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的杨国福也要上市,能否玩转资本市场?

01

“农村包围城市”的杨国福要上市了

作为麻辣烫领域的领军者,杨国福今年年初向港交所递表,准备启动IPO。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进行IPO的餐饮类公司通常比较“洋气”,本土品牌如人均100+的海底捞,人均20-30一杯的奈雪的茶,或者国外的肯德基、麦当劳等等。这类餐饮消费场景的关键词是年轻、时尚,有时带有社交属性。好比在今天,大城市的年轻人聚会的很有可能的场景是先来一顿海底捞,再来一杯奈雪(当然这些热量需要被一场刘畊宏消耗掉)。

这类餐饮的另外的一个共同点是:一般先选择在一线城市扎根,再去二三线开分店。

而杨国福妥妥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它90%的分店集中在二三线城市。与海底捞这些品牌截然不同,30块钱就可以填饱肚子。

还是那句老话,行行出状元,如今“接地气”的杨国福也要IPO了。

02

做的不是麻辣烫,而是供应链

有人说,麻辣烫都能上市,是不是谁都能来资本市场掺一脚?仔细阅读了招股说明书后,我发现杨国福的盈利模式稳定、健康。

首先,其受众广泛,可以是都市白领的工作简餐,也可以是宅男宅女的续命工具,可以出现在CBD商圈,也能出现在县城的街边。

到2021年,杨国福在全国一共5783家分店,其中只有3家为自营店,其余全部为加盟店,这里面,有90%是在二线、三线城市。

(餐厅数量统计,数据来自招股书)

麻辣烫行业由来已久,从各大品牌到各种路边小店,属于高度分散的行业。根据杨国福的招股书显示,排行前四名的品牌加在一起,一共占领了市场不到10%的份额,作为行业头部的杨国福占有了其中的4.3%。

但正是这4.3%的市占率,支撑起了杨国福的麻辣烫生态帝国,实现了11亿的年盈利并带领其走向了资本市场。

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出,杨国福主要采用的是to B而不是to C的盈利模式,根据“销售货品小计”一项,其90.9%的盈利来自于向加盟商销售货品,3.3%的收入来自加盟费。

一些大型的连锁餐饮都采用类似的模式:经营品牌,将品牌做出一定知名度后开放加盟,通过统一供应原材料进行盈利。

这种模式好处是统一了口味,加盟店不需要自己做产品研发,降低了加盟的技术门槛,加之已经成熟的品牌知名度,开一家杨国福类的餐饮连锁成为了一部分夫妻创业、年轻人创业的选择。

对于集团来说,这种模式保证了稳定、持续的创收,即使个别门店经营状况不好,也会有新的门店加入,在集团层面上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管理好门店,完善好供应链,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加盟商,成为了持续盈利的关键之一。

03

SaaS+餐饮,杨国福与互联网接轨

走向资本市场后,杨国福准备拓展新赛道。

其中一个变化是杨国福上线了自己的小程序“杨国福+”,目前得到了1000+门店的入驻。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品牌自己的端口,而不是饿了么、美团等平台下单,可以减少服务费,对于加盟店也是一个利好。

而更重要的是,这可以看成杨国福正逐渐将公域流量向私域转移,以更快地打造自己的麻辣烫帝国。

杨国福正在布局的另一个产业是以“自热锅”为主的零售行业。根据招股书,杨国福零售业务目前为集团贡献了3.2%的收入。

自热锅是较为年轻时尚的领域,目前比较知名的有海底捞和自嗨锅等品牌。像方便面一样便捷,只要有一杯水就可以吃一顿花样比较丰富的饭。

然而自热锅的价格比方便面就贵多了,海底捞的自热锅一份价格30-50元,许多购买过的人表示“食材不新鲜,价格又贵,还不如去店里吃麻辣烫”。

杨国福的自热锅目前价格占优,根据淘宝上的资料,一份杨国福自热锅定价在20-30元,与自嗨锅的价位相近,这个定价更容易打开年轻人市场。

但是,自热锅这个赛道本身存在最大问题还是料包食材难以做到新鲜,不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产业很难生长到具有方便面、螺狮粉一样大的市场规模。

04

能经得起资本市场的考验吗?

纵观平民化餐饮的股权融资史,可以看出这个行业在资本市场上多半反响平平。同为做街头小吃发家的谭仔国际,目前正处在破发状态;海底捞、九毛九这些规模较大的餐饮集团,2021年以来跌幅也都在50%以上;奈雪的茶就更惨,上市刚满一年,股价已经跌剩下了1/3。

杨国福所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小:

(1)食品安全问题

其最大的隐患,也是所有加盟类餐饮的共同弊端,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对于加盟商来说,一家店做黄了大不了换一门生意继续做,而对于整个集团苦心经营的品牌形象来说,有时食品安全危机会变成毁灭性的打击。

(2)味道改革创新

另外,偏向北方口味的杨国福,在拓展南方市场时并没有十分顺利。杨国福麻辣烫是北方系的麻辣烫,调味以芝麻酱为主,底料加牛奶,并没有十分麻、辣。而在重麻、重辣的四川、长沙、江西等地,这种麻辣烫并不受到欢迎。而杨国福在采访中表示,接下来每年目标增加1000家分店,因此,如何打破瓶颈拓展新的市场也成了新的难题。

(3)家族式企业

杨国福麻辣烫是家族型企业,其目前97%的股权掌握在杨国福一家三口手中,管理层中不乏杨家的亲戚。重人情轻制度是家族式企业管理上遭遇的统一难题,在资本化后的未来,能否赢得更多投资人的信心,这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