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一下我的宏观方法论

经常有人问我怎么能形成自己的宏观知识体系,总觉得看文章一知半解,有的地方被卡住就影响整体理解。

我觉得知识体系这东西太大了,而且每个人都不一样,我没法把我的知识体系完全嫁接到你脑子里,也未必适合你。但我可以帮你设一个大致的框架,让你至少能找到路线,慢慢走出你自己的地图。

首先这个世界分成三类国家:消费国、资源国、产能国。也就是说每个国家在地球村的分工不同,决定了他们立场不同,才能解释他们的行为。

所以我经常说地球村村干部的故事,就是想把他们的分工定位理清。比如生产队长中国,就扮演了产能国的角色,而欧美是村里的大干部,有钱,消费力强。

后续地球村还会引进新角色,就是像俄罗斯和中东这样的资源国。他们是村里的大地主,有钱有地有底气,但也正因为家底儿太雄厚了,不思进取,没有动力搞科技,所以被村干部们压制着。

再看货币,也分成三个层次,图中最小的黄色三角形,是跟美元直接挂钩的,需要依附于美元的。第二大的红色三角,是跟美元相互制衡的,因为它们都是计算美元指数的权重,对美元有很大影响,尤其是权重最大的欧元。而最大的蓝三角,是比较外围的,自己过自己的。

同时,他们的货币也是跟着分工走的,比如日韩作为产能国,他们的货币贬值就利好本国出口,因为卖的东西便宜了。资源国的货币当然就跟资源价格走,比如卢布和中东货币一定程度上跟着油价走,澳元就跟铁矿石价格息息相关。

------------

以上是站在全村的视角俯瞰,接下来要微观一些。你至少需要知道一些理论常识,比如:

  • 一个国家的国力、经济体规模和政府信用决定了它的国债利率相对水平。比如最发达的几个经济体,美欧日,利率是最低的。而新兴国家的利率水平一定是高一档的,算作风险溢价。比如以前有过违约案底的俄罗斯,利率就不可能跟美国平起平坐。
  • 而利率的变动会影响汇率的变动。假设欧美两大经济体是实力相当的,如果美国的利率提高了,资本会从欧洲流出,流入美国来获取更高的收益率,美元的需求变大了,欧元需求变小了,自然美元涨欧元跌。
  •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会影响汇率。如果其他一切条件不变,而央行控制货币量,或宽松或紧缩,货币就会相应的贬值和升值。或者政府选择加税或减税,也会使货币升值和贬值。
  • 一国利率(通常指国债利率),必须要分期限来看。短期利率受政策影响比较大,而长期利率就受供需和通胀预期的影响更大。央行宣布加息降息,反映最大的是5年以下的短期利率。而市场预期长期要来通胀,那长期利率会倾向于涨。或者长期国债的需求下降,就会导致收益率提高,来吸引更多需求。

------------

然而,各国在制定政策上也不能为所欲为,而是受到三元悖论的限制。这个定律很简单粗暴:如果一国想要自主决定利率、资本自由进出、同时还想汇率稳定,那是不可能的,最多实现两个,另一个只能狗带。

我之前专门解释过为什么会这样。简单地说就是,如果你自主调低利率,资本就会出逃,因为你没有限制资本的进出,那资本出逃就会抛售本国货币,导致汇率一定会大幅波动,不可能稳定。

懂了这个你应该就秒懂为什么我朝要限制资本进出了。

------------

整个地球村在宏观层面上就在用这些东西进行博弈。资源国想高价卖资源,产能国想贬值赚外汇,消费国则希望吃霸王餐,让全世界买单。

当然这只是个非常粗糙的框架,而且也很理论化,但至少可以作为一个起点,一个树干,把你碎片化的认知往里面填,你的知识体系会逐渐丰满起来的。

比如现在,我们怎么看美元?首先肯定要对比欧元,如果美债利率高于欧债利率,那美元兑欧元就倾向于走高。这是因素之一。

其次要看美债自己的长短息差,如果息差越来越大,美元就倾向于涨,息差越来越小,美元就倾向于跌,当然也意味着市场波动率加大。

你可以这么理解,短期收益率高,长期收益率低,叫做利率倒挂,这是经济陷入衰退的迹象。因为大家认为经济在走下坡路,长期投资的收益率会很差,所以更倾向于做短期投资。

好吧,就先说到这,能耐心读到这的难为你们了,我自己都读不下来……

有问题在下面留言,或者希望我把哪个细分领域的框架写一下,也留言告诉我。

下周我比较忙,可能会找小李和投研帮其他小伙伴代班,给你们换换口味。期待否?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6

  • 推荐
  • 最新
  • PTOL
    ·2018-05-25
    以楼主的视角,目前是否出现了利率倒挂的现象呢?
    回复
    举报
  • 九格
    ·2018-05-25
    不可能三角....😂
    回复
    举报
  • Tony特别帅
    ·2018-05-25
    这张图太经典了👍🏻
    回复
    举报
  • a9032
    ·2018-05-25
    生产队长中国终有一天也能成为干部!
    回复
    举报
  • BirdieO
    ·2018-05-25
    比喻贴切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