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人教技场】技术分析第三象限 阴阳烛图不能被替代的魅力

今日进入技术分析的四个象限 (笔者称为「股图四象」) 之三,就是「阴阳烛图」,而于今次技术分析的撰文系列,不经不觉已超过一年半。第一象限「价量关系」用了接近三个半月与大家分享见解;第二象限「技术指标」则用了超过十五个月作探讨。如今来到「阴阳烛图」,相信讨探的日子,或与「技术指标」相若,皆因预算盖覆两大形态,分别是转向形态和整固形态。

而于两大形态之上,又按涉及阴阳烛的数目,细分为五个层面的作解说。于转向形态,分为一枝、两枝,以及三枝或以上的阴阳烛形态;于整固形态则细分两种,不会有一枝阴阳烛的阴阳烛,只有两枝,以及三枝或以上的。保守点算,将会探讨的形态不少于三十种,即或每款仅以两篇文章作探论,也会历时超过一年,所以亦是一个长系列的分享,希望让大家深入了解技术分析不同象限之中各项分析方法背后原理及如何应用。

论到「阴阳烛图」,诚如技术分析系列撰文开初表示,早于18世纪 (追溯至公元1750年),日本江户时代开始使用,据说阴阳烛 (又名「K线」) 由当时的白米商人本间宗久所发明,用来记录每日的米市价格行情,预测白米供求变化及价格走势。阴阳烛的分析技巧及至1989年才被西方投资界所留意,事隔近240年,当年12月美国人Steve Nison发表首篇关于阴阳烛的文章,内容表示阴阳烛的原理简单易明,而各种阴阳烛形态的名称,亦见生动贴切,予人深刻印象,配合Steve Nison其后著书细说阴阳烛。由于英文的普及,不久阴阳烛应用便于西方投资界广泛应用至今。

不过先在探讨「阴阳烛图」之前,让大家留意此法的不足之处,由于每枝阴阳烛都是一个时段 (分钟、小时、日、周、月、季,以及年) 内的金融资产价格走势,可理解为以「价」的呈现为重心。相对已讨论的两个象限「价量关系」和「技术指标」,缺乏「量」(成交量) 的数据,应用者只能透过阴阳烛的形状,尝试揣摩当时「量」的走势。故此若要得到较全面的技术分析,于「阴阳烛图」之上,可考虑配合成交量图表,或是上述的「价量关系」和「技术指标」结合应用。

「阴阳烛」顾名思义指向两个大类别,就是「阴烛」和「阳烛」,前者代表开市价高于收市价;后者则相反,代表收市价高于开市价。简单以日为单位,阴阳烛于股票日线图呈现的每枝阴阳烛,反映日内的股价表现,若以开市价为起点,「阴烛」表示当日股价在「低走」;「阳烛」表示「高走」。就一枝阴阳烛来说,并无反映当日之前的股价表现,这跟「技术指标」有显著分别。

以移动平均线 (Moving Average, MA) 为例,就算只是两天的平均线,也涉及当日和之前一个交易日的股价数据。故此在「量」的数据以外,投资者也不宜期望透过「阴阳烛图」,参考昔日的股价趋势变化。换言之,以「阴阳烛图」进行技术分析,是有别于「价量关系」和「技术指标」的,是从另一角度来预测未来股价走势,这正是「阴阳烛图」不能被其他分析方法替代的魅力所在!

下回再续


聂振邦(聂Sir)

笔者确认本人及其有联系者均没有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其一是在执笔前三十天内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发出后三个营业日内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笔者目前也并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

# 炒股技术派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6

  • 推荐
  •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