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的隐形代价

互联网怪盗团
2022-09-30

这一两天大家都在聊保研。我也是两个月前开始研究保研这个现象的。

我大概看了50篇左右媒体平台上的保研经验分享,跟纠结于保研的十几位同学和家长聊过。我会发现几乎没有人不想保研!它在目前学生的几条路里是最顺其自然,不用额外付出什么的道路了。比考研、考公省力,比出国省钱。明摆着就是人生的最优解了。但保研的过程其实存在很多隐形的代价。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劝退大家不要保研。 我真正希望带给大家的价值,是不仅能看到保研的好处,也能知道这个过程中的代价,做充分知情的选择,这样你才能走得更加坚定,更加有所准备。

01

很多人过上每个学期都是高三的生活

保研最关键的指标就是学习成绩,对人的要求是不能放松、不能犯错,很多人过上了每个学期都是高三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一旦大一基础课有几门考不好,后面拉回来就很难(有人算过,如果大一GPA 3.0大二大三就算可以稳步提升,到大四也很难刷到3.5以上)。很多人都会进行严格的GPA管理,比如只选能给满G的课,如果发现这门课考试不给满G,就果断退课。都学自己擅长的、有把握的东西,以拿高分为目标。

其实我们来到大学,是希望拥有探索的自由,成为自己的主人的,学校也非常卖力地鼓励学生去探索。你去听每一所学校的开学典礼演讲,大儒写给学生的信,都在呼吁要去探索。

但真实的大学生活里,没有几个人敢拿GPA开玩笑,特别是在天然就很卷的头部学校。这也就意味着很少有人去为了探索自己的边界学习很有挑战性的课;很少有人去扩大选课的面,去了解全新的世界和尝试无法给保研带来加分的事情。

我认识几个很可爱的实习生,大家都不满足于只是在学校里埋头学习,可是,每次我们想要干点什么就被一轮一轮商赛,建模大赛,挤压得没有时间了。我看到的是大家有探索的心,但是空间早已被不得不做的事情挤压掉了。而且还不能犯错,我的一个朋友,大一到大三的保研季之前,成绩都很好,大三下学期为了填写海量的保研夏令营资料,学习成绩从前10下降到了14名,从稳稳保研,变成了“保研边缘” 。她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是没有变化的,只是被占用了一些精力,就让自己在保研中变得如此被动。最后可能是本校保不上,只能在排名不如本校的项目里选了。最后算是惊险上岸吧。

保研似乎不允许人有哪怕一点点小小的失误。 

这可能意味着一个人18-20岁,都要过得谨小慎微,一刻不能放松,更不要说什么探索和冒险了。 好像是保研的人为了延长2-3年待在校园的机会,把原来的大学生活前三年兑换成了高三,这样真的划算么?人早晚要毕业的,早晚会进入工作中,背负责任、背负命运。能够浪、能够冒险又不会付出巨大代价的大学生活就在谨慎的舒适区里过三年、四年真的是最佳解么? 

02

保研是一场大型博弈

保研,看似明确,但背后有很多深不可测的变化,你需要有强大的内心。 

我问过一个研究了保研很多年的人,他说:保研看似标准简单(成绩最重要),但是因为各个学校担心被鸽,一旦招不满或招不到好学生,招生老师和领导都会被批,所以各个学校就会设计各种套路降低自己的工作表现风险,比如只招一个名额却给10个夏令营通过,比如一开始说夏令营优秀就没问题,但后面又要参加免推、免推也通过后还要再面试一次、再面试完是不是就能确定录取,问招生老师,招生老师也说后续政策还不确定……一个学生从大三下开始要面对好多学校的这些各式各样的变数。所以这时候看,留学申请反而是标准更简单,因为西方招生的理念、方法是比较成熟且固定的。 

我才意识到,保研意味着三层博弈: 同学之间的博弈, 学校和同学的博弈, 学校之间的博弈。 

普通保研学生至少会经历三个情绪的崩溃点: 

1. 能不能拿到保研资格,对保研边缘同学是巨大的未知数;

2. 三层博弈中,每个同学为了防止被鸽,都做了海王(报超级多的学校)学校为防止被鸽,政策变幻莫测,有人拿到了优营也不算数,变成一张废纸;

3. 最后的结果可能很魔幻。很多同学最终虽然拿到保研offer, 但学校或者项目的名气还不如自己的本科。 回头看自己三年的努力,就会觉得特别的不值得。

有同学告诉我,哪怕是出录取结果的最后一刻,都是博弈:

三年坎坷一路走来,你可能还要面临生死15分钟哦。 

学校是在为难你么? 

不,学校也很难。要公平,本校外校一碗水端平,要招到尽量好的人,不要被鸽。 要应对相应政策,比如突然削减研究生名额,增加博士生名额。我认识一个读数学实验班的同学。非常非常优秀。高考的时候所有专业随便挑。他觉得要跟最聪明的人在一起,就选择了数学实验班。上一届的数学实验班保了17-8个,作为第11名的同学,是稳稳的,结果今年名额缩水到原来的1/3, 连边缘都没够上,突然被动了。

更被动的是,因为上了实验班,同学各个都是卷王之王,光是为了保住这个11名,就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力气,每天1点睡觉,没有做过实习,丝毫没有准备过就业和留学的事情。连后路都没有。就像受伤的退赛的运动员,不仅无法参加比赛,而且发现自己连养活自己吃饭都难了。你真的需要准备好一颗强大的心脏,知道任何安稳背后,都可能经历你无法控制的风浪。如果你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保持清醒和坚定,那么你可能确实无法走到最后。

当然,这也是一个难得的体验博弈的过程,也许越早经历越好吧。

03

保研赢家是什么样的人?

说了很多悲伤的故事,我也很好奇什么样的人是保研中的赢家呢?是没有感情的学习的机器么?

我研究了19个大神级别的人物,发现并不是! 

19个人中的7个人都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发生过成绩下滑的情况,但是他们会认真反思,重新调整自己,会主动寻求帮助。 

另外一点:他们几乎每个人的感言里,都感谢了好几位老师,在学习和科研上给予他们巨大的帮助和启发。说明他们与老师的互动是十分频繁的。遇到困难他们都不会自己憋大招,而是会找到最能帮助他们的人,获得这些人的认可甚至指点。所以,如果要总结这些大神的共性,我觉得就是两个点: 1. 强大的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能力。2. 主动寻求资源的人。 

后来我理解了,其实在保研体系里走得特别顺的。都是那些从里到外理解、认同这个体系的人。 他们真心热爱这种方式的学习,并且乐在其中。 

有个同学就说:“你要认真听每一堂课。” 

当她这样讲的时候,我觉得她不是在说教,她确实就是这样想的。 他们天然就知道如何跟权威对话,无论是上课的教授,还是学生工作的老师和团体,他们很知道自己要怎样做才能获得信任。你看了他们的故事,你觉得这个人如果留校任教的话,一定是混得风生水起的(我指的是正当的混得风生水起)。

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你的保研一定会成功,顺利,而且对你来说也是一个很有成长和收获的过程。

否则,你可能会觉得保研的规则都是在限制你,压得你喘不过气来——要求你样样都好,处处周全,对外是所有人的榜样,对内自律积极永不疲倦。 

但毕竟我研究保研只研究两个月,自己心里也有很多很多疑问,没有结论。 

比如,那天一个家长问我, 孩子被保到了不如自己本科的专业,自己也不喜欢,要怎么办?如果鸽了学校,就是堵死了学弟学妹未来的路,遗臭万年, 自己也要重头再来,去考研,去找工作,或者去留学(家里突然多了一大笔支出)。如果硬着头皮去读了,是不是真的浪费了时间,还给简历减了分……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