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美港股IPO专题(小米、斗鱼、滴滴)上

【老虎四周年-美港股研报免费领活动】期待您的参与!

2018年企业盈利增长维持相对高位,中国经济结构新老交替加快,新经济企业融资规模不断扩张,证监会CDR制度创新起步,港交所亦开启改善上市公司结构之路,海外投资者成为新经济企业融资主要来源,众多大型独角兽纷纷选择海外上市。

据 IT桔子统计,中国独角兽企业占全球独角兽企业42%,估值超10亿美金的约120家。我们根据公开资料统计,年内上市的企业包括:

下文节选自老虎美港股市场分析报告2018/06/04期美港股IPO专题栏目。我们后续将以专题的形式连载。

IPO专题之 $小米集团(01810)$

今年5月3日,成立八周年的小米集团在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正式申请在香港上市,市场估值600-700亿美元,数家重量级国际投资机构成为小米基石投资者。

值得一提的是,4月30日,同股不同权制度正式在香港生效,并即刻接受上市申请。这是继1989年后,港交所重新启动“同股不同权”机制,小米也成为了这一制度重启后的首批获益企业。

小米作为全球商业模式最独特的公司之一,一路走来不乏质疑声,那么小米集团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如今估值超600亿美元的互联网独角兽?

小米集团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于2011年8月16日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机,在经历2015-2016年的阵痛期后2017年手机销量重回高增长(世界前五),小米模式得到了市场广泛的认可。

行业观察:国产产商围剿苹果、三星跌落神坛、小米涅槃重生

移动互联网普及后,用户对硬件的需求甚嚣尘上,这加快了手机等移动设备的迭代速率。主打高性价比、拍照、游戏等一众国产手机厂商迅速崛起,等成为中国移动终端市场的新领军者。

没过几年,华为、OV、小米成为中国手机行业的新三驾马车,三星跌落神坛,苹果在国产厂商的冲击下疲态尽显。下图为2017年12月各手机厂商用户规模变化。

而IDC最新发布的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约为15.7%,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排名前五的中国手机厂商市场份额有所变化,且出货量同比增长参差不齐。其中,华为继续保持市场领军位置,出货量同比增长约6.5%;OPPO稳居第二,但同比下滑约18.5%;vivo排名第三,出货量同比下滑约13.0%;位居第四的小米,在经历了2017年的快速增长,第四季度实现了同比约57.6%的增长(详见下图)。

回顾2017年整年情况,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低于2016年,前五大厂商的市场份额与市场增速差异显著(详见下图)。

由此可见,在2017年全球手机市场呈现继续下滑的态势,产品迭代放缓,产品升级与功能创新少,用户购买欲望边际递减。而在这样的趋势下,小米逆势上涨,更是首次提出全面屏手机概念,小AI等人工智能应用逐渐普及,在主打中低端品牌的基础上,一系列黑科技产品不断增强用户粘性,专注产品交互体验与应用设计的提升,不断推出高性价比机型提升用户购买意愿。

“新三驾马车”驱动的小米商业模式

最新的发布会上,小米CEO雷军将最初的“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商业模式升级,提出了新的“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

其中硬件版块的业务依然是小米自身三大硬件体系:手机、电视、路由和外部的生态链智能硬件;互联网版块的业务包括了MIUI、互娱、云服务、金融、影业;而全新出现的新零售版块则包含小米商城、全网电商、小米之家、米家有品四项。

招股书中写道,目前小米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并且创造出众多智能硬件产品,其中多个品类销量第一。小米还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级IoT平台,连接了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2017年按连接数量计算,小米的消费级IoT硬件全球市场份额为1.7%,身后是苹果0.9%,亚马逊0.9%,三星0.7%和谷歌0.6%。

另外,小米拥有庞大且高度活跃的全球用户。截至2018年3月,用户每天使用小米手机的平均时间约4.5小时,MIUI月活用户超过了1.9亿,用户规模、活跃度、使用时长等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互联网公司水平,互联网服务已成为小米盈利的重要来源。

小米在描述自己的商业模式时如此解释:“尽管硬件是我们的重要用户入口,但我们并不期望它成为我们利润的主要来源,我们把设计精良、性能品质出众的产品紧贴硬件成本定价,通过自有或者直供的高效线上线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户手中,然后持续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互联网服务。”

小米财务及业务分布

招股书显示,小米2017年营业收入1146亿元,经营利润122.16亿元;2016年营业收入684亿元,经营利润为37.85亿元;2015年收入668亿元,经营利润为13.73亿元。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由于就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大额公允价值亏损,小米集团有净负债人民币1272亿元及累积亏损人民币1290亿元。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小米的营收分别为4个业务板块,分别是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及其他。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是其主要收入来源,2017年来自智能手机行业的收入为805.6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0.3%;来自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营收为234.48亿元,占比为20.5%;来自互联网服务的营收为98.96亿元,占比为8.6%,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分别为32.4亿元、65.4亿元、9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4.7%。

小米融资历程与股权结构

目前小米已经完成9轮融资,A轮融资于2010年9月签署,融资额为1025万美元,最后一轮融资于2014年12月签署,累计融资额逾15亿美元。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12月,小米最后一轮融资后,当时其估值达到了450亿美元。

雷军作为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其持股比例为31.4%,如计入总股本ESOP员工持股计划的期权池,则他的持股比例为28%。通过双重股权架构,雷军的表决权比例超过50%,为小米集团控股股东。

其它的几大股东分别是晨兴资本、林斌、DST和启明创投。

刚刚结束的小米八周年新品发布会无疑给投资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当然,业界对几款新品贬褒不一,除GPS双频之外无创新点,越来越像IphoneX等等,但越来越亲民的交互式体验、从消费者立场出发的设计思路以及核心价格优势会继续使小米处于有利的竞争位置,手机出货量和市场份额有望再创新高。蠢蠢欲动的投资者早已对这只互联网独角兽垂涎三尺,期待小米IPO之后的表现。

斗鱼IPO:流水的主播,铁打的斗鱼

顶着40度的高温,武汉斗鱼国际直播节人口攒动,2018年4月30日,一年一度、为期三天的斗鱼嘉年华如期举行,有上千名主播来到现场,与水友们近距离互动。从直播出发,连接游乐、电竞、游戏、明星、娱乐、科技、美食、二次元等泛娱乐领域,斗鱼嘉年华打造了一场娱乐盛会。

阵容方面,此次嘉年华邀请了包括冯提莫、陈一发在内的1000 多位主播、职业选手到来,仅明星阵容方面就已是去年两倍有余,场地方面则扩大了三倍,参与人数,规模,内容方面都是全方位的升级。

官方数据显示,直播节三天入园人次共52.18万,累计全网线上观看人次约2.3亿。而早在去年,斗鱼嘉年华3天入场人次达35万,就已经超过国内第一游戏展会上海ChinaJoy(4天32.55万人次),这才斗鱼嘉年华举办的第二年,而ChinaJoy已发展了十多年。你不得不感叹直播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斗鱼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

目前,斗鱼虽然传出了赴港股上市的计划,或募资3亿至4亿美元之间。但公司尚未明确IPO时间表,最新消息仍是3月8日其CEO陈少杰在微信朋友圈发文称:“斗鱼刚完成新一轮6.3亿美元融资,由腾讯独家完成”,未来将全力配合腾讯深耕游戏直播领域,做好游戏与直播行业的战略协同。

此前,斗鱼直播已于2017年上半年完成了D轮融,招银国际领投,南山资本通过元禾母基金跟投,同时引入了国资和银行系资本,斗鱼的市场估值也超过100亿元。

作为直播界的龙头,斗鱼的出现正式将直播带进公众视野,我们先来看一下如今直播行业的现状。

艾媒咨询权威发布《2018 Q1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在线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98亿人,增长率为28.4%,预计2018年在线直播用户规模达4.60亿人,2019年达5.07亿人。用户基数虽在不断扩大,但增速有所减缓,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在线直播行业进入调整的“下半场”。

中国在线直播平台用户红利逐渐消失,头部平台已经形成稳定的用户规模和运营模式,新入局者很难对头部平台造成强冲击。而头部平台间的竞争未来或将往差异化模式发展、商业变现方面转变。

从2016年直播元年到现在,两年时间,有一批直播平台在资本赛道追逐的路上倒下了,也有一批独角兽甚至上市企业诞生。当然,马太效应加剧是不争的事实,只有第一梯队的直播平台才能继续在这个市场上驰骋。

现在来看,直播行业主要分为了游戏直播和泛娱乐直播两大阵营,游戏直播凭借王者荣耀和吃鸡等爆款游戏的走红,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间点,虎牙IPO,斗鱼筹备上市中。泛娱乐直播方面,一直播、花椒和映客呈则现三足鼎立态势。

各家平台的内容和战略也开始形成一定共识,比如说引进明星资源,打造头部主播,板块化运营;营造社区氛围,引导用户社交,提高用户粘性。其中,各平台对头部主播的争夺日趋白热化,主播的身价也水涨船高,主播不菲的收入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下图为五月份主播收入情况。

斗鱼vs虎牙:寡头垄断已经形成

如今的直播行业,尤其是游戏直播,已形成寡头垄断格局。斗鱼和$虎牙(HUYA)$两家公司牢牢掌控着流量和优质主播资源,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虎牙近日在美股上市后表现惊人,目前股价已接近翻倍,表明投资者对该商业模式和公司发展前景的认可,也是斗鱼股价走势及估值的重要参考对象。

从营收方面来看,欢聚时代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Q4直播服务营收为33.69亿元,其中来自虎牙直播的营收为6.93亿元,占比达到20.57%,虽然营收在增长,但具体虎牙直播能否盈利尚不可知,虎牙将在6月5日公布上市以来的首份财报,投资者可重点关注

德勤给出的数据显示,斗鱼直播平台2014-2016年营收累计增长率高达 70776%,比排名第二的企业高出近 10 倍;更是在宣布D轮融资的同时,表示公司已完全进入了盈利状态,并在积极对外投资。

从用户数据来看,受虎牙直播和YY直播共同推动,欢聚时代移动直播服务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36.6%至7650万,直播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25%至650万;反观斗鱼,每天高峰时段,斗鱼有上万名主播同时开播,注册用户超过2亿。

用户活跃度方面,智察大数据显示,游戏直播APP中,斗鱼的月度活跃用户数最高,12月份活跃用户数达1674.3万人。

当然,活跃用户的可信度和真实度有待考察,尤其是直播间实时人气与实际人气差别很大,通常会为了提高活跃度增加直播间倍率,并且斗鱼也会用实时热度(人气+礼物)来代替实时人气,所以活跃度真实性一直是笔者质疑的地方。

数据来源:(智察大数据)

斗鱼的优势到底在哪?

作为斗鱼重度用户之一,笔者见证了斗鱼创立、成长和成熟期,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流水的主播、铁打的斗鱼。个人认为相比虎牙,斗鱼的核心优势在于内容。

从2016年直播彻底爆发到2017年短视频异军突起,对直播业产生强烈冲击,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主播迅速流窜,平台对优质主播尤其是头部主播的争夺进入白热化。小智、冯提莫、会长等斗鱼大主播 纷纷选择跳槽,更有五五开、德云社、蛇哥、韦神等一系列直播“事故”,如斗鱼拖欠工资、管理不当等,头部主播出走各大平台令斗鱼损失惨重,但不论是炒热度也好,行业竞争也好,事件过去之后,你会发现头部主播带走的流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所以笔者认为:用户对直播平台的粘性大于对头部主播的粘性,并且这个趋势呈现还在扩大。(详见下图)

提高用户粘性和满意度是直播平台首要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便是提供优质的直播内容。斗鱼在版本更新频率、板块丰富度、优质主播数量、交互体验等方面都在寻求新的突破,这一点从APP版本亦可看出。

总之,不论是用户的亲身体验和各项数据都在表明,斗鱼一直是直播行业的龙头,近几年形成的最核心的内容优势和平台的用户粘性都是其他平台所无法比拟的,虎牙IPO后股价的强势表现是最好的参照,斗鱼IPO令人期待。

IPO专题之滴滴出行

据香港媒体报道,滴滴出行最快下半年赴港上市,不排除以同股不同权形式上市。市场预计滴滴上市后市值将达到700亿–800亿美元,有望超越主要竞争对手Uber目前约720亿美元的估值。

网约车:共享经济下的风口

说起滴滴,不得不提到网约车和共享经济。网约车类共享经济是利用网络平台将闲置的私家车接入到租车服务行业,并通过技术对司机乘客进行精确地配对,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最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易成本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社会和法律问题,法律监管空白亟待填补。

作为本年度市值最大的互联网独角兽之一,滴滴的上市对于网约车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很可能会影响共享经济的格局,其主要竞争对手Uber在2017年负面事件缠身,滴滴IPO后无疑在融资、知名度和估值等方面占到了先机。

仅在2017年,滴滴又获得两轮共计80亿美元的融资,估值已高达550亿美元,账上现金约100亿美元。而另一个重要竞争对手Uber也将在2019年上市,网约车逐渐成熟并进入收获阶段。

Uber vs 滴滴:补贴大战引发收购

Uber最新财报显示:一季度公司收入为113亿美元,同比增长55%;利润2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7%;调整后的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亏损3.0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9%;调整后的净亏损为5.77亿美元。

相比之下,滴滴2017年交易总额达到250亿–270亿美元,主要业务亏损逾2亿美元亏损,整体亏损超过3亿美元。

两家公司都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导致亏损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两轮烧钱大战。2015年到2017年,Uber在中国投入了30亿美元,2015年亏损11亿美元,2016年和2017年每年亏损9亿美元左右,2018年盈利1亿美元。据腾讯科技,滴滴在2015年也至少亏损了100亿美元。

随着烧钱大战愈演愈烈,投资人的耐心也是有限的。同时,中国市场上的亏损,某种程度上阻碍了Uber全球的上市计划。而对滴滴的投资者而言,及时止损、保住全球市场并尽快上市,比抢占市场更重要。

Uber与滴滴的烧钱大战终于告一段落,8月1日,多次否认之后,滴滴和Uber宣布合并。

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据悉,双方达成战略协议后,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不可忽视

滴滴也在不断拓展业务版图和业务种类(外卖和消费金融),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和无人驾驶领域,即是顺应科技发展趋势,试图在最前沿领域分得一杯羹,也是为了抵御风险、应对竞争的上佳选择。

滴滴的主要竞争对手,首约、神州和易到虽然初具规模,但是对滴滴短时之内依旧构不成什么威胁。不过最近首汽约车、嘀嗒都在做出租车业务,曹操也即将进入北京市场,未来也不排除会切入出租车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美团凭借着流量和资本优势,美团打车在上海登陆仅三日便拿下30%的市场份额,对滴滴来说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危机。

作为出行领域的龙头,其他公司短期内并不会动摇滴滴的核心业务。滴滴去年平台完成74.3亿订单,其中出租车每日的订单量达到1500万单,专车每日订单量为600万单,顺风车每日订单量50万。

滴滴的未来,监管将何去何从?

因“空姐深夜打滴滴顺风车遇害事件”引起了社会对网约车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法律出台迫在眉睫。不只是滴滴出行,国外打车巨头Uber、Lyft等也都被曝出过安全问题,网约车安全一次又一次受到大众的质疑。

安全事件发生后,滴滴第一时间下线顺风车业务进行整改,包括提出了个人信息仅自己可见、每次接单人脸识别、下线所有标签和评论功能、暂定深夜订单等措施,同时会有实名验证注册、虚拟中间联络电话号码、行程分享、紧急求助和一键报警等几道关。

这些举措表明滴滴正在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安全问题的质疑,并尽己所能去想方设法规范平台漏洞,但问题归根到底其实是互联网模式。滴滴顺风车属于C2C模式,车辆不属于平台,司机与平台不是雇佣关系,只能通过线上平台的注册和审核机制,隐患自然会大一些,而且只要这种模式不变,这种隐患就是不可真正消除的。

网约车的未来究竟会如何,还需要看政策的情况和市场的变化,滴滴等网约车平台也需要不断拥抱变化,优化自身商业模式,而滴滴此次启动IPO,是对该商业模式最好的校验。

#四周年在一起#

结尾:

老虎四周年之际,老虎市场分析报告内容侧做了更多的扩充和升级(更多港股策略、更完善的个股分析等)。希望给您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我们期待您的建议和反馈!欢迎您留言或者联系老虎研报官方邮箱:newsletter@tigerbrokers.com:

我们将收集并给予热心用户更长时间免费研报赠送活动!

# 老虎官方出品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6

  • 推荐
  • 最新
  • 荒野侦探
    ·2018-06-04
    赞,研报很拼啊
    回复
    举报
  • 论坛打假
    ·2018-06-12
    @老虎研报 漏了海底捞
    回复
    举报
  • Tony特别帅
    ·2018-06-04
    这份分析很有分量
    回复
    举报
  • Jim1995
    ·2018-06-04
    不错不错,改天抽看详细研读一番
    回复
    举报
  • 牛试小刀
    ·2018-06-04
    测试
    回复
    举报
  • maroketo
    ·2018-06-04
    打新打新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