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投资大复盘

分享2022年投资复盘,有机会赢取最高50美元股票代金券、月度免佣卡,以及虎友们最最最喜欢的盲盒手办。

avatar斑马消费
06-01 08:37

姚振华守不住中炬高新了?

斑马消费 陈晓京 姚振华丧失对中炬高新的控制权,怕是已难逆转了。 随着中山润田所持上市公司股份不断被动减持,与火炬集团的差距快速拉开,后者再夺控制权的胜算,越来越大。 这场历时近8年的股权争夺,早该划上句号了。 中炬高新顶着酱油老二的帽子多年,与海天味业差距越来越远。公司更需要一个稳定、科学的决策层,来应对酱油行业产能过剩和消费疲软的严峻局面。 火炬系上位 姚振华对中炬高新的控制力,正在逐步削弱。 5月30日晚间,中炬高新(600872.SH)公告,债权人渤海信托已于5月25日、26日,通过大宗交易卖出中山润田所持公司股份合计约1244.44万股。 在此之前,宝能系心有不甘,曾向中山中院请求中止执行强制变价处置行动,无奈被驳回。 宝能系自2021年爆发流动性危机以来,中山润田所持中炬高新股份被动减持,已成为家常便饭。 2021年上半年,债权人平安证券、安信证券减持,使得中山润田持股比例从25%降至24.23%,后又以股票抵偿西藏银行债务,持股比例降至20.81%。之后,中山润田各个债权人次第登场,减持不断。 最近半年,被动减持相当频繁。 去年11月23日至今年5月28日,中山润田所持股份被连续减持38次,持股比例从14.99%降至9.58%。 这包括3种被动减持状况。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13日,金融机构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处置约208.34万股,**山润田所持公司股份比例0.27%;2023年1月16日至5月28日,金融机构以大宗交易方式处置约2009.53万股,占比2.56%;2023年4月25日至5月11日,法院司法拍卖约2032.95万股,占比2.59%。 与此同时,火炬系也没闲着。今年1月,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经过数次增持,持股比例达15.48%,取代中山润田第一大股东之位。 今年3月、4月,中山润田分别被司法拍卖1200万股、832.95万股,分别被
姚振华守不住中炬高新了?
avatar斑马消费
06-01 08:33

李书福给汉马科技打“强心针”

斑马消费 范建 在汉马科技身上,李书福未能再现自己的“金手指”。 入主3年,这家重卡、商用车企业,不仅未能重现辉煌,反而业绩持续垮塌,在亏损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李书福决定,给公司直接注入新能源客车业务,打一剂“强心针”。 紧急注入资产 即便在李书福手中,主营重卡、商用车业务的汉马科技,也难逃销量垮塌、业绩下滑甚至连续巨亏的命运。 紧急关头,李书福决定通过资产注入的方式,给汉马科技打一剂“强心针”。 5月17日,汉马科技已披露《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拟向吉利四川发行股份,收购其持有的南充发展100%股权。 吉利四川的控股股东为吉利商用车集团,实际控制人为李书福。 南充发展成立于2021年4月,在本次交易之前,吉利四川将其6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车资产注入其中。就此,南充发展主营业务变成了新能源大中型客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产品涵盖了6米至12米各型号车型,燃料形式包含纯电动和氢燃料,可满足城市公交、公路客运、旅游大巴、单位班车等多种用途。 不过,从目前已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南充发展的报表并不太好看。2020年和2021年的净资产均为负,同期,营业收入分别为3951.99万元和5612.22万元,净利润分别为-805.91万元和-407.24万元。今年1-4月,收入为-732.36万元,净利润77.70万元。 对此,公司的解释是,以上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尚未进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调整。后续经审计的数据进行追溯调整之后,可能会与原始报表存在较大差距。 因南充发展的评估工作还没有完成,交易对价几何尚无定论,预计达到重大资产重组的标准。 对于汉马科技的本次资产重组,交易所方面也极为关注,于5月30日下发问询函,要求重点说明的,正是拟收购标的的质量。   汉马科技坠落 汉马科技原名“华菱星马”,其前身可追溯至1970年成立的马鞍
李书福给汉马科技打“强心针”
avatar斑马消费
05-31 08:32

千亿荣盛发展的生死赌局

斑马消费 杨柘 突然停牌、跨界新能源,荣盛发展濒临退市之时,开启一场生死赌局,9万多股东狂喜不已,也对这样一次“踩钢丝”,深深地捏了一把汗。 出险房企临时抱佛脚并非没有先例,*ST蓝光、*ST宋都等,此前都曾试图通过置入新业务,为保住上市地位增加筹码。 不过,这些匆忙之中抛出的自救大计,不是浅尝辄止,就是不了了之。 一家房企的转型,本应是在漫长的过程中找准靶心、行稳致远。特别是当下房地产行业低迷之时,如果自身或者控股股东毫无资源禀赋,难免会跌落马背。 广宇发展两年前成功切入新能源发电业务,在对的时间里选对赛道,更重要的是,控股股东鲁能集团有新能源业务储备、也有意接盘地产资产意愿。当时房地产行业,还不是那么水深火热,为这家区域房企的腾挪转型,留足了空间。 而今,政策与市场环境早已发生颠覆性变化,荣盛发展跨入与房地产主业关联性不大的动力电池领域,又有几分胜算?这是否只是一场缓兵之计? 艰难自救 国内房企继暴雷潮、违约潮之后,正在酝酿一场极尽残酷的退市大潮。新力控股集团在今年4月被联交所强制摘牌,开启房企退市的序章。 进入5月,多家A股房企无限逼近1元面值退市生死线,*ST蓝光、ST泰禾、*ST宋都以及*ST中天等一批房企的退市,已经板上钉钉。还有金科股份等一众房企,仍在退市前夜苦苦挣扎。 外界满心认为荣盛发展(002146.SZ)不至于走到退市的地步,因为公司近年一无暴雷、二无违约。但在今年3月20日,这家千亿房企同样撑不住了,因为美元债违约,一脚踏进出险房企行列。 违约之后,公司股价旋即暴跌,3月24日收盘跌破2元,之后一泻千里,至5月25日收盘跌至1.17元。 公司股吧里弥漫着的恐慌气氛令人窒息。直至5月28日晚间公司披露一则公告,才让投资者看到了一丝希望。 公司5月26日开市起停牌,拟发行股份收购控股股东荣盛控股持有的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38%股权。
千亿荣盛发展的生死赌局
avatar斑马消费
05-31 08:23

周杰伦概念股,巨星传奇的价值迷雾

斑马消费 陈碧婷 通过港交所IPO聆讯后,巨星传奇今日启动招股,将于6月上旬正式上市。 这家公司被市场所关注,多是因为周杰伦:其绝大部分业务与周杰伦相关,其他业务,也来自周杰伦的铁杆好友刘畊宏;周杰伦的妈妈、经纪人、最亲密的几个合作伙伴,都持有股份,或在公司任职。因此,它被市场称为“周杰伦概念股”。 然而,它的核心业务并不是影视娱乐,而是IP运营和新零售。通过周杰伦和刘畊宏等人的综艺节目、社交媒体培育IP,开发新零售产品,借助IP热度进行销售。 因此,巨星传奇这只新股,集合了明星、IP运作、新零售、直播带货、健康食品、影视娱乐等众多概念。 当你拨开这些云山雾罩的伪装,你会发现,这种看起来很完美的混装商业模式,犹如空中楼阁。能否持续拥有IP、维持IP热度?能否持续开发出爆款大单品?这种绝对轻资产模式背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只是创始人与周杰伦圈子的关系吗? 近两年,巨星传奇的业绩,已经较2020年的巅峰期下滑不少。 IP+新零售 2020年前后,一款名为魔胴咖啡的防弹咖啡产品,风靡市场。 防弹咖啡,是一种专为低碳水饮食而设计的高脂肪饮料,用以满足生酮饮食爱好者的脂肪/能量比率。 彼时,这个概念的市场普及度并不高,魔胴咖啡又属于新品牌、新产品,如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原来,这个品牌采用了典型的社会化营销方案,在周杰伦的综艺节目《周游记》中露脸,借助KOL和KOC在互联网特别是私域流量中开启网红之路,主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 一番操作之下,魔胴咖啡一炮打响。2019年上市,次年就实现331.5万盒的销量和3.33亿元的收入。此后,连续3年蝉联中国防弹饮料市场冠军,2021年市场份额达到25.6%。 这个大单品,让魔胴咖啡背后的巨星传奇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巨星传奇”)声名鹊起。 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一家经纪公司,或者影视娱乐类公司——实际上,这家公司创立早期,就是做综艺节目和演唱会,主
周杰伦概念股,巨星传奇的价值迷雾
avatar斑马消费
05-30 08:37

皇家西班牙人再降级,星辉娱乐雪上加霜

斑马消费 范建 万里之外的西甲赛场,牵动了A股市场的神经。 北京时间5月29日凌晨,皇家西班牙人未能在比赛中战胜对手瓦伦西亚,时隔3年,再度降级到西乙联赛。 这一消息,对于它的母公司、已连续两年巨亏的星辉娱乐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提前锁定降级 北京时间5月29日凌晨1点的这场比赛,对于皇家西班牙人来说极为关键,它决定了球队在下个赛季,还能不能继续留在西甲的赛场上。 如果战胜对手瓦伦西亚全取3分,西班牙人还可以在下一场对阵阿尔梅里亚的比赛中,奋力一搏,赢得保级的希望。但是有着“白色幽灵”之称的瓦伦西亚,没有给西班牙人这个机会。 开局第38分钟,瓦伦西亚先进一球,不过,仅两分钟之后,西班牙人就凭借蒙特斯的一记冲顶扳平比分。 下半场易边再战,瓦伦西亚门将扑救失误,西班牙人前锋布雷思韦特捡漏,将皮球挑射入门帮助球队2-1领先。 比赛第77分钟,西班牙人原本有望进一步扩大比分优势,但因冲撞门将在先,进球被判无效。 遗憾是的,西班牙人未能将优势保持到终场。第92分钟,瓦伦西亚16号利诺一记劲射,将比分扳成了2-2。 这一结果,瓦伦西亚可以接受,西班牙人保级的希望则彻底破灭。 万里之外的西甲联赛,不仅牵动着中国球迷,也在影响着A股市场,因为,皇家西班牙人的东家是创业板上市企业星辉娱乐。 昨日上午,星辉娱乐(300043.SZ)第一时间披露了这一不太好的消息。在西甲2022-23 赛季前37轮的角逐中,西班牙人以36积分位于联赛积分榜第19位,提前一轮确定降级,下赛季将征战西乙联赛。 按照相关规定,西甲联盟将在下个赛季支付给公司不低于1700万欧元降级援助金。可是,受球队降级的影响,下赛季俱乐部转播收入、商业赞助、门票会员、周边商品的销售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俱乐部降级后,如产生球员转会,且未来赛季无法回归西甲,将面临收入规模和球员价值下降等情况,存在商誉减值风险。  
皇家西班牙人再降级,星辉娱乐雪上加霜
avatar斑马消费
05-30 08:33

阿里、京东、美团们,花大代价“回暖”

斑马消费 任建新 近日,互联网行业,冰火两重天。 随着各大互联网巨头2023年一季报的披露,捷报频传。5月26日晚间,拼多多发布2023年Q1业绩,收入376.37亿元,同比增长58.2%,而市场预期为319.81亿元。业绩发布后,公司单日股价大涨18.99%。 在此之前,各大主流互联网巨头们纷纷交出了2023年一季度成绩单:腾讯控股重回高速增长;阿里巴巴扭亏、大赚235.16亿元;京东、美团扭亏为盈;快手难能可贵地保持了整体增长,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阳光背后,阴影犹在。 各大行业面临“存量时代”,互联网巨头们春江水暖鸭先知,最先感知到危机。腾讯控股和拼多多,确实靠着海外市场重新寻回了增长动力。但是,阿里巴巴、京东、美团们,为了提升业绩表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以增长换盈利,对生态链内的合作伙伴进行压榨,甚至是对内部人下手,把裁员说成是优化,以及“毕业”和“向社会输送人才”。 所以,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等,财报披露后,不仅没有迎来掌声,反而一片冷清,阴跌数日。 当大家以为互联网巨头们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此前一直卯着一股劲准备重回王座的阿里巴巴,也曝出了各大业务线优化人员的传言。 此时此刻,到底是黎明前的黑暗,还是那漫长的钝刀割肉的中局? 难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网民数量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6%,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 互联网存量时代的危机,陆续在各行各业上演。电商平台活跃用户此消彼长,短视频用户早就不够分了,连游戏行业的用户红利期也彻底结束——2022年,中国市场游戏玩家总量由上年6.66亿的峰值回落至6.64亿。 无论是BAT,还是新一代王者TMD或TMP,都曾在这场全行业的危机中感受过增长瓶颈。但是,短暂的调整之后,腾讯控股(00700.HK)和拼多多,率先找到了新的增长动力。 以《PUBG MOB
阿里、京东、美团们,花大代价“回暖”

“举报门”和长城汽车的焦虑

斑马消费 范建 上周,长城公开举报比亚迪,犹如一记晴空霹雳,震惊了汽车圈。 一个是燃油车时代的SUV之王,一个是新能源时代的电车之王。曾经,它们还互赠商标,成就了同行之间的一段佳话。 长城汽车的举报是否准确,需要有关部门对比亚迪的进一步调查。 摆在长城汽车面前,更紧迫的任务是,从燃油车向新能源的转型,它已慢了半步。过去,戴在它头上的王冠,已转移到了比亚迪头顶。 这是一场关于王者的战争。 公开举报比亚迪 同行公开举报同行的新闻,已很久没有出现过了。上一次,较受关注的事件,发生在格力和奥克斯之间。 2019年6月10日,格力电器通过公司官微,发布《关于奥克斯生产销售不合格空调产品的举报信》。称接消费者反馈奥克斯空调便宜但耗电量大,于是,格力电器经过其实验室检测发现,奥克斯空调部分型号的产品,宣传和标称的能耗值与实际差距较大。而后,格力电器将部分奥克斯空调委托第三方检测,结果为能效比和制冷消耗功率均为不合格。 对此,奥克斯第一时间发布声明,称格力的举报纯属恶意诋毁,属于明显的不正常竞争。 到2020年4月,格力对奥克斯的举报终于尘埃落定。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就奥克斯空调利用能效标识进行虚假宣传案作出行政处罚,责令整改并罚款10万元。 同行最了解同行,一旦站出来公开举报,基本上一举报一个准。 这一次,举报发生在长城和比亚迪两大民营汽车巨头之间。 5月25日,是比亚迪宋DM-i冠军版发布的日子,就在发布会召开前几个小时,长城汽车官微发布声明,称其已于4月11日,向国家有关部委递交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宋 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常压油箱对应的为高压油箱,两者的核心差别,就是成本以及碳排放。 对于长城汽车的举报,比亚迪两个小时后声明回击,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常竞争,称长城汽车的检测程序不规范、检测结果无效,并欢迎有权部门随
“举报门”和长城汽车的焦虑

小鹏汽车,悬了!

斑马消费 范建 在中国头部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居然成了掉队最远的那一个。 5月24日,公司Q1业绩披露,疲态尽显。销量和收入大幅萎缩,甚至又回到了3年前的负毛利率时代。 小鹏汽车在造车新势力中最早成立、产品最先量产交付,也在2021年率先跨过10万辆年交付,高居造车新势力榜首。 如今,它与同行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真的,有点悬了。 Q1业绩拉胯 小鹏汽车再一次让外界和投资者失望了。公司2023年Q1业绩,可谓惨不忍睹。 此前,市场预估,小鹏汽车Q1的营收约为42.2亿元、净亏损18.98亿元。等到5月24日业绩披露,没有惊喜、只有惊吓。 今年前三个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3亿元,环比下降21.5%,同比降幅更是达到45.9%。净亏损远高于市场预估,达到23.4亿元,与去年Q4的-23.6亿元基本持平,与上年同期的-17.0亿元相比,亏损额进一步加大。 目前,中国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均处于跑马圈地、前期投入、扩大规模的爬坡期,烧钱换市场是主流。可是,当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整体向上的市场中,烧钱也换不来规模增长时,其成长性就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导致小鹏汽车收入下降的直接原因,就是它的车子卖不动了。 从2022年Q1开始,小鹏汽车持续5个季度交付量环比下滑,到今年Q1,单季交付量已仅剩1.82万辆,环比下降17.9%,同比几近腰斩。 去年10月,由特斯拉发起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战中,小鹏选择了跟进。今年1月,小鹏汽车宣布调整旗下G3i、P5、P7等车型的价格体系,起售价分别降至14.89万元,15.69万元和20.99万元,最大降幅约为13%。 即便这样,仍无法挽救销量,进一步危及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原本,经过多年的发展,头部造车新势力,已告别了亏本卖车的阶段。可是,小鹏汽车居然开了一把倒车。今年Q1,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下滑10.5个百分点,仅有1.7%,汽车销售毛利率更是又
小鹏汽车,悬了!

中国啤酒,终于有了新故事|啤酒新周期③

斑马消费 杨伟 中国啤酒市场,此前10年,没有新故事。 当行业大并购随着增量时代的终结而结束,占据八九成市场份额的五大巨头,忙着摆脱2013年开始的行业逆周期,其他中小型玩家夹缝生存,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当这一轮以高端化为主线的啤酒行业复苏逐步见效,啤酒行业的高溢价,让“旁观者”们看到了市场机会,纷纷投身其中。 精酿啤酒站上C位,鲜啤借场景消费崛起,海底捞、海伦司、盒马鲜生等渠道商以供应链模式切入,啤酒市场呈现出了小规模的“百花齐放”。 啤酒中的精酿,能否达到白酒中酱酒的地位?鲜啤如何突破自己保质期和销售半径的天花板?供应链模式会不会重构啤酒行业生态? 这些新故事的轮番上演,虽然短期内无法改变行业格局,但它们,正在试图影响啤酒业潮水的方向。 精酿崛起 精酿啤酒是一个与工业啤酒相对的概念。纯麦芽长时间发酵,形成较高的麦汁浓度,保证啤酒浓郁的风味。 精酿概念在中国的普及,始于2012年前后。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中国啤酒产量2013年登顶后连年下滑,给精酿腾出了部分市场。 那时候,消费者们厌倦了国内工业化“啤水”的口感,市场需要一条鲶鱼来激活,精酿啤酒和进口啤酒的小高潮降临了。 行业数据显示,2013年-2020年,精酿啤酒消费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35%,与啤酒行业大盘背道而驰。最近两年啤酒行业复苏,也是精酿一马当先。 最近几年,数千家企业涌入精酿赛道,跑出了众多精酿品牌,如牛啤堂、熊猫精酿、高大师、大跃等,其中,最出圈的,当属精酿+新零售概念的优布劳。 资深啤酒爱好者李庆游历欧洲,被当地啤酒的口感折服,在全球知名啤酒生产企业克朗斯的支持下,2013年底在河北邯郸创立优布劳。 短短几年,优布劳以“精酿啤酒屋新零售开创品牌”的姿态,席卷全国的烧烤店和小龙虾馆,已在全国800个城市及区县开设2000多家门店。 这几年,一级市场消费投资相对低迷,但精酿啤酒仍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热门赛
中国啤酒,终于有了新故事|啤酒新周期③

赢得互联网出海的第三次胜利,中国手游是如何做到的?

斑马消费 任建新 继短视频社交平台Tiktok、跨境电商平台Temu之后,中国互联网已凭借游戏,赢得了出海的第三场胜利。 《原神》、《Puzzles & Survival》、《绝地求生:刺激战场》等作品在全球持续火爆,腾讯、网易、米哈游、三七互娱等中国游戏厂商合力,拿下了23.2%的海外市场份额。 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在未来的产业马拉松中,中国的游戏巨头们准备如何续写传奇? 中国游戏大航海时代 中国科技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激荡往事,正在海外市场重演。 字节跳动孵化的短视频社交平台Tiktok,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世界范围内访问量最大的互联网站点,全球日活突破10亿,市占率超过Facebook、Twitter等主流社交平台。 电商黑马拼多多反超阿里巴巴、京东之后,便将海外市场视为自己的下一个增长点。凭借“拼低价、拼流量、拼运费”的看家绝活,Temu一经推出便成为美国下载量最高的应用程序。 短视频、电商成功出海之后,聚光灯转向中国游戏行业。 米哈游的《原神》在海外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带动了中国游戏行业的全面出海热潮,海外市场刮起了一阵中国游戏风。 腾讯的《PUBG MOBILE》(绝地求生:刺激战场)、《使命召唤手游》,三七互娱的《Puzzles & Survival》、《云上城之歌》,莉莉丝的《万国觉醒》,齐齐成为海外市场的现象级作品。 2020年上线的《Puzzles & Survival》,在全球市场多点开花,截至2022年底的累计流水超过60亿元。 要知道,网络游戏是纯粹的“舶来品”,2001年盛大引进《传奇》,才算是中国游戏市场的开端。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游戏行业历经模仿时代的学习与本土时代的沉淀之后,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东风”足以抗衡“西风”,顺势跳入全球市场的星辰大海。 毕竟,那里拥有的游戏玩家规模达到30亿,是中国市场的5倍,市场规模高达1600
赢得互联网出海的第三次胜利,中国手游是如何做到的?

谁能成为中国版啤酒之王?|啤酒新周期②

斑马消费 杨伟 2022年,白酒、红酒、黄酒集体向下,只有啤酒产业实现了整体增长。本土啤酒三巨头,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业绩全面大增。这种稳步复苏的节奏,一直延续到了今年。 啤酒的新周期,终于如约而至。 中国早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市场,五强争霸相当热闹。但是,依托于这个巨大市场而成长起来的本土头部玩家们,仍未形成世界性的影响力。 将来,如有可能,谁能成为中国版的啤酒之王,代表中国啤酒征战全球?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高端化 中国啤酒产量2013年见顶后,持续下滑,2020年跌至谷底,近两年虽有所回升,仍然比巅峰期降了三成左右。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呈现出了整体下降的趋势。 这几年啤酒行业的业绩增长,多亏了高端化。 一方面,中低端产品被高端化的产品取代。此前多年,高端啤酒市场主要由外资啤酒百威英博、嘉士伯、喜力等品牌把持。近年,本土啤酒开始发力。 以销量最大的品牌雪花啤酒为例,早年畅销大江南北的大绿棒子,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纯生和精酿。很多终端能够买到的最便宜的雪花啤酒,居然就是勇闯天涯。 另外,整体性的提价,近几年时有发生。仅在2022年,华润啤酒、青岛啤酒、嘉士伯等主流厂商纷纷提价,中高低档均有所涉及。勇闯天涯出厂价提升0.5元左右,崂山啤酒零售价从3-4元提升至5-6元,乐堡、重啤、乌苏提价3%-8%,等等。 就在前几年,中国啤酒市场的产品价格稳定在3-5元区间,如今,已经整体进入了6-8元价格带。 甚至,巨头们纷纷推出千元啤酒,华润啤酒的“醴”,青岛啤酒的“一世传奇”,百威啤酒的“大师传奇”,都是为了继续突破价格天花板。 中商产业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我国高端及超高端啤酒消费量有望由2013年的59万千升增长至2023年的102万千升,年均复合增长率5.6%,与行业大盘逆势而行。 高端基础雄厚的青岛啤酒,2022年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增长5%,远高于
谁能成为中国版啤酒之王?|啤酒新周期②

千亿金科,走向重整?

斑马消费 杨柘 曾经的千亿级房企、中国房地产企业TOP 20的金科股份,也走到了被供应商、债权人申请重整的地步。 虽然公司债务和流动性压力都较大,但是否有重整的必要性?是否想通过重整,来逃废债、损害债权人及中小股东合法权益? 以上,都是交易所下发关注函,发出的质问。 被申请重整 5月23日,金科股份(000656.SZ)披露公告称,收到重庆端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发来的《告知函》。端恒建筑认为,金科股份虽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其作为上市公司,仍有一定的重整价值,故向重庆五中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 端恒建筑成立于2018年,主要从事建筑相关业务。该公司设立之后,就成为了金科股份旗下子公司地产项目重要的建筑施工供应商。工程款的结算方式为商业承兑汇票,承兑人是金科股份。 截至目前,端恒建筑合计持有金科股份开具的商业承兑汇票约2800万元,金科股份未按期履行承兑义务,多次催收仍未承兑兑付。 一般情况之下,债权人对债务人索要欠款,多是先催收、再起诉,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才会对债务人申请重整。可从金科股份披露的重大诉讼、仲裁等案件中,并没有端恒建筑与公司的债务纠纷案。 对于公司被申请重整,金科股份似乎也是欣然接受。其表示,重整是市场化、法治化化解风险的有效措施,公司将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积极支持、强力推动重整工作。 对于这一突然而来的重大事项,交易所第一时间下发关注函,要求说明端恒建筑对公司申请重整的依据是否充分、是否合理合规?要求核查并说明,端恒建筑是否与公司存在关联关系或可能造成利益倾斜的其他关系?其向法院申请对公司实施重整,是否受到利益相关方驱使,使公司通过重整来逃废债、损害债权人及中小股东合法权益? 昨日,金科股份股价再度大跌4.46%,收于1.07元/股,无限逼近1元生死线,总市值仅剩57.13亿元。控股股东金科控股已拿出增持计划,拟在未来6个月内,出资
千亿金科,走向重整?

外资啤酒向下,本土啤酒向上|啤酒新周期①

斑马消费 杨伟 盛夏将至,又到了畅饮啤酒的好时光。 当你在烧烤店、龙虾馆觥筹交错,应该能发现,本土啤酒的档次上来了,原来踩箱喝的大绿棒子见不到了,各种纯生、原浆、精酿、鲜啤大行其道,价格也相当“感人”。 原本还端着架子的外资啤酒们,低下了头。每部《速度与激情》都会出现的科罗娜,过去在进口超市卖到十几块,现在电商渠道10块钱能随便买两瓶。 这种在终端市场的价格转换,正是中国啤酒市场攻守易形的缩影。 这几年,外资啤酒在中国市场颓势明显,百威英博销量下滑,嫡系公司珠江啤酒也业绩下降;嘉士伯中国业绩增速远低于同为五大巨头的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恐怕还会被兰州黄河、西藏发展等合作公司拖累。 中国啤酒行业越来越清晰的国产替代故事,是如何发生的? 外资啤酒颓势 啤酒,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品。在中国,与白酒和黄酒不一样,啤酒算是标准意义上的“舶来品”。 1903年,一名德国商人和一名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这也算是中国啤酒行业的开端。 上世纪80年代前后,百威英博、嘉士伯、喜力等国际啤酒厂商先后进入中国市场,以高端的品牌定位,对当时的中国啤酒行业形成降维打击。之后,更是开启杠杆机器,大规模布局中国市场。 本土啤酒“一城一啤”的低水平均衡状态,在外资啤酒的胡萝卜加大棒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当时的很多地方啤酒品牌,结局只有两个,被外资收购,或者被打垮后收购。 数年攻城略地,外资啤酒逐步形成了自己稳定的势力范围:百威英博携手哈尔滨啤酒、雪津、双鹿等品牌,在东北、中部保持市场强势地位,其战略投资的珠江啤酒,重点布局珠三角;嘉士伯联合一众小弟,重庆啤酒、山城、乌苏、大理、西夏,以及投资的黄河、拉萨等品牌,稳坐西南和西北市场。 特别是高端啤酒市场,此前数年被百威、嘉士伯、喜力等牢牢掌控,这些外资厂商赚得盆满钵溢,基本没雪花、燕京什么事。 但是,这几
外资啤酒向下,本土啤酒向上|啤酒新周期①

金发拉比快刀割韭菜

斑马消费 陈碧婷 无论业绩如何下降、股价如何震荡,都阻挡不了金发拉比大股东减持的步伐。 从2021年的医美概念,到2022年的抗菌、抗病毒面料,每有利好消息刺激股价,公司大股东都会毫不手软地减持。 昨日,金发拉比控股股东、董事长林浩亮的上一轮减持计划完成,是否会有新一轮减持到来? 高位套现7000万 昨日午间,金发拉比(002762.SZ)公告披露,控股股东、董事长林浩亮,又完成了一轮减持计划。按照此前多年的规律,新一轮减持或将拍马到来。如果有新的利好消息刺激股价,金发拉比大股东的减持,绝对不会手软。 刚刚完成的这一轮减持,就是如此。期间,正逢市场炒作抗菌面料,金发拉比搭上了这趟顺风车。 2022年10月28日,林浩亮披露减持计划: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以大宗交易减持金发拉比不超过1416.1万股(占总股本的4%);以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708.05万股(不超过总股本的2%)。 从当年12月22日起,林浩亮密集通过集中竞价减持,最低价8.63元、最高13.85元,顶格完成2%股权减持,合计套现超过7000万元。 最先加入“抗病毒面料”概念的,是金发拉比的童装同行安奈儿。2022年7月,该公司就开始布局具有抗菌抗病毒功能的面料。安奈儿先增资研发子公司,再通过子公司与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合作研发电子束接枝改性面料。又以股权合作的形式,参与抗病毒抗菌功能纺织面料的研发。 当年10月,这款具有抗菌抗病毒功能的面料,通过了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检测。很快,公司与深圳市校服行业协议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望将该新型面料,率先在学生的校服上推广。 过去,在资本市场无甚存在感的安奈儿,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11月18日,启动股价飙涨模式,11个交易日拿到9就涨停板,短短半个月,股价累计上涨超过127%。 看着安奈儿股价狂飙,金发拉比的投资者不淡定了,在投资者交
金发拉比快刀割韭菜

无糖茶竞速搏未来

斑马消费 陈晓京 夏季饮料消费旺季还没到来,终端饮料冰柜的饮料柜就已变了天,“冰红茶们”一统江湖的时代,被无糖茶饮料撕开了一道裂缝。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无糖茶终于站上C位。这除了Z世代、00后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还有饮料厂商除苦涩、提升口感的努力。 相较多年前运用代糖遮掩苦涩,随着冷萃、慢沏等技术的运用,已经很容易达到消费者所期待的“天然无添加”和“有茶味”。 无糖茶一跃成为软饮赛道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启动了无糖化浪潮下的新一轮饮品行业大竞速。 兴起 无糖茶,也叫原味茶或者纯茶,是添加茶叶相关物质,譬如茶多酚、茶原液等,制造而成的茶饮料。 国内市场最早出现的一款无糖乌龙茶,由三得利于1997年推出。 三得利是世界三大烈酒集团之一,1984年进入中国市场,除了酒类、食品等业务之外,还计划开拓茶饮料业务。不过,这款寄予厚望的乌龙茶推出后,未能收获良好效果。 在上世纪末含糖饮料、碳酸饮料大行其道的市场背景下,三得利乌龙茶初涉市场,未免不是一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试探。 继三得利之后,康师傅、统一、可口可乐等先后推出无糖茶饮料,为避免“翻车”,这些企业同时推出了含糖或低糖版本。 但这些努力,也没能打动喝惯了甜味饮料的一代。 2011年成为无糖茶的转折点,中国本土企业正式开启无糖茶的进击之路。当年,农夫山泉推出东方树叶系列、天喔茶庄推出金普洱、金红袍及金观音系列无糖茶。 市场对东方树叶不太友好,甚至评价这是一款难喝的饮料。早已被甜蜜素、阿斯巴甜等甜味剂驯服舌尖的消费者,哪里会这么容易被无糖茶俘获? 于东方树叶来说,注定这是一个漫漫长夜。 至少在2015年前,无糖茶饮料因为口感、定位以及价格等多重因素,没有得到市场普遍认可,几乎被打入冷宫。 在漫长的探索期里,不少企业产品前赴后继,统一“茶里王”退出大陆,天喔无糖茶消失,更多的产品悄无声息。 不过,饮料企业利用无糖茶向市场不断试探,这一细
无糖茶竞速搏未来

返利科技兴也返利网、衰也返利网

斑马消费 任建新 开篇想先问一个问题:有多少人曾经用过返利网?现在还有多少人仍在用? 就靠着它,中彦信息借壳昌九生化,变身返利科技。 可是,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个业绩承诺期,中彦信息业绩均不达标,14名原股东面临巨额业绩补偿。 当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逐渐消失,返利网线上导流业务的前景,日渐暗淡。 业绩不达标 因子公司中彦信息2022年度的业绩未能达标,包含控股股东上海享锐在内的14名股东,将向上市公司返利科技进行业绩补偿。 上周,返利科技(600228.SH)年度股东大会已通过一系列议案,将以1元对价,回购14名业绩补偿方应补偿的股份,并按相关规定以予注销。 返利科技原名昌九生化,早在1999年,就登陆了上交所主板,是一家老牌上市公司。其主营为化工品丙烯酰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上市后,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经历过多次变更。从江西国资到赣州国资,最终于2019年,投入到北京市文资管理中心怀中。 期间,昌九生化命运多舛,陷入到戴帽、摘帽、再戴帽、再摘帽……的恶性循环中,始终在保壳的生死线上挣扎。 长期浸淫A股的老股民应该还会记得,就是这样一家“A股不死鸟”,曾在2013年,酿成了A股两融爆仓第一惨案。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上升,以及化工行业集中整治导致的下游客户开工率下降,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昌九生化盈利能力不断下滑。 公司急需一个能持续盈利的新业务续命,而葛永昌控制的中彦信息,正在寻求一个曲线登陆A股的机会。多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2021年初,昌九生化发行股份+现金,以36.1亿元对价,收购中彦信息100%,增值率337.92%。同时,将原化工业务资产,作价7072.31万元,与中彦信息等值部分进行置换,将其置出上市公司。 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由丙烯酰胺变成第三方在线导购平台。上海享锐成为控股股东,“80后”葛永昌成为实际控制人。公司由昌九生化
返利科技兴也返利网、衰也返利网

茶饮料市场无限内卷

斑马消费 陈晓京 在中国饮料发展史上,茶饮料资历最浅。从早期利用糖分和花香掩盖茶汤的苦涩味,到现在无添加的纯茶饮料成为风口,不过十来年时间。 纯茶饮料兴起,缘于更多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市场规模随之疯长。 据益普索lpsos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即饮茶市场规模达千亿元。其中,纯茶饮料占比超过14%。 在这一细分领域,老牌的可口可乐、农夫山泉、康师傅、统一企业中国,新兴的元气森林、喜茶等争相涌入,赛道越来越热闹。 尽管纯茶饮料饮用便捷,并不为嗜茶人士解决痛点,而是为年轻用户,提供一种区别于矿泉水的平替品。 纯茶饮料上场,恐怕矿泉水要慌了。 冰红茶们 如果要问谁是中国本土第一款茶饮料?恐怕非旭日升冰红茶莫属。 1993年,还是碳酸饮料称霸的时代,河北旭日集团推出旭日升冰红茶。中国本土包装即饮饮料,首次与茶有了关联。 虽说它叫冰红茶,但只是添加了茶粉,本质上还是一款碳酸饮料。它没有茶的苦涩味,独特口感让人痴迷。 河北旭日启动轰轰烈烈的市场推广,相继请来羽泉、刘德华等代言,销售几乎一年翻几个山头。 据公开数据,1995年,旭日升冰红茶销售额达5000万元,到1998年销售规模飙升至30亿元。2000年,旭日升已占到中国茶饮料市场70%的市场份额。 为满足市场需求,河北旭日启动OEM模式,解决了供需矛盾,但隐藏的风险旋即让企业跌入悲惨境地。 2007年,在市场受挫、人事地震以及债务危机等一连串事件后,公司宣告破产。 碳酸+茶的概念让旭日升走向高光,最终昙花一现。 康师傅、统一企业中国1998年进入茶饮料领域,才真正推动茶饮料成为仅次于碳酸饮料的第二大品类。 两家企业先后推出冰红茶产品,在产品中,按比例添加了茶多酚原料,利用糖分、果香及花香,将茶的苦涩味调整到年轻一代容易接受的程度。相比碳酸饮料,好喝多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家的冰红茶产品,从高线城市渗透进乡村小卖部,此消彼长,形如
茶饮料市场无限内卷

黄酒的困境几乎无解

斑马消费 陈碧婷 如果你问一个北方人,黄酒是什么?他们的认知是,吃大闸蟹时能祛除寒性的酒。当你带着这个问题去广东,答案更“清奇”,他们通常把黄酒当料酒来用。 这就是黄酒这个品类最大的尴尬——走不出江浙沪。近年来,黄酒品牌们针对这个痛点,试图以年轻化和高端化为抓手突破藩篱。 但是,该做的都做了,仍一直扶不起来。三大黄酒上市公司原地踏步十几年,行业规模连年下降,原因何在? 困在江浙沪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民国时期曾是中国人的主流饮用酒,彼时白酒还“上不了台面”。 然而,由于定位不清晰、产业性价比低、缺乏品牌故事等原因,黄酒快速没落,规模远低于白酒和啤酒,甚至不如红酒。 近年来,黄酒产业痛定思痛,寻求年轻化和高端化的转型。可从整体业绩表现来看,转型并不顺利。 2022年,黄酒三巨头,古越龙山净利润微增0.7%,会稽山同比下滑48.98%,金枫酒业虽然业绩增长了125.76%,但那只是因为上年亏损,去年扭亏为盈赚了500万元,业绩表现同样不容乐观。 从更长远的周期来看,最近的十几年时间,黄酒三巨头规模原地踏步,业绩不温不火,几乎没有成长性。 今年以来消费复苏,白酒、啤酒等行业的业绩均有所恢复,黄酒企业却越陷越深。 2023年Q1,古越龙山营收同比下降9.17%,净利润同比下降14.71%;会稽山净利微增,营收微降2.03%;金枫酒业营收同比下降32.88%,账面净利润暴增3748.2%,却并不值得兴奋,这主要是因为收到了一笔高达2亿元的房屋征收补偿款。 头部企业的表现已如此拉胯,整个行业更是难掩颓势。中酒协数据显示,2022年黄酒产业完成销售收入101.6亿元,同比下降20.1%;利润12.7亿元,同比下降24.3%。这已经是黄酒产业2019年的短暂复苏后,连续第三年出现销售收入和利润的下滑了。 难道,黄酒产业这几年的努力,白费了吗?   年轻化受阻 同白酒一
黄酒的困境几乎无解

笑果文化完“诞”了?

斑马消费 陈碧婷 集合了一批最会耍皮子的人,笑果文化最终跌倒在嘴皮子上。 前几天,脱口秀演员HOUSE,在线下演出中的一句不当言论,不仅断送了自己的脱口秀之路,也将李诞和笑果文化推上了风口浪尖。 短短数年间,笑果文化以李诞为核心,聚拢了国内最优秀的一批脱口秀演员,在资本的助攻之下,将脱口秀产业化,成为最受市场关注的新兴内容制作公司。 没收百万违法所得和罚款千万,都不是太大问题。线下演出被叫停以及整顿,将对笑果文化意味着什么?恐怕,现在李诞也很难明确回答。 演员 在中国,最早讲脱口秀的,肯定不是笑果文化。但它合适的时间、聚拢了一群合适的人,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将这种文化形式推向了高潮,通过产业化的运作,把脱口秀变成了一个行业。 在笑果文化之前,中国真正能称得上脱口秀演员的人,屈指可数。有一个上海男人,曾靠讲脱口秀红极一时,并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流派。后来,他也是再一片争议之声中,隐入烟尘。 经过多年运作,笑果文化打造出了一条脱口秀产业链。 通过互联网视频节目,吸引用户、吸收流量、增加曝光度,借此,培养和吸纳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粉丝基础的脱口秀演员。这些成熟的脱口秀演员,又不断地上各种电视、视频节目,提高节目和演员对商务的吸引力,最终变成了公司的收入和利润。 在线上运作之外,笑果文化还通过线下脱口秀剧场的表演,不断锻炼演员、打磨段子,增加与粉丝的互动,增加粉丝粘性。在李诞看来,线下演出是公司的根基。 在笑果文化的《脱口秀大会》中,出场的几乎都是公司的脱口秀演员,当然,也有通过线下开放麦发掘的新人。新人们一旦通过节目走红,基本都会签到笑果文化旗下,形成了演员梯队。 所以,要说笑果文化是脱口秀造星工厂,也不为过。在这家拥有数百员工的公司,集合了全中国最会“耍嘴皮子”的一群人。最终,问题也就出在了嘴皮子上。 最近几天,笑果文化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旗下脱口秀演员HOUSE,在演出中
笑果文化完“诞”了?

徐翔与华丽家族撕破脸

斑马消费 杨柘 从忍无可忍到公开炮轰,私募一哥徐翔和华丽家族的纠葛,充斥着浓浓的火药味。 恢复自由两年来,徐翔刻意保持低调,但在捍卫自身权益这件事上,不惜再次登上热搜。 股吧里的中小投资者对此纷纷叫好,他们和徐翔有着一致的想法,希望公司早点剥离房地产业务彻底转型。 多年前,徐翔控制的泽熙系曾两次“助力”华丽家族,但身为二股东,并未进入董事会。 这次意在进入董事会、监督公司向新兴高科技行业转型的临时提案,几经辗转,最终还是被挡在了股东大会门外。 在昨日举行的2022年度股东大会上,泽熙增煦委派代理人参会,对提交审议的21项议案,均投出反对票。 徐翔、泽熙系与华丽家族的这道裂痕,已经越来越大。 昨日晚间,上交所向公司下发《监管工作函》,要求说明公司对本次股东大会议案均未获通过的具体原因等,及时回应投资者关切,同时要求泽熙增煦发表言论审慎客观,不得误导投资者。 公开炮轰 昨日,华丽家族的2022年度股东大会上,充斥着呛人的火药味道。泽熙系委派的代理人当场质问,同时提出多种质疑,公司高管一一回应,滴水不漏。 在徐翔公开指责华丽家族,引发汹涌如潮的舆情后,公司似乎有意避免再次被市场放大。 徐翔日前罕见地接受媒体采访,对华丽家族业绩缩水、股价暴跌,实在是忍无可忍。 这一句“忍无可忍”后,华丽家族在5月16日涨停。 截至目前,泽熙增煦持有华丽家族5.62%股权,为第二大股东。持股市值高峰时期超过20亿元,目前仅剩2亿元左右。 4月底至5月上旬,泽熙增煦与华丽家族(600503.SH)方面有过多次沟通,在5月4日向公司递交要求增选董事的提案,并在17日举行的股东大会上投票表决。不料,被上市公司以补充材料等理由退回。 5月17日盘前,公司披露澄清公告,认为泽熙增煦所持公司股权被冻结,且在过去7年多时间里没有行使过表决权,提案存在一定瑕疵,因此不对其提出的临时提案予以公告。 受此影响,公司昨
徐翔与华丽家族撕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