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小米,因为雷军

港新计划
2018-11-20

“2018年第三季度对小米而言,是承前启后,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突破的一季,有着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这一季度里,小米成功在香港上市,小米坚持的一系列策略,如强化高端市场表现、加速新零售渠道建设、重点投入AI研发与应用等,都在2018年第三季度展露喜人显著成果;而一系列昭示小米巨大潜力的新业务,如中国智能手机端之外的互联网变现、IoT产品走向全球市场、进军白色家电等,呈现高光起步,势头良好。“这些都让我们对小米的未来充满信心。”雷军说。

正如雷军所言,2018年三季度对于小米而言意义非凡,这是雷军和他的小米为资本市场交上的第一份答卷。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财报。当季小米集团营收5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49.1%。经调整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17.3%。显示出了持续强劲的增长能力。

这份靓丽的财报背后,既是雷军和他的团队多年辛勤付出的结果,也是他对于人生理想坚定的执着,就像他在自己微博里分享的那句话一样“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求学经历

雷军,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1987年毕业于原沔阳中学,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进入大学后,对自己要求比较严的雷军就开始选修了不少高年级的课程。仅用了两年时间,雷军修完了所有学分,甚至完成了大学的毕业设计。

受《硅谷之火》中创业故事影响,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雷军开始和同学王全国、李儒雄等人创办三色公司。

在三色公司工作期间,雷军与王全国合作编写了雷军的第一个正式作品BITLOK 加密软件并组建了黄玫瑰小组;除此之外还用PASCAL编写免疫90杀毒软件,此产品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

当时的产品是一种仿制金山汉卡,可是随后出现一家规模比他们更大的公司,把他们的产品盗版了,而且这家公司可以把同类的产品做得量更大,价格也更低。

三色公司度日维艰,不要说公司运营,即使他们生活上也面临着等无米下锅的局面。半年以后,三色公司决定解散。

人在金山

1991年大学毕业,雷军很坚定地要到北京来发展,觉得北京较之武汉,信息要灵通很多,市场也要大很多。

这一年的11月4日,雷军毕生难忘。他在一个计算机展览会上见到了求伯君(金山软件创始人),那天求伯君身穿一件黑色呢子大衣,高大英俊,名片上印着“香港金山副总裁”。当时刚刚毕业的雷军被震撼了,就觉得那就是成功的象征。

没过多久,求伯君请雷军吃饭并邀请他加盟金山,1992年年初雷军成为了金山的第6名员工。

加入公司后,由于业务能力出色,在求伯君的授权下,牵头在北京成立了金山开发部,雷军开始打造他的明星级团队,并规划金山未来三至五年的产品路线图。

1995年的春天,激情荡漾在金山公司每位研发团队成员的胸中,他们全体总动员,策划,宣传,销售,忙得不可开交,忙得情趣盎然。在珠海总部的人,也感到日子像阳光照耀下的海浪,充满了希望。在北京开发部的人,也觉得没有了阴霾的中关村夜晚是那样清澈,让人产生了一种比肩巨星的冲动。

4月的一天,三年一等待的盘古组件正式发布。雷军准备了一篇新闻稿,请了20多家媒体参加产品发布会,然后开始在报刊上刊登系列广告,“我们以前都是搞技术的,从来没做过市场,盘古所有推广工作只是请方正帮助办了一个新闻发布会,然后打了一气千篇一律的广告,我们以为这样就算将市场工作做好了。”

对于雷军和他的团队来说,自认为有颠覆市场能量的巨雷已经埋好,导火索已经点燃,剩下的是那震天一响。

这场只会成功的战役,不会失败的念头似乎从没有在金山人的心头掠过。金山公司为盘古组件的开发、宣传投入了200万元的费用。

不久,年轻气盛的雷军很快发现,市场上很多人根本不了解盘古组件,广告刊登后半个月内,还有用户给他们打来电话,问盘古组件是个啥的初级问题。后来,雷军承认当时的读者看了广告,真的可能连他们说的是啥都不明白,“我们都是一群技术爱好者,实际上是在做自己的产品,而不是市场的产品。”

盘古虽说并非无人问津,但与想象中的巨大成功有着天壤之别。

“1995年的经营额还没有1994年的三分之一!我们在珠海刚买了一栋楼,最旺盛时里面有两百多人在工作,可是到1995年最困难时却只有二十几个人!”雷军回忆,“这种结果让本来劲往一处想,感觉势不可挡的队伍突然之间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辛辛苦苦干这种久,什么都没有成功,这些程序高手回想起那段经历一定觉得很痛苦,我自己也很痛苦。不是每一份耕耘都有回报,当你以为必成的事情结果没有成功,你以为这么多年的辛辛苦苦一定有回报的时候,结果没有回报,那种滋味不是好受的。”

经历这次的失败过后,雷军开始了自己的转型,从一个程序员到一个管理者的转型,开始恶补管理知识:看有关于管理的书籍,积累自己的管理经验。很快完成了程序员向管理者的转变。

出走金山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2007年12月,刚刚上市两个月的金山发布声明,雷军“因为健康原因”辞去公司总裁兼CEO。从22岁进入金山,一直工作到38岁,雷军告别了这个工作了整整16年的地方,有人记录了当时情形,“掐灭手中的烟头,从办公室的沙发上站了起来,拎起双肩背包搭向背上。包比平时沉,他的动作也比平时有些迟缓。”

  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时空变化后的权力更迭,而关乎人心的,寥寥数语,被一带而过。

  试想,一个劳模般的CEO,每天平均工作超过16个小时,这种工作习惯坚持了十多年,忽然他离开了,一下子成了退休老干部,离开了原来的舞台,生活变得万籁俱寂。

  “那半年,没有一家媒体想要采访我;没有一个行业会议邀请我参加。我有的是时间,没人记得我。我似乎被整个世界遗忘了,冷酷而现实。人情冷暖忽然间也明澈如镜。那个阶段,我变得一无所有,除了钱。”雷军说。

雷军归来

2011年对雷军来说,无疑是人生另一个重要的转折。

2011年8月16日,798艺术中心北京会所的舞台中央,雷军归来,身着黑色T恤和深蓝色牛仔裤,身份是小米科技CEO,他带着“一款顶级智能手机”,对台下八百多名听众讲述诞生历史。场地似乎太小,更多的人席地而坐。

这场新闻发布会,颇像乔布斯在莫斯康尼会议中心的演讲,以至于现场有人忍不住喊了起来—“雷布斯”。

当天现场播出了一个短片,一帮中国互联网的风云人物齐聚一堂。乐淘网CEO毕胜、多玩网总裁李学凌、金山网络CEO傅盛等人,一起摔掉手里的苹果手机,高呼:“我们要小米!”

这是他们给雷军和小米的礼物。他们都曾接受雷军的投资,是老友,亦是曾经或者未来的合作伙伴,雷军更愿意称他们为“兄弟”。

小米之路

小米手机的出现了,使场内场外的人都吃了一惊。1.5GHz 双核处理器,售价 1999 元。这样的售价让小米只用了 37 个小时卖出 40 万台手机,实现了 8 亿元的销售额,雷军心里的石头暂时落地了。最火爆的苹果 iPhone 4 ,其首日销量也不过 60 万部。

让他再次松口气的另一关键节点是 2011 年 11 月 20 日。在这一天,雷军对外宣布,小米公司获得第二轮 9000 万美元投资。

2012 年,小米全年销售 719 万台小米手机,含税营业收入 126.5 亿,创造了手机业界的销售奇迹,雷军因其创新入围「 CCTV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

2015 年,小米开始遭遇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发布Note及后续的顶配版发布,试图冲击高端市场,可惜用户不买账,这也成为小米最失败的旗舰机型,当年手机销量6654万台。未完成 8000 万台的出货目标。

而 2016 年更是遭遇断崖式下滑,手机全年销量却直线下降到5541万,从第一名跌落到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五位。跟三星的交恶直接导致雷军接管供应链以后,先后四次拜访三星总部,寻求屏幕资源供应。

小米由此进入低谷期。

在手机行业,一旦销量开始下滑,意味着进入“死亡通道”——诺基亚、摩托摩拉、HTC等都曾经历。

小米如何避免这个死亡魔咒?

那年春天,位于五彩城的小米办公室笼罩在低气压中,素来严苛的雷军一反常态给出了“去掉KPI”、“开心就好”的安慰。随后,他整顿供应链,请明星代言,布局线下和海外市场,努力扳回局面。

或许是因为接近知天命之年,或许是因为挫折磨平了他的傲气,低谷中的雷军反倒不像当年背负金山上市压力时那么紧张和焦虑。

他埋头补课,同时学会了自我安慰和宽慰别人——

2016年10月,他请小米早期员工吃饭,席间称“不管外界怎么看我们,我们今年肯定比去年强大,比前年强大,比大前年强大”;2017年2月,他又在参加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时说“我都躺在地板上了,没有人能击败我”。

势在2017年渐渐明朗起来。

2017年初,雷军宣布了小米要年入千亿的小目标;10月,他把小米的预期销量从年初的7000万台上调到9000万台;除了缺货的老问题,外界唱衰小米的声音渐渐平息。

2018年5月3日,创业八年,小米正式在港交所递交IPO招股说明书。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答:“为什么有人说「我欠小米公司一个尊重」?”

网友秦志昀回答说,自己不是米粉,也不是果粉,但是小米5是他这样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在第一份工作发了第一个月工资扣除各种开销后能买得起的各方面都不错的手机了。

七年前多数国人还用着山寨手机,出了故障投诉无门,如今这些厂商因为小米的崛起退出了历史舞台。

小米MIX很多人都建议定很高的价格,但雷军坚持定价3999元。

“以往那么多次,我们每一次都价格厚道了,现在怎么能突然去坑消费者,我们永远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

市值高低并不是雷军追求的目标,他要做的是国民企业,“满足80%的国民的需求,由于小米的存在,提高一代人的生活品质,推进社会进步”。雷军不止一次说,“我挣钱的欲望没有把一个东西做成功的欲望高,要不然我不会写了16年的代码。我四十多岁了,该有的也都有了。”

雷军说,小米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件事情,干完拉倒!”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