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是10%当下经济发生的事和90%你的反应

今晚(12月20日)21点,视频号直播间我们一起聊聊11月消费数据及近20年的部分数据回顾。顺便也可以聊聊薇娅被罚的事情。欢迎预约。

Life is 10% what happens to you and 90% how you react to it。

中文意思是,人生是10%发生在你身上的事,90%你的反应。

这话是费斯汀洛——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说的,最近因为与王力宏离婚的李靓蕾引用,广为流传。闲话一句,李靓蕾这次的公开信写得好极了,我无法用言语形容。

我想资本市场同样如此,严格来说是中概股,它的表现是10%的当下经济发生的事,90%你的反应。

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是90%看有形的手的反应,以及投资人对有形的手的反应的反应。

如果你不知道啥是经济领域有形的手,请出门百度一下。

让我们先从11月份的消费经济数据说起。

按月来看,2021年以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是逐月下降的——整体而言。这个趋势可以接受,因为疫情的原因,2020年消费数据是前低后高的。

但是,无法接受的是,实际上2020年下半年的“高”相对于往年也是很低的,12月份相对于11月份的同比增速还下滑了。

而2019年社销数据增速整体下滑到个位数,当时很多人已经在喊这是过去10年最差的一年了,那么2021年算什么呢?

直观而言,就是消费太差了,截止11月整体的两年复合增速只有3.5%。

但是,单月而言,其实8月跌入谷底以来,复合增速还是在修复中的,为何资本市场反应如此之大呢?

我们需要从两个方向来看: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

微观层面而言,整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大幅放缓,大环境显然不太妙,但是中概股里的电商概念股如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在11月经济数据出炉后,走势相当疲弱,领跌市场,我们需要细看网络零售总额,以及其中更细分的实物商品零售总额、非实物商品零售总额。

2019年时,包含实物商品和非实物的网络零售总额基本上还可以保持15%左右的同比增速,个别月份,如6月、11月、12月电商旺季还能冲到20%左右。

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总额增速更快,基本维持在20%左右。

非实物网络零售额的同比增速稍微慢于整体,但是全年仍能维持10%左右增速。

2020年虽然有疫情影响,但是大电商赛道强相关的三组数据:网络零售额、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非实物商品网络零售的表现都还是非常振奋的,大家看下图就能看出来了,下半年的增速甚至部分超过了2019年同期的表现。

2020年各月份网络零售、实物商品、非实物网络零售情况(单位:亿元)

时间来到2021年,除了一季度因为去年基数过低带来的畸形高增速,二季度以来的8个月整体数据都比较难看。

整体网络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一路下滑到接近5%,要知道11月份是传统的网络销售最旺季,该月网络零售额同比仅增长6.28%,是2021年以来增速最低的第三个月。

(上图的1指2021年1-2月)

11月实物电商同比增速仅7.43%。

(上图的1指2021年1-2月)

非实物类网络零售同比甚至出现了0.99%的下滑。

原因其实比较复杂,简单而言,包括:疫情反复防控趋严影响了服务类电商消费、就业状况不佳影响消费者信心和预期、宏观层面的产业结构性问题。

疫情反复大家有目共睹,我就不展开多说了。

下面我们聊聊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就业和消费预期问题。

2021年以来,互联网行业经历的波折,有点像遭遇离婚悲剧中的李靓蕾。

有形的手的一系列操作,从教培双减到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尤其是电商平台,从游戏到内容行业,从中概股IPO到富途、老虎等海外券商。

生完孩子的女生被夫家集体精神霸凌、羞辱,这让所有身处婚姻围城和将要面临婚姻生活的女性感到恐惧、失望。

带动和刺激了过去20年中国经济和就业的互联网公司,突然遭遇到一系列冲击。人们不禁担心,互联网公司的历史使命是否会被中断。

这种悲观的情绪如果形成共识,就会在资本市场引发文章开头所说的90%的反应。

12月18日,腾讯举行一年一度的员工大会,鹅厂宣布全员准备过冬。

Pony在会上说,我们只是一家伴随着中国消费者产业和数字化成长的科技+文化的企业而已。我们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土壤,我们只是社会大土壤上的一颗树。

Mark在演讲中表示腾讯将进军元宇宙,硬件、游戏、数字孪生、社交,主要这几个维度。QQ上先做尝试,用游戏引擎制作的QQ秀等。近期公司内部会做展示。

毫无疑问,腾讯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龙头,如果这样的公司都开始准备过冬,行业其他公司压力只会更大,就业不景气,裁员消息时有所闻。

茶颜悦色,曾经是长沙最受欢迎和知名的奶茶连锁品牌,今年在经济下行和疫情冲击下,大量关店,员工工资有所下降,员工在公司8000人的大群里聊天抱怨,引发公司管理层、包括老板与员工的对立和激烈互骂。下图中的小葱老师是茶颜悦色老板,张学潘是管理人员,其他人为员工。

可能是中国最好的互联网公司以及最有活力的新消费品牌的现状,足够呈现当前微观层面的经济压力。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宏观层面的一些状况,或许能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到这种弥漫的悲观情绪的某种原因。

我们现在回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问题。

总体而言,中国近20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增长,在GDP中的占比缓慢上升,尤其是2007-2017年这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GDP中的占比从35.75%上升到了44.66%,提升了近9个百分点。

但是2017年的比值,是过去20年的巅峰。最近几年这一比值一直在下滑趋势中。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的是全社会最终通过零售渠道消费的产品总额,包含实物消费如服饰鞋帽、电子产品、汽车等等,还服务中的餐饮消费,不包含其他服务类消费,也不包括购房、房贷类消费。

不过这个数据并不能完全反应居民的实际消费情况,因为它还包含政府、事业单位、国企、私企等各类机构的消费,就是说这些机构的采购,只要不是拿来进行二次生产的,都纳入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统计中。

居民实际消费在里面的占比估计只有60%-70%左右。

即便是这样一个笼统的概念,最近4年它在GDP中的占比也是下降趋势的。

我们知道,所有这一切都从GDP中来。如果我们把国家想象成一个电商平台,它的财政收入类似于平台收入,GDP类似于平台的GMV,国企类似于1P业务,其他企业则类似于第三方平台业务。

我们的财政收入其实包括四大块:一般性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上图是最近20年,中国各项财政收入的情况。一般性财政收入主要是各种税费,有点类似于电商平台的交易佣金;政府性基金收入90%是土地出让金收入,有点类似于电商平台的广告收入,商家为了更好地位置(地皮)付出额外的费用;社保基金收入则类似于电商平台的基础服务费;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就很好理解,就类似于平台的自营业务。

从整体上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值是上升趋势的,目前基本上在36%左右。

如果电商平台的收入增速一直快于GMV增速,商家和消费者的压力其实是越来越大的,所以说这个比值并不是越高越好,达到一定的高度,其实就到了一个阈值。

某种情况下,财政收入增速慢于GDP增速,它在GDP中的比值下降,反而更有利于经济发展,简而言之就是减税降费。

这样可以将更多的资金和利润留在企业和居民手中。

我们再来看看两个更能够反映人们实际感受的数据。

2013年开始,中国官方开始公布统一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在此之前,只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我们根据人口数量、城镇化比例可以计算出加权平均后的该年份整体居民可支配收入。

从上图可以看出,总体而言,最近10年国民可支配收入数量和占GDP的比例都是在提高的,这当然是好现象。

居民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计算公式为:

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

以2020年为例,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以14.11亿人计算,总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就是454187亿元。

这些钱只有一部分进入了所谓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里,因为一大部分花在了买房、还贷上。

同样以2020年为例,购房首付和贷款利息一年花掉了138984亿元,注意这个数据不同于开发商的商品住房销售额,它统计的是国民在2020年内买房以及还历史以来房贷的支出。

减去这部分后,只有315203亿元了,还有几万亿花在了非餐饮服务类消费里,这部分是不计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里的,假设非餐饮类服务消费一年6万亿,那么剩下的只有255203亿元了,以中国人的习性,我们还要储蓄呢,所以实际上真正的居民消费估计只有20万亿出头点。剩下那十几万亿实际上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消费。

也就是说,高房价、还房贷对消费是有非常明显的虹吸效应的。

但是中国人又很难放弃买房,从上图来看,2009年的人均购房总支出从1212元上升到了1826元,一年时间几乎增长了50%,为啥呢,因为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物价飞涨后,老百姓意识到房子才是对抗通胀的最佳解药,在这之后,2016年又迎来一波大幅上涨。

当我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流入房产市场,真正进入消费的钱就远没有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些数据的增长那么好看了,实际上,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人均GDP中的比例一直在持续走低。

从2003年到2020年,这一比例下降了7个百分点。

我还整理了一些美国财政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历史数据以及他们在GDP中的比重,但是双方的统计口径可能并不完全相同,为了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我就不在这里展示出来了,如果你有兴趣看,可以在后台发消息“美国”,会自动发送相关数据图给你。

当房价高企、就业不景气、有形的手如影随形,人们的信心会往下掉,对未来的预期会降低,首先要做的就是节衣缩食控制消费。

消费不振,企业的商业运转会受到打击,进一步影响再生产和就业,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这时候就需要积极的财政干预。

所以我们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2022年被定义为稳定之年,要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当宽松货币政策,要处理好国际关系,为进出口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但是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反垄断局正式成立,互联网反垄断要持续深入,防止资本野蛮生长也要持续,围绕滴滴退市展开的中美监管纷争仍然悬而未决,对豆瓣等100多款APP的下架行动雷厉风行,滴滴下架至今没有结果出来,游戏版号政策遥遥无期,头条、百度、微博等各种内容平台的热门广告位被……占据。

在不确定性笼罩的氛围中,经济数据表现不如预期,哪怕实际上并没有多么糟糕,人们的反应也会变得更加焦虑不安,这就是费斯汀洛所说的90%的反应。

但是回过头来想想,互联网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娱乐的连接仍在持续加深,它作为社会经济效率提升的趋势并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如果互联网都不行了,中国最优质的的新经济公司都不行了,其他任何行业都不可能好过。

站在这个角度看,资本市场的反应或许过于悲观了?$阿里巴巴(BABA)$ $拼多多(PDD)$ $美团-W(03690)$ 

# 给新股民的建议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4

  • 推荐
  • 最新
  • 晓晓87
    ·2021-12-20
    美国
    回复
    举报
    收起
    • 走马财经
      是在我的公众号后台发消息 美国
      2021-12-21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