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A股!熊市抄底的正确姿势

君临财富
2023-09-04

最近的利好来得实在有点目不暇接。

上周初,“活跃资本市场”的传闻落地,四箭齐发:

第一箭,印花税,减半征收!

第二箭,收紧IPO!

第三箭,限制减持!

第四箭,提升杠杆率,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

虽然市场有点将信将疑,但很快到上周中,新一波利好又杀到:

在美国商务部长访华时,华为悄悄开售年度旗舰手机,炸翻舆论场!

这款手机拥有5G速度、7nm芯片、支持卫星通话三大卖点,每一项功能都是在“去美化芯片战”中值得大书特书的里程碑式进步。

5G速度,意味着国产射频芯片产业链获得了整体上的大突破;

7nm芯片,意味着中国的尖端芯片制造业在设备、材料、软件上的全系列国产化;

支持卫星通话,意味着国产通信技术的水平已经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整体而言,意味着自三年前美国制裁华为开始的科技战,终于从“战略防御”进入到了“战略反攻”的新阶段。

这种看到光明的情绪兴奋,比“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利好更让人振奋。

毕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啊!

到上周末,地产政策利好继续密集出台:

第一是,降购房门槛,四大一线城市全部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释放置换需求;

第二是,降首付比例,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统一为20%,二套房统一为30%(限购城市此前分别为30%、40%);

第三是,降贷款利率,不仅降低了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也降低了二套房贷款利率下限;

基本上,此前市场讨论多时,希望能得到的,政策上全都给了。

此前市场并未预期得到的,国人相对悲观的科技突破,也提前实现了。

如此多的利好在短期内一股脑儿的打包奉上,在近几年的A股绝对是不多见的。

相信到这个时点,应该没有人还会怀疑高层的“救市决心”了吧。

在多重政策利好出台的支撑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一年的A股,可以更大胆些了。

那么,金融、地产、科技,哪个板块才是最值得上车的呢?

让我们回顾一下2008年和2015年的两轮水牛行情。

这两轮行情,其实跟当下的形势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上限涨幅未必一致,但演绎的逻辑是类似的。

首先看2008年。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10月,进出口形势开始恶化。

11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12月,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1.1%,其中出口下降2.8%;进口下降21.3%。

我国经济近几十年主要由进出口贸易和外来投资驱动增长,一旦进出口形势告急,后果是很可怕的,因此往往会触发“救市动作”。

翻看当年的新闻——

“2008年11月5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常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措施。

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

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接下来便是快速出台的十大措施,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铁网络建设,等等。

接下来的2008.11-2009.7,A股进入了长达9个月的小牛市,上证指数从1664点上涨到3478点,短期涨幅高达109%。

这就是历史上毁誉参半的“四万亿大水牛”。

这轮水牛,有1100多只个股涨幅翻倍,涨幅在200%以上的个股有430只,涨幅300%以上的个股有100多只,涨幅400%以上的有30多只。

其中,领涨个股主要集中在资源、建材、地产三大板块。

比如当年涨幅在400%以上的33只股票中,有12只金属和煤炭股,6只建材股,5只地产股,占了整体的七成。

可以说,地产链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尤其是地产板块的上游,资源和建材股,成为了资金追捧的主线。

这一切主要源于四万亿元的支出方向,最大的三个:

铁公基投资1.5万亿元、汶川地震灾后重建1万亿元、廉租房改造和农村基建7700亿元,全部跟基建地产密切相关。

而一旦地产和基建需求启动,上游板块由于产能供给缓慢,通常是涨价预期最强烈的。

————

再看2014-2015年的水牛。

2014年的整个宏观形势,跟今年其实更加相似。

同样是面临人口红利丧失+地产销售低迷+产能过剩后遗症+通缩魅影,股市在上半年连续下滑。

于是从下半年开始,政策连续发力:

第一波:地产限购松绑。

全国70个大中城市,除京沪深广和三亚外,两个月内全部取消限购。

松绑在各地形成了两极分化,在人口流入的二线城市,地产行情开始反转,但在经济形势较差的三四线地区,在出现短暂冲高后,很快又恢复至半死不活的状态。

第二波:930新政。

930新政的核心是针对三四线城市的库存,进行“货币化棚改”。

政府直接以货币的形式补偿被拆迁棚户区居民,由此形成了大量的新增购房需求。

再配合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至20%、存量贷款85折、增值税5改2等政策,市场迅速火热起来。

第三波:降息。

11月份开始,央行连续多次降息,力度超出市场预期,终于彻底引爆了2015年的大水牛。

这轮牛市,自2014年7月22日开启,到2015年6月12日结束,历时接近一年,上证指数从2050点到5178点,涨幅152%。

比四万亿救市的涨幅更夸张。

这轮水牛,有2100多只个股涨幅翻倍,涨幅在200%以上的个股有1100多只,涨幅300%以上的个股有500多只,涨幅400%以上的有200多只。

相比2008年,翻倍股多了一倍,涨幅300%以上的多了400只股票。

普涨的趋势更加明显,只要入市基本上都能赚到钱,而抓住领涨龙头的,则都实现了财富的三级跳。

这轮牛市,涨幅在10倍以上的个股有15只。

板块上,几乎全部集中于高端制造和软件互联网领域,也就是科技股。

包括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牛股中科曙光、同花顺、东方财富、埃斯顿等,都在那一年脱颖而出。

咦,明明是地产救市的政策,为什么领涨龙头却是科技股呢?

首先,地产链在当年的涨幅其实不少。

比如东财装修建材行业指数,2014.7-2015.7期间从5954点-25689点,涨幅高达4.3倍;

钢铁行业指数从2527点-9155点,涨幅高达3.6倍;

房地产开发指数从7869点-27142点,涨幅高达3.45倍;

地产链的表现其实是非常出色的。

尤其是在2014年下半年,地产救市政策陆续出台的大环境下,地产链的表现是要优胜于科技股的。

但进入2015年后,创业板和科技股的走势开始赶上,一骑绝尘而去。

发生了什么?

政策变量出现了。

2014年12月中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的工作任务重点是——

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政策重点从“地产救市”转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

接下来的2015年,我们很快就能感受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一系列政策的强烈刺激。

你看,政策的指挥棒效应是如此强大。

因此,正如我们在7月底的文章《看A股!下半年的炒作方向确定了》中,对当下政策形势的分析——

至少在今年下半年,地产板块是拯救内需的关键,也将成为救市的主线。

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抄底地产链将会是一个值得下注的方向。

尤其是地产链的上游板块,机会更多。

这几十年来,经济危机面前,高层一旦下定决心要救市,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但我们也要关注下一次12月工作会议的新决议,看看指挥棒是否在变,它将决定着潮水的流向。

-- END --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