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破产始末及启示

瑞信是一家有着166年历史的瑞士老牌银行,也是全球30家系统性重要银行之一。 但在2023年3月,它却险些成为继2008年雷曼兄弟之后的又一个金融危机导火索。 幸运的是,在瑞士政府、央行和监管机构的全力支持下,瑞信最终被同样来自瑞士的瑞银收购,暂时化解了危机。 那么,这场风波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它对全球金融市场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导致瑞信陷入困境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经营不善和风控失效。事实上,在2023年3月爆发危机之前,瑞信已经连续两年亏损,并深陷多起丑闻和债务问题中。例如,在2021年3月,供应链金融公司Greensill Capital和对冲基金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相继爆仓,让与之合作的瑞信损失超过60亿美元。虽然这两起事件都有明显的预警信号出现,但瑞信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此外,在2022年2月,由于向毒贩洗钱而被判罚款,以及在2022年4季度出现大量存款外流,都让投资者对瑞信失去了信心。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瑞信跑在了制裁俄罗斯的第一线,冻结了价值超过190亿美元的俄罗斯资产。这对瑞信的信用是个重要打击,使得瑞信丧失了多数海外资产的信任。这为瑞信的破产埋了伏笔。

其次,我们来看看这场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什么影响。显然,在通胀加息、增长前景转弱和资产重估等因素下,欧美金融市场本就处于紧张状态。而当市场得知拥有超过1万亿资产规模、与各大金融机构联系紧密、并被视为系统性重要银行之一的瑞信面临倒闭风险时,更是引发了恐慌情绪和抛售潮。瑞信股价暴跌,创下历史新低;其相关债券价格也大幅下跌;其CDS(信用违约互换)价格飙升至2008年金融危机水平;欧元区AT1(AdditionalTier1)债券市场更是惨遭血洗。可以说,在这场风波中,“无辜”的投资者们损失惨重。

那么,我们能从这场风波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首先,作为投资者或客户,要警惕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内部控制水平。瑞信的危机反映了其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其无法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的风险事件,甚至在事件发生后也无法有效应对。银行本身就是个高杠杆行业,我们不要忽视了它本身的高风险。

其次,作为监管者或政策制定者,要加强对系统性重要银行的监管和干预。瑞信作为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之一,其倒闭将会对全球金融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危机发生时,瑞士政府、央行和监管机构及时出手相救是必要的。相比2008年时次贷危机时的应对,这次监管机构的应对可以说是非常果断和迅速了。

最后,投资需谨慎,风险不容忽视。这次监管机构的做法是保障储户的权益,而忽视了投资者的权益。尤其是瑞信被4折收购、AT1债券直接被减记为零,投资者蒙受了巨大损失。最近,尽管遭遇了多家银行的破产事件,美联储坚持再次加息了25个基点,这将会对银行体系带来进一步的压力,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欧美金融市场动态,并做好应对各种可能情况的准备。

$瑞银(UBS)$ $瑞士信贷(CS)$

# 老虎视频SHOW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3

  • 推荐
  • 最新
  • 考股学家
    ·2023-03-27
    投资总是伴随着潜在的巨大的风险的
    回复
    举报
  • 是的 要做好准备 一切都有可能
    回复
    举报
  • 你还会爱吗
    ·2023-03-27
    可能还会发生更大的事件 需要持续关注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