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老后:自由的快乐离不开现实的基础

作者 | 蓝猫

编辑 | G3007

上野千鹤子的《一个人的老后》一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独居老年女性的生活图景,既展现了其自由与独立的魅力,也揭示了背后隐藏的现实挑战。在如今的我国,社会结构快速变迁、对婚姻生育态度的变化、女性主义逐渐得到认知等背景下,独居人群不断增加,女性群体尤为突出,这本写于2007年的书放在现在的中国格外有参考意义。尽管种种数据表明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独居,但是否真的可以如同上野千鹤子所说的过上值得他人羡慕的独居生活还很难说,毕竟,独居的快乐和自由离不开现实的基础。

01

女性《一个人的老后》人群将越来越多

“无论结没结过婚,所有人到最后都会变成孤身一人。”上野千鹤子在《一个人的老后》这本书中开宗明义地写道,并且,她认为女性独居的比例远高于男性,尤其是到老年时期——“‘一个人’的尽头尽是女性”。随后,上野千鹤子提出了种种数据对此观点进行佐证,尽管此书写于2007年的日本,却与如今国内的情况存在着不少相似之处。

首先是民众对婚育态度的变化,体现在结婚率的持续降低和离婚率的逐渐升高、以及初婚平均年龄的推迟。根据《2023中国婚姻家庭报告》,我国结婚率从2000年的6.7‰上升到2013年的9.9‰,随后逐年下降,2022年结婚率下降到4.8‰。与此同时,离婚率从2000年的0.96‰上升到2020年的3.1‰,2021年由于开始实施离婚冷静期,离婚率下降到2.0‰,但仍比2000年高出一大截。1990年,我国平均初婚年龄为男性23.59岁、女性22.15岁,到了2020年,这个数据变成了29.38岁和27.95岁。

其次,女性平均寿命更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2005-2020年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了5年左右,其中,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始终比男性多5年左右。并且,由于这个数据是从0岁开始统计的,所以从统计和数学的角度看,已经活过65岁的人群平均寿命是远高于全人群的平均预期寿命的——我们姑且以65岁退休当作新的“老年独居”的标准吧,以2020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77.93岁为例,能活到65岁退休的这一部分人,平均寿命远不止77.93岁。女性的平均寿命更长使得老年独居女性的人群更多。

再有,大家庭的逐渐消失和小家庭的增加,尤其是“一人户”家庭的增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22年抽样的49.72万户家庭中,一人户家庭数为8.34万户,占比16.77%,并且可以预见,随着结婚率、离婚率、不婚率的变化,这个数据还将继续增长。

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也许数据很难直接统计,但我们稍微观察和思考就不得不承认是事实:大多数成年子女并不想与父母居住在一起,同时,相比女性,男性更难接受一人独居(尤其是老年)。

在《一个人的老后》中,上野千鹤子提到自己的父亲在妻子先走一步后,一直希望上野千鹤子可以请他过去一起居住,显然,在他看来,“跟女儿一起居住”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顾。但出于自尊,他一直没有向女儿提出这一要求,而是将这个愿望说给了上野千鹤子的兄弟们听,因此直到父亲去世,上野千鹤子才知道父亲的这个“愿望”。在书中,上野千鹤子坦诚地提到,还好父亲没有直接向她提出要求,否则她既不想接受又不好拒绝,会使双方都陷入凄惨的境地。在上野千鹤子看来,父母和成年子女(无论是否已婚或是否有固定的同居伴侣)之间,无论谁提出来“要不要一起住”这种邀约,都无异于“恶魔的低语”。

尽管上野千鹤子在书中主要讨论的是老年女性的独居,但这些观点同样也证明了年轻人存在独居的愿望,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宁愿独居也不愿意与父母一起居住,并且可能已经考虑过当自己老了以后怎么办的问题。

02

独居自由的另一面是风险

根据2021年6月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新独居时代报告》预测,2030年独居人口数量或将达到1.5-2亿人,独居率或将超过30%,其中20-39岁独居青年或将从2010年的1800万增加到2030年的4000-7000万人,增长约1-2倍。

在《一个人的老后》中,上野千鹤子对女性独居持乐观态度,她认为这是一件值得羡慕的事,如果有人认为独居女性必然寂寞并且表示同情,她会觉得此人多管闲事。而这本书几乎可以作为一本“独居女性如何过好高质量的晚年生活”的操作手册,从在哪里生活、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如何处理金钱、如何接受护理、如何预备身后事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

如果一个人明确自己要独居,那么,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怎样保障现金流这些问题必然要早做打算。尽管种种数据表明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独居,但是否真的可以如同上野千鹤子所说的过上值得他人羡慕的独居生活,还很难说。正如有豆瓣网友对于此书的评论:老了并不可怕,老了没钱、没健康、没朋友、没娱乐、没追求才可怕。作为知名学者,上野千鹤子的见识和交际圈都非普通人可同日而语,对于普通的独居女性来说,需要面临的问题更多。

首当其冲的是安全问题。在女性用户居多的小红书搜索“独居女性”,相关词条大多与安全防范相关,除了如何保障自身安全的经验分享外,还有很多女性自身遇到的负面事件,不少事件令人毛骨悚然。在《新独居时代报告》中,有42.9%的受访女性认为自己深夜在社区中行走不安全,除了社会治安等大环境原因外,还包括小区物业安保不到位、没有设置门禁、社区灯光昏暗等具体的影响因素。

安全问题之后,是社区服务和社交需求等问题。据《新独居时代报告》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独居人口将聚集在10~20个一线和较发达的二线城市中,除了对交通、生活、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便利度的需求外,也是因为这些人群对社交环境的需求。一二线城市更加便利发达,对独居群体更包容,但更高的房价物价也为定居增加了相应的成本。

除了社会环境外,独居人群,尤其是独居女性还面临一个更现实的自身问题:如何养老。有数据指出,退休人群如果想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质量,退休后的收入至少应该达到退休前的70%,而独居人群面临的养老压力可能更大。根据广东省幸福家庭促进会联合简知APP发布的《当代独居女性生活现状调研报告》,在被调研人群中,超过70%的独居女性没有想过或者没有了解过养老规划,而在养老储备中,大多数独居女性选择了社保养老和储蓄养老,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这些养老方式都存在着不小的风险。

当然,无论是否独居,必然都存在着安全保障、生活质量、养老等问题,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也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生活都是遇见问题解决问题。独居当然伴随着快乐和自由,但过度的美化和忽略现实,现实的引力可能会沉重到使这份快乐变得扭曲。

03

个人的努力和准备使独居锦上添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价值观的日益多元化,不伤害他人的“小众生活方式”都会得到更多的尊重,何况,独居已经不再是一件小众的事。但如果想要过上上野千鹤子笔下“令人值得羡慕”的独居生活,不能完全指望社会的变化。在笔者对周围独居女性的访谈中发现,更丰富的个人精神世界、更开明的家庭环境、提前规划好的养老问题等,会使得独居的快乐锦上添花。

小A:找“搭子”解决了很多生活和社交问题

过了30以后,小A不再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婚恋上,而是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和兴趣爱好。小A老家在内地二线城市,在上海的大学毕业后校招进入一家大型国企,薪资处于上海平均水平;小A父母体制内工作,对她没有养老需求,并且在上海给女儿付了一套小房子的首付,小A的公积金几乎全额覆盖贷款。

小A喜欢上海,随时都有各种有趣的展览,尤其是她比较喜欢的二次元类活动,比其他城市都能接触到更多。因为没有贷款和养老压力,她几乎每个月都是月光,钱都花在自己喜欢的二次元活动和吃喝玩乐上。过去的几段恋爱都不是很顺利,小A也不再强求,虽然父母时不时会给小A介绍对象,但对结果都比较佛系。

小A居住的社区年轻人较多,生活比较便利,但也遇到过一些麻烦。小A楼下居住的一个中年男人神经衰弱,总是疑心小A家里有噪音,上门滋事了几次,物业也难以劝说,直到小A找男性朋友假扮男友对其厉声喝止了一次才作罢。小A平日很少做饭,上海疫情期间的长时间封控让她意识到家里囤货的必要性以及“远亲不如近邻”的意义。后来小A在社区结识了另一些独居的年轻人,成为了“搭子”,平时各自忙工作,周末有时间会一起聚会,也会一起约着去看展。在小A看来,“搭子”就是好朋友的“平替”,好朋友也未必会跟自己在所有方面有完全一致的喜好,但“逛街搭子”、“做饭搭子”、“看展搭子”满足了小A不同情况下的社交需求。

小B:养儿不能防老,等自己老了就住养老院

尽管离婚独居,小B的日子还是过的有声有色。前夫婚内出轨离婚后,小B将流动资产大部分存下来作为女儿的教育基金。小B在高校工作,圈子简单,女儿上初中住校后,大多数时间小B就一个人住在学校宿舍里,吃饭就在学校食堂解决。

尽管有女儿,小B的内心从未考虑过“养儿防老”,对于养老,她的规划是选择养老机构。小B倒不是觉得女儿以后了嫁人就不能给自己养老,相反,小B一直反对将女儿作为“别人家的儿媳妇”来养育的做法,在她选择生育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小B的养老选择与外婆的老年生活有关,在她看来,外婆的晚年生活就是中国版的《一个人的老后》。

小B的外婆在外公去世后独居了十几年,子女们几次试图邀请她同住,但因为生活节奏不一样、互相难以适应都作罢。在外婆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她腿脚不是很方便,但神志清楚,子女们选择为她雇佣了保姆做饭和处理简单家务,子女们定期过来探视,直到最后高龄无疾而终。因为避免了长期在一个屋檐下可能会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儿孙们对老人家的态度始终是温情的。

小B并不想用自己的晚年来限制女儿的将来,而是希望长大后的她可以去任何她想去的地方——“能上天当宇航员都可以”。对于必然存在的离别,小B并不伤感,她引用了龙应台的《目送》中的经典句子: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结 语

一个人的老后该如何度过?其实不仅仅是“老了”的问题,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周围环境共处、如何处理现实问题是一个终身课题。相比在社交媒体上宣扬“不婚不育保平安”,不如更脚踏实地的去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

# 闲聊几句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