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即决战,聊聊你没听过的小米汽车故事
从上周开始,新出行App小米汽车社区就突然开始火爆起来了,包括新出行社群,群都开始突破五个满群了,似乎在花粉之后,我们再次见识了米粉的力量,他们更年轻,更理解智能,同时也更有活力,今天,我想在这里聊聊,我所知道和理解的小米汽车 $小米集团-W(01810)$ $小米集团ADR(XIACY)$ :
1:首战即决战,这并不是雷军一开始的策略,而是在做造车的过程中,他的一次重大的思想转折。包括产品,包括销售渠道,雷军都意识到,不能再用小步快跑的战略,第一次出牌必须激进到位。
2:比如原来的设想,小米在全国1000多家小米IT的渠道里筛选合适的店铺作为第一批的汽车的店,类似于华为初期。后来雷军认为这种打法不行,一开始就必须有独立的小米汽车旗舰店,再搭配其他的卫星店铺,这种声势和渠道覆盖能力,才符合首战即决战的打法,类似的思考在产品,生产端也有很多。
3:守正出奇是小米的产品子策略。
到现在这个阶段,智能电动车的技术竞争已经到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每家车企不太可能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招数。小米的车技术必须主流,最大的用户群体接受,必须有最大的用户基数,在这个基础上叠加奇招。
所以现在你可以看到:小米第一批车是20-30万区间轿车+SUV,400v+800v的大策略,轿车先行,SUV可以后期有溢价,借此覆盖中国最大的用户群体,没有之一,此为守正。
我理解的出奇,现在看来还是智能座舱的优势,手机厂商进来后的降维打击能力,大家从华为魅族的小试牛刀就能看出了,那两家都还明显不是全情投入且时间很短,而小米有这么多年的MIUI基础,全力做了几年的小米汽车智能座舱,在车机上一定给大家一个惊喜,而自动驾驶的能力,我个人预计会在交车后逐步释放,不会一步到位。
4:任何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一个车企行不行,我最看重的,是管理层的能力。
雷军,这个世界上最努力的企业家,这个评价每个熟悉他的人,都没有任何质疑,他真的太勤奋了,在小米科技园里,永远365天的工作到深夜。在小米汽车的事务上投入比例,之前是我们最担心的问题,现在看来,他是用加大比例+加大时长,双重努力来保证汽车的管理的。
和手机那边不一样,小米汽车的管理岗位,雷军很多都亲自面试,行业里很多我熟悉的能力职位都很强朋友,都被雷军面试过又刷了下来,他的要求挺高的。
他在汽车技术上的学习能力也是很努力的,他会让技术整理大量(大几百)的产品亮点,并和每个技术点的负责工程师聊透,理解这个技术,并从中筛选确定这台车的主要卖点,一层又一层,最终形成发布会上的PPT,这种闭关式的自我学习,让雷军在这个行业里很快懂行起来。大家都知道造手机前他去找魅族黄章的故事,造车前他可不止一两家,而是去了中国几乎所有的主机厂。
5:老板懂行了,事情还是得团队干。
小米汽车的管理层,有很多暂时还不能公开,也都是业内很多年的老朋友,聊两个能公开的。
@胡峥楠 ,前吉利研究总院院长,最早的经历是上海龙创。吉利当年技术越级的最关键人物,博越的总负责人,他负责吉利技术的那些年头,吉利实现了多大的跃升,大家都能看到,这可不是一个简单收购沃尔沃就能实现的,瑞典人多难搞大家从合资的领克就能看出。我当年在领克ZERO(现在叫极氪001)的保密评审会上,和老胡聊了很多,当年的他还是传统车企技术人的角色,正积极向智能电动车人转型。
而现在的胡铮楠就是完全迭代化后的样子,不仅技术研发上完全的蜕变,在制造质量甚至社交媒体上的运营,都更有心得。
6:李肖爽是另一个关键人物。
他是雷军的老乡,湖北仙桃人,不知道是不是老乡的交流更顺畅一些还是咋的,他被调入汽车的时候,小米这个项目组只有三个人。当时雷军的原则就是,年轻,学习能力强,是事业部总经理级别,且不影响手机主业,作为大家电事业部的总经理,他很合适。
年轻的我见面了都不太敢认,和那张网上广为流传的老成定妆照并不太像,肖爽进来后负责过筹备组,供应链,现在又全面接手了市场营销的工作。学习能力很强是他的最大特点,没有之前汽车行业的包袱和禁锢,墨守成规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我觉得这种搭配是挺好的组合,研发生产制造质量体系都是老汽车人,而市场营销等体系都是老互联网数码人,各方面的优势都能利用,最后雷军亲力亲为的统筹,这也算是另一个“守正出奇”。
7:最后说说这台车的产品。
设计大家都看到了,内饰设计是仇臻,曾任职于奔驰,负责奔驰 EQXX 的内饰设计,内饰大的布局据说和Model 3类似;外观设计是 李田原,原宝马设计师,设计过宝马 iX 车型。我觉得这是一个年轻人都会喜欢的设计,同时也兼顾了内部空间,也符合小米第一批基础用户的心态,和华为那种偏成熟的设计明显区分开来。
三电是这台车的优势,400v也兼顾到了成本,相信最后会给大家一个到位的价格,和小鹏极氪鸿蒙阿维塔这种全800V的车形成错位竞争,智能化和能耗的拉满又会和智己等400+800的对手形成竞争优势,最后组合为一个最大的受众。
产品上具体的信息,推荐大家看新出行App里 @小白同学 和 @伟健 的文章视频,他们看过实车也最懂小米汽车。我相信这台车会是这个价位的最优解。
8:小米和两个对手
小米VS华为
这是小米一生的对手,手机圈里的竞争延续到了汽车,小米第一台车和华为智界S7又是天生的对手,手机里的手段和套路应该都会重新用上碰上,余承东和雷军再次相逢。
小米VS小鹏
小鹏是雷军最早的整车投资项目,雷军和何小鹏也一直亦师亦友的关系,小米第一台车和现在的小鹏P7明年的小鹏F57都有强烈竞争关系,甚至这两个品牌的DNA和优劣势,主力目标市场几乎都很像。
9:说一个私人小故事。
在很多年前,我看了小米黎万强写的《参与感》那本书,很受启发,是我近十多年内最有感触且觉得和自己的互联网媒体工作相关的一本书。七年前,我们做新出行的开始,就定了网站的三大基本原则,其中一条就是网友的互动和参与感,后来才有了新出行社区,有了这个你随时随地都可以艾特到我且都会回复,也找到所有主持人、编辑的国内现在最大的新能源车社区,我们也有心把小米汽车社区做成国内最集中的小米汽车粉聚集地。
最后:
我曾经在小米汽车某高管的办公室上看到一块手写的牌子:“做年轻人的Dream car”,我觉得这是对这台车甚至这个品牌最好的诠释。
年轻人是当下时代其实最被汽车行业忽视的一群人,因为汽车行业决策者都是一群油腻大叔们,年轻人和智能电动车有着最天然的亲近感,但他们并没有动不动30,40,50的预算,他们也不需要那么大的三排空间,甚至他们都没有那么大的家庭。他们有面向全新智能汽车时代的勇气和刚积蓄起来的预算,如何满足他们,是雷军团队从手机过来一直的使命!
当年的1999小米1的支持者开始成熟;
当年骑车几百公里来北京798参加小米第一个发布会的小伙子现在也到了买车的年龄;
当年读着黎万强《参与感》的米粉们也到了需要另外一种汽车的时代。
而雷军胡铮楠李肖爽们回报他们的,又会是一台什么车?
明年上半年见分晓!
永葆青春气,是我对这个品牌最深的印象,也是这个时代历尽千帆,举重若轻的回眸。
雷军深知自己的晚到和汽车行业的险恶,对未来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首战即决战——
永远热烈,永远年少青春。
曾几何时,我曾经给全体编辑们做过一件鲜红的T恤,
上面就印着那句话: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来源:微博 新出行贺磊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是否成功,有些看企业,有些看当家人。雷总毋容置疑值得期待
第一辆选了小鹏G6,等实车出来,第二辆可能就是小米汽车
小米明年的竞争对手太多了
希望小米汽车可以成功
支持雷布斯 三观正 来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