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琦:十年创业路-收获(2011/6/17)

33_Tiger
2017-04-29

1)共同点

综合起来看,这三家企业有许多共同点。

第一,实际商业模型和最初融资的不完全一样:携程从网上旅行社到订房中心,如家从酒店联盟到经济型直营,汉庭从中档有限服务到经济型酒店。

关键是创业团队的变通能力,不断摸索和创新。如果守在当初不现实的理想模型里,这些初创企业可能都会夭折在摇篮里。当理想的模型在实践中经受检验的时候,我们要能够敏锐地找到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出来,然后不断坚持,扩大战果,才能成就大业。

另外,投资者的信任非常重要,能够给你时间和空间来试错和挪腾。因此投资人要选择了解中国市场的基金和企业。

第二,基本每个企业都在三年左右成型:携程1999-2002,如家从2003-2005,汉庭从2007到2010。

就像生长发育一样,三年之中,这个企业的商业模型、团队、框架、性格、特质、文化等基础都长好了,后面就是进一步的生长。中国创业企业,三年是一个坎儿,三年内能够达到一定程度,将来的希望就比较大。这是因为中国的创业企业成长速度比较快,仿效、跟进者众多,没有能够在三年左右的时间脱颖而出,就容易混杂在一群同质的企业里,平庸下去。

第三,都经历一次重大考验:携程的互联网泡沫,如家时的非典,汉庭碰上金融危机。

一是因为碰到危机,内部为了应对危机调动出各方积极因素,将自己最优秀的部分调动出来,将自己的潜力逼到最大。危机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就像高尔基的《海燕》里所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二是危机同时也消灭或削弱了许多同行和竞争者,使得危机过后具备优秀基因的企业更加容易生长。危机是对投机与否的检验,认真执着的企业才能经历风雨而更加强大,而不是被泡沫淹没,或者被暴风雨摧毁。

第四,都是企业家精神和专业管理者的完美结合:

携程由我开局,建章奠定扎实基础,范敏发扬光大,南鹏在融资、法律等方面也是绝对专业和优秀;如家是我奠定基础,孙坚顺利接棒;汉庭也是我开局,张拓、张敏加入和我一起奠定基础,稳步到达今天的状态。

2)企业家和专业管理者

光是我这种企业家精神极强的创业者,如果没有系统的管理经验和知识,要造就一个大企业很困难,风险很大。而专业管理者在草创期优势不强,甚至会碍事。不管是有意无意,我们这三个企业都将这两者结合得很好。

创始人经常来自于:市场营销、技术、特定行业等背景,对市场和产品很热情,对企业日常运作不感兴趣。通常也自认为比别人聪明,他们极富冒险精神,干事雷厉风行,个性鲜明,缺点和优点一样突出,喜欢以自己的方式行事。

他们对企业往往采取开放式承诺,这意味着他们的企业不仅仅消耗掉他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而且,往往企业就是他们的生命。有许多人将经营企业看做是场有挑战的游戏,也是个人深层次快乐的源泉。

而专业管理者(大多数用“职业经理人”来称呼)大多受过良好教育,许多毕业于美国名校,而且在跨国企业任职多年,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和熏陶。理性、客观,重数字和逻辑。在激情、冒险、果断、创新和宏观视野上往往和创始人不太一样。

国内有些民营企业,创始人(大多数也是企业的老板)往往重权力和裙带,不信任外来的专业管理者,不容易放权,在经理人和家族成员或元老的碰撞中,总是偏袒自己一方。这样外来的管理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如果强行推行,就会有许多不愉快,最后总是经理人失望地走开。

也有一些职业经理人——尤其是风险投资主控的创业企业,被投资人请来后,抹杀创业者的所有贡献,放大公司的问题,并且将问题全部归于创业者和前任。有些甚至试图绑架企业,为自己职业生涯镀金,谋取个人短期利益。

在中国,企业家Entrepreneur和经理人Professional都是宝贵的稀缺资源,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处。不要“有钱人”看不起“读书人”,也不要“海龟”看不起“土鳖”,这两种人谁也代替不了谁。虽不遵循这个规律,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中国目前这个野蛮、快速生长的商业环境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才能双赢。在当前的商业生态环境下,一个理想的企业家应该贯通中西:不仅要熟悉本土的商业逻辑和环境,还要深谙东方历史文化和传统;不仅要懂得西方做生意的语言和规则,还要学会运用现代企业的高效管理手段和工具。

所有的企业根子上是股权结构,VC、PE占70%的公司和创始人占70%的公司,这两个公司在许多根本性的问题上是不一样的。有什么样的股东,就会有什么样的董事会,而管理层就是执行董事会决策的东西,相应,公司的战略、经营目标、价值观和文化也是和股东意志相呼应的。

因此我认为,一个理想的优秀企业,应该有一个压舱的大股东,结合专业管理,方能强大、持久和稳定。一个没有灵魂和理想的企业,只会变成冰冷的赚钱机器和造富工具。

第五个共同点:都是传统行业再造:携程是传统旅行代理升级为现代旅行服务公司;如家和汉庭都是传统酒店业升级成现代酒店连锁。也都是我经常鼓吹的“中国服务”的代表案例。

3)中国服务

在中国,所谓高科技基本都是对于欧美技术的应用,原创型的高技术很少,也很难。这和中国科技投入太少相关,也和相关人才的缺乏有关,更和整个社会的奖惩机制相关:高投入、高智力、低概率的高新技术,得到的回报(财富、官职、 地位、荣誉)极低;相反,那些机会主义者、权贵精英们,却个个赚得盆丰钵满。

中国式的创新更多是继承式的创新,在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商业模式的情况下,结合中国具体情况,进行改造式创新和应用。因为人类的物质、精神需求和享受,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欧美的服务业已经先于我们发展,已经经过了客户的需求选择。中国的服务业也大体会遵循他们的发展轨迹,因此,在服务行业,继承欧美的成熟商业模型特别有价值;研究他们成长的轨迹和成败的原因,对于我们这些后来者也非常有益。

在中国,过去和现在的成功模式无非以下两种:

  • 一是低成本的“中国制造”;
  • 二是对于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到先进服务业,其中电子商务、先进管理、市场化机制都是升级的常用手段。

“中国制造”以低成本为最主要特点,在质量上“Good Enough”,从勉强能用的一次性野餐用具,到精美的苹果电脑代工,符合使用者的要求,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谈不上德国制造的隽永和耐久,也不同于日本制造的精巧和紧凑。

“中国制造”造就了一批富裕的工厂主,给政府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创造了大量税收和外汇收入。这些制造企业,综合低廉的土地、厂房、能源、环境、税收和人力成本,海量出口,换回了巨额外汇,在“中国制造”遍及全球的同时,也带来了巨额贸易顺差、环境污染和大批生存状态堪忧的流水线民工。但是这些农民工的收入都很低,长期在单调、枯燥的流水线上工作,人几乎成了机器的一部分,富士康的十几跳只是这些绝望农民工的一个代表和缩影。

“中国制造”已经到了其成长曲线的拐点,各种弊病暴露出来。但也不会就此衰败,而是部分维持现状,部分转变形态,提高设计和科技成分,增加附加值。

如果说,过去的三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引擎主要靠制造业,未来三十年,“中国服务”将会取代“中国制造”,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未来创业、投资、造富的机会,大多会是在服务业。当13亿中一半左右的中国人收入逐步提高的时候,为这些人提供衣、食、住、行、娱等服务,这将会是未来中国服务业的主要构成。在先进服务业,中国企业可以借助本土市场规模的优势,获取包括国际资本在内的资本,可以预见,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将会越来越集中投资到这些领域。先进服务类企业在美国、香港、中国本土资本市场上的IPO也会越来越多。

在与国际同行竞争中,我们可以借助地利的优势,利用对于本土消费者的理解,来抵御国际竞争者在品牌、资金等方面的先发优势。

中国梦

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是一种理想:只要在美国经过自己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而获得成功,而不是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层和其他人的帮助。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财富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

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中国,也具备了做“中国梦”的机会,尤其是当下的中国,特别适合创业、投资、造富(虽然我不喜欢这个现象,另文讨论)。

一是因为许多产业,尤其是服务业,长期被禁锢在体制内和政策内,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我们等于是开天辟地,产业整合和发展的潜力巨大。

二是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带动了强劲的需求,需求推动着市场,推动着企业。制造行业是供过于求,但在服务行业却是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就像我们汉庭这样的经济型酒店,开一家,满一家。

三是政府的鼓励和推动。中央政府实行重商主义的政策,地方政府在招商上更是不遗余力,在税收、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是资本市场推波助澜。一个个VC、PE、IPO的财富故事,是小平同志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生动样板,鼓噪得大家心里痒痒的。

五是庞大的人口基数,造就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而最大的消费市场,将会孕育出全球最大规模的企业来。毛泽东鼓励多生孩子,是为了打仗——“牺牲几个亿也没有什么了不得”,想不到战没打成,“英雄妈妈”先是为制造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再为服务业提供了全球最大的市场,对毛泽东在天之灵也算是一种慰藉吧。

中国移动、工商银行、腾讯、淘宝等已经是全球同行内最大规模的企业,这样的情形将会在许多服务领域出现:电子商务、游戏、旅行预订、服装、餐饮……当然也包括酒店行业。

我粗略地计算过,未来中国酒店业龙头企业的规模应该可以达到上万家,其中宾馆数以经济型酒店为主,这样的规模,在未来那个年代,也将是全球第一。

至于中国服务企业如何走向国外,未必是自己到国外去开店、去发展,而是通过购并的方式进行。中国的高成长,一定会在资本市场上通过高PE体现出来,加上世界级的企业规模、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中国企业未来购并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就会变成越来越轻松,实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成功的案例也会越来越多。

小结

从1999年到2010年,差不多10年的时间里,创立和参与创立了三个企业,都是担任首任CEO、组建核心团队、确立主要商业模型,都在纳斯达克上市,目前市值也都超过10亿美元。这样的事情也不多见,应该说也是做到一个世界第一了。

很多人问我:到底有什么奥秘,能够让我这么幸运、这么顺利?

仔细想想,确实不是因为我特别聪明、特别能干,更不是什么天才。

首先还是要归功于国家、归功于党和政府。这是真话,不是套话、空话。你们想想:没有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哪会有今天的市场经济,又哪会有我们这些企业的繁荣昌盛;甚至没有毛泽东鼓励生孩子,中国的人口未必超过印度,也不会有这么一个全球最大的丰沃市场。国家的稳定,政府的开明,是我们这些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未来我们这些企业的命运,依然维系在国家、党和政府之间。

其次,VC、PE、资本市场的支持,是我们这些创业企业能够快速、超常规发展的助推剂。虽然他们也是抱着赚钱(有时候是想赚大钱)的想法来的,但是客观上帮助了我们这些创业者,在我们没钱的时候,给我们钱;在我们担心风险的时候,和我们分担风险;在企业还没有盈利的时候,提供资金让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企业具备一定条件以后,在市场上放大我们的资产,让许多人实现财富的梦想。可以说,没有这些投资者,我在10年间做成三家企业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团队。不管是有意无意,这三个企业的创业团队和经营团队都是一流的。我属于典型的企业家类型,但不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更不是一个完人,缺点和优点一样突出。如果没有这些伙伴们的互补和接力,不会有今天大家看到的三家优秀企业。没有他们,我自己做不了,没有这个能耐,即使有点小能耐,也没有这个精力。

还有就是专一。在几次危急中,为什么我们总能逢凶化吉?我想主要是我们不投机,不是哪儿赚钱往哪儿跑。更不搞多元化,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和细分市场。利用潮流,而不为之所左右,注重于商业的本质。在汉庭刚刚开始的时候,有一家房地产公司改制缺资金,只要五千万就能拿到50%的股份,几年后大概可以赚到几个亿。我们当时看清楚了这个机会,但是还是拒绝了朋友的邀请,专注于自己的酒店事业。做自己擅长的事,赚自己能赚的钱。

如果一定要总结出几点我个人的特点出来,大概勉强可以归纳出以下这些:比如敢于冒险、勇于牺牲、富含激情、良好商业直觉、开阔的心胸、执着和坚持、不断学习和反省等等。这其中,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从我的竞争对手、创业伙伴以及挫折和失败中,我获益最多。

收获

一般人以为,我十年创办了三家十亿美金级的上市企业,收获最多的应该是金钱和名声。

我不会矫情地说:我视金钱和虚名如粪土。金钱确实让我们实现了财富上的自由,从此不必为了生计而奔波,让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去选择。 但我最大的收获却不在于此。

做携程,实现了原先的财富梦想,没有了生活的压力,心态变得从容和淡定。

做如家,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但这些锻炼了我,让我心胸更加开阔,学会了宽容和容忍。

做汉庭,让我看清了自己这一辈子的使命,知道我这辈子要什么。

但在前面两个企业没有这种境界。当时充斥自己内心的是欲望:金钱的欲望,名气的欲望,个人成就的欲望。所谓“去人欲,存天理”讲得很有道理。你内心的欲望平静下来,能够更加明了和清晰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有一次和雅高的创始人(他和他的伙伴创立了当今世界上市值最高的酒店集团,也是我敬仰的前辈和老师)之一,在北京后海边《非诚勿扰》那家咖啡馆前谈论人生。

我问他:你一生如此辉煌,有什么遗憾的地方吗?

他回答说:一是觉得在从政上花的时间太多(他曾经是法国参议员,还担任过枫丹白露市长),二是事业上很成功,但在家庭上有些遗憾。

当时我想:假如我也是一个70多岁的老头,坐在北海边,有位后生问我同样的问题,如果我也这么回答,我这一生挺悲哀的。我觉得我不该这么过。既然前辈能告诉我他这一路上的遗憾,我今年44岁,是不是能够做得更好一些呢?

现在我的人生目标非常清晰,第一.是要和伙伴们一起,把汉庭做成全球最大也是最好的酒店集团。也就是要实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快乐地成就伟大的事业”的理想。  

第二件要做的事情,我就是要过我自己想过的生活,不以物喜,不为名累。真正过好自己的一生更重要,我要珍惜上天给我的生命,我要把这一生过得非常有意思。当我70多岁坐在海边有年轻后生问我的时候,我会跟他平淡从容地说我这一生过得非常有意思,过了我想过的一生。这是通过三个创业企业,尤其是汉庭,让我学到和悟到的道理。

随着年龄的增加、事业的发展,自己的心态、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在改变,而且是往好的方向在发展。变得从容、淡泊、宽容和利他。也许跟年轻的时候相比,少了些冲(cong去声)劲,但多了些成熟和睿智。

这才是我十年创业,最有收获、最有价值的地方——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在向善,而且变得单纯和简单。#中国酒店行业的观察与思考#

推荐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行业
欢迎虎友们推荐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行业。这个行业前景如何?投资者们都怎么看?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