会破发。

原因很简单,本身研发阶段就需要不断地烧钱,而在研发成功之后却只能拿到微薄的利润,风险收益比明显不匹配。

在抗癌药中,信达、君实、百济和恒瑞四大抗癌药企,恒瑞是商业化最好的一家,也是赚钱能力、家底最强的一家,其他的几家还在入不敷出的烧钱中。

但恒瑞2021年股价跌幅45%之后,2022年开年至今股价延续下跌8%,有种没底的感觉,为什么还在下跌呢?

01

年报预期要雷

受集采影响,2020年11月底开始执行第三批集采涉及的6个药品,在中报期间销售环比就已经下滑了57%。

主力抗癌药卡瑞利单抗的医保谈判价格降低了85%,加上产品进院难各地医保执行时间不一等诸多问题,上半年卡瑞丽珠单抗就已经出现了负增长。

数据来源:IFind

二季度恒瑞的净利润增速已经下滑13.03%,三季度削减管理费用之后,净利润依然下滑3.57%,三季度营收下滑了14.84%。

在6月份的集采上有6款药中标,相关营收差不多25亿元,其中的多西他赛中标价格只有集采前的十分之一。

可见四季度完全没有任何翻身的机会,对外销售受阻,去年年底的最新集采又丢了标,四季度的预期很难好。

当下抗癌药所处在的市场环境是,只要能把研发药卖到海外,或者直接和外资药企建立合作的企业,市场仍然愿意给出更高的估值,而过去的那套单纯的做国内市场搞Me too模式的逻辑已经土崩瓦解了。

02

仿制逻辑崩塌

Me too逻辑崩塌,还是要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发布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书说起。

这份文件里给出了最明确的指引:新药研发应当以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为最高目标。

在医药研发领域,Me too就是完全没有自己特色,效果跟临床上市药品差不多,没自己优势。

me better 意思是跟上市或临床药品比有差异化,自己特色,比如安全性或者有效性方面。

更高一级别的是First-in-class 也就是首创,美国头部的药企基本都是首创原研药。

新的指引等于定调了真正的原研药才是创新药,原先那些只为修改分子结构绕道专利的me too模式被否定了。

从二级市场的变化上也能发现,新上市的新上市的me too类型的创新药,只要是没有业绩的,基本上市就破发,港股相关公司的股价也在不断下挫。

恒瑞目前已上市的基本都是me too 类型,同样差不多的效果,最终靠的就是渠道销售能力。

03

修改研发政策

政策大方向已经基本定调了未来趋势是原研药,对于一家药企来说,没有长期的研发投入,确实没啥未来。

恒瑞在研发上一直都不含糊,三季度各项费用缩减的情况下,研发费用依然增长了5.45%。

在面对集采高竞争利润大缩水,以及高研发投入的双重压力下,恒瑞也预期到短期的财报不会太好看,于是公司修改了会计准则,将研发费用100%费用化转为符合标准比例的资本化。

按照国际财报会计准则规定,开发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开发支出必须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要从当期的利润里直接扣除,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则可以根据符合特定条件来确定是否资本化。

资本化的好处就是减轻当期业绩的压力,符合标准的可以计入无形资产,然后逐年摊销。

这种操作无非就是报表数据会更好看,但也默许了恒瑞的年报业绩不会太好。

04

恒瑞的未来

在恒瑞的营收结构中,毛利率最高的是抗肿瘤药,高达93%,抗肿瘤药贡献了58.45%的收入占比。

对于恒瑞来说,当下已经上市的抗肿瘤药基本都是仿制药,而仿制药当下是集采重灾区。

未来恒瑞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持续砸研发,研制出better级别以上的新药。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这当中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新药的研发毕竟是有风险的,研发失败,那前期的投入就付之东流,研发成功后,市面上可能也有同等竞品,或被集采。

其实政策就是在倒闭企业转型研发。

从更高的角度来看,一国的竞争力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生产要素导向阶段,依靠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二是投资导向阶段,依靠政府主导的投资;三是创新导向阶段,依靠科技创新。

当下,我们已经进入第三阶段,近几年的政策导向上,不论是新能源、科技半导体,还是医药,均以创新、研发型为导向。

在这个时代的浪潮下,也许恒瑞能发展的很好,也许有一天会有新的创新型药企站住来顶替恒瑞的份额。


# 老虎财报热评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