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牧原2020年度股东大会见闻

塔希提岛
2021-05-22
$牧原股份(002714)$

牧原股份2020年度股东大会见闻及感想

原创 一凡帝诺维奇 一凡帝诺维奇 今天

    有洁哥这篇《道之于牧原》珠玉在前,其实有些不敢发文献丑。这两天在参会期间有幸向牧原优秀投资者学习时已经深刻感受到了他们的高度和深度,自己对投资的理解,包括对牧原的理解,最多也只能算是初窥门径,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实在太多。

   不过在南阳两天的时间,学习到的东西太多,这里也算是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同时从细节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吧。

以下内容有个人感情在内,请大家批判阅读。

一,秦董事长是有情怀的人

   两个多小时的股东会,除了一些固定的流程,剩余的时间几乎就是秦董事长的个人演讲,从企业文化到经营理念,从技术细节到发展规划。在讲到企业文化时,秦董事长一直在强调,公司不讲情怀讲利益,但是当有股东询问秦董事长为什么在几天前的全国畜牧博览会上公开低蛋白饲料配上而不是用于生产商品饲料赚取利润时,秦董事长想了想说,还是因为情怀吧。

    而在我的印象里,秦董事长一直是很有情怀的人。

    我出生的地方有着非常深厚和广泛的养猪传统,2020年仍保持着全国生猪出栏第一大市,身边的亲戚朋友养猪的也特别多,加上我的父亲90年代初就在西藏尝试过规模化养猪(虽然失败了),所以我从小对养猪这个行业都有着浓厚的兴趣,06-08年时中国经历了一波150%的猪价涨幅,媒体上对于猪价和养猪行业的报道也十分密集,而当时牧原的规模虽然还不算很大,但是秦董事长在中国养猪行业的地位已经不低。

1997年,当选为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

1998年,作为中国农民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在法国、巴西召开的“关于全球农民农业的发展趋向”研讨会;

1999年,荣获中国青年界最高荣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00年,当选为中华全国青联委员;

2001年,当选为河南省养猪协会副会长;

2002年,当选为河南省人大代表;

2003年,荣登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

2006年,荣获“全国畜牧业优秀工作者”称号;

2007年,被河南农业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2009年2月12日,做为全国养殖界的唯一代表,在**向温总理建言献策;

2010年,荣获“中国畜牧业领军人物”称号。

    所以当时媒体关于秦董事长的报道也有很多,关于秦董事长的各种故事,这里就不再赘述,那些故事对当时的我来说也并没有产生太多的感触,真正让我产生感触的是关于他的另一篇报道。

    秦董事长提到,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养猪行业将不可避免的面临国外猪肉的冲击,由于欧美国家粮食价格极低,因此生猪养殖成本极低,而中国不仅粮食价格较高,养猪行业整体水平也比较落后,养猪成本很高,一旦放开猪肉进口,对中国养猪行业将产生毁灭性的打击。我们无法影响国内的粮食价格,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养殖水平,降低养殖成本,在未来面对国外低价猪肉冲击时不能毫无抵抗,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进步带动行业的进步,共同应对挑战。

   秦董事长这番话已经不仅是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而是站在中外行业竞争的角度来说,而且日后的事实也确实证明了他是在这样做的。这番话让我觉得养猪这个行业如果做好,不仅能够赚钱,也是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所以我在07年高考时所有志愿第一专业都报的是畜牧(动物科学)专业(其实也是自己学习成绩一般,如果真有考650分的实力我估计也不会这样报吧),最终也如愿被这个专业录取。

   11年大学毕业时有幸参观过内乡牧原的几个养殖场和在建工程,说实话第一次看到时对我的冲击还是很大的,虽然整体没有同期参观过的正大种猪场精致,但是圈舍的先进程度是丝毫不逊色的。虽然当时有机会入职,不过由于家庭原因还是选择了在家乡就业,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

    牧原对低蛋白日粮配方的研究其实很早。

   这是牧原大概十年前的PPT(当时的模板还比较浮夸,不像现在已经返璞归真)。当时对低蛋白日粮配方已经有了长时间的研究和应用。关于这次公开配方,秦董事长的解释是,如果全行业应用低蛋白配方,可以每年可以节省2000万吨大豆,生产这么多大豆需要3亿亩耕地,而如果进口的话,也将是重要的贸易筹码。

   对美国来说,每年的大豆出口不仅是几百亿美元出口额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美国大量农场主切身利益的问题,而这些农场主是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因此大豆出口对美国来说是重要的政治问题。所以减少国内大豆消费将降低中国对美国的依赖。

   在股东大会上,秦董事长同时讲到了国内对进口种猪依赖的问题。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推行生猪遗传育种改良计划以来,中国对国外的种猪就产生了巨大的依赖,每年都需要进口几千到几万头不等的原种猪。这些进口种猪虽然整体金额不大,但是却让国内生猪养殖行业产生了依赖,而且几乎完全停止了自有的育种体系。在改革开放之初,这些进口种猪确实对提高国内养猪行业整体的生长速度‘、瘦肉率等生产指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到了今天,中国还有必要进口如此多的种猪吗?秦董事长现场分析了产仔数的差别其实对最终的生产成本影响很小,相对于相对昂贵的种猪价格来说使用三元猪作为种猪在利润上也是划算的。如果行业全都接受牧原的二元回交母猪作为种猪,加上当前行业其他企业拥有的种猪,中国完全可以摆脱对国外种猪的依赖。这样可能PSY指标可能会略有下降,但是从成本角度可能反而是更划算的,更重要的是,猪粮安天下,猪肉对中国整体的消费稳定意义重大,而摆脱对进口种猪的依赖对中国猪肉供应自主安全意义重大。未来,牧原愿意以肉猪价格加上少量的育种成本以极低的价格向行业供应母猪。

    从这两个方面可以看出,秦董事长的情怀已经从当初的行业竞争格局上升到了国家竞争和供应安全的格局。

二,成本控制与扩张

   在生猪养殖业务上,牧原最核心的竞争力并非是绝对的低成本,而是低成本扩张能力,因此扩张速度是我个人最看重的一个指标。因此之前几次公司提到会降低今年扩张速度的时候,我是不太愿意相信的,因为公司一向有刻意降低预期的传统。但是在现场听到秦董事长的讲解之后,我是理解并且佩服秦董事长做出这个决定的。

   根据秦董事长现场表述,公司在去年三四季度的时候就做出了这个决定。


    这张图是秦董事长最近几年多次在公开场合使用过的,最早是在2019年秦董事长参加中央二台《对话》节目时提出过他的判断,在2020年六月的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秦董事长现场向参会的二十几名股东详细解释了这样图,当时就可以深切感觉到秦董事长对周期的敬畏。但是这份敬畏并没有影响公司的决策,公司在2020年下半年仍然抓住机会保持了高速增长,而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公司在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仍然保持了极快的增长,但二季度开始扩张速度开始有了明显的下降。

    最初我以为是可转债延期的影响,但是后来了解到公司的资金情况并未受到可转债延期的影响,二季度扩张速度下降就是去年下半年公司决策的体现。现在的猪价证明了公司去年的判断是正确的,而如果明年真的是周期低点,出现阶段性的14-15元/公斤的猪价的话,那么以公司当前的生产成本,在价格底部仍然会出现亏损,而正是由于对周期的敬畏,降低成本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就成为了公司的首要目标。

    在股东会上,公司生产负责人提到一季度完全成本在16元/公斤左右,比非瘟前高了4元/公斤左右,其中1.6元来自于原料价格上涨,0.5元来自防疫成本,包括圈舍改进造成的摊销提升和物资消耗提升等,其他2元都来自于生产成绩的下降。公司公开透露去年全年全程死亡率在20%左右,虽然显著好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仍然是公司成了20多年以来的最差成绩,因此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公司就提出了死磕现场,希望通过加强现场管理来降低死亡率。不过直到今年一季度,死亡率仍然保持在了20%左右。这里面一方面有行业整体疫情加重的因素,同时也有新员工增加过多的因素。

    在牧原发展的历史上,经验丰富的一线员工一直是公司最大的财富,他们不仅保证了牧原历史上优秀的生产成绩,而且对公司整体养殖技术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过去两年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公司员工从20年初的不到5万人 增加到现在的十五万人,这新增加的十万人没有经验,技术不熟练,在当前来说成本了公司最大的短板。如果员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那么新员工比例将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只有降低员工增速,通过时间来培训新员工,让老员工有充足的时间教育新员工,让新员工通过锻炼来增加经验提高熟练度,才能降低养殖环节死亡率,提升公司整体生产效率。

   同时,从财务角度来讲,员工的过快增加也会提高不少财务成本,如果是满产不扩张状态,今年出栏4000万头生猪只需要7万人左右,而当前的十五万人去掉屠宰业务后也是将近两倍。多的这七万人一年产生的公司和社保等开支就有近百亿元,按照4000万头出栏,每头猪就额外摊销了250元。当然,公司从成立以来一直处在快速扩张状态,由于母猪生产和育肥猪从存栏到出栏都有时间差,母猪和存栏育肥猪都需要提前培养,所以需要的员工数量始终大于出栏量对应的理论人数需求。但是最近两年的扩张速度也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所以当前的实际员工数量/出栏量对应理论员工需求的比值也是最高的,这一比值的下降也会造成成本的下降。

    同样的道理,实际出栏/已有产能的比值下降也会造成固定资产摊销的下降。

    上图数据多为个人预测,但是下降趋势是比较明显的,如果员工增速和产能增速能够进一步下降,那么会加快成本下降速度。

    公司预计年底成本能下降到14元/公斤以内,在不考虑原料成本变动的情况下,按照上表,摊销下降大概能够降低0.8元/公斤的成本。生产效率提升降低1.2元/公斤的成本,相比于当前1..9的提升幅度,要下降三分之二以上,结合非瘟前平均10%的死亡率,也就是年底死亡率要控制在13.5%左右。

    任重而道远。

    如果今年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由于明年摊销会进一步下降,那么明年年底成本有望降低到13.5元/公斤左右,如果明年猪价低点在14-15元/公斤,公司有可能实现在周期低点不亏损,而且不仅是生产成本不亏损,而是包括成本在内的财务成本也不亏损,这将是中国养猪行业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

如果公司做到这一点,那将证明公司有彻底穿越周期的能力。

    做到这一点,公司并不是完全放弃了扩张,而只是减缓了扩张,减缓了之后的扩张速度,仍然是十分可观的。

    根据我个人雪球专栏文章《如何靠谱的预测出栏量》,牧原2018年2月底到2019年2月底牧原的能繁平均存栏是65.13万,2019年出栏量1025.33万头,经过留种量何仔猪销量修正后的出栏量为1135.33万头,出栏系数为17.43。

   2019年2月底到2020年2月底牧原的能繁平均存栏是91.8万头,2020年实际出栏量为1811.5万头,修正后出栏量为1861万头,出栏系数为20.27。

    2020年2月底到2021年2月底牧原的能繁平均存栏是215.5万头,假设2021年出栏量4000万头,则出栏系数为18.56。

    三年平均出栏系数为18.75,按照极端保守估算,5月底能繁母猪存栏为300万头且到明年2月前不再增长,则2021年2月底到2022年2月底牧原的能繁平均存栏是296.87万头,按照18.75的出栏系数,则22年出栏量为5566万头,相比于今年4000万头仍有将近40%的增长。

   这种极端保守肯定是不可能的,按照保守预测,今年年底产能8000万头对应明年2月底能繁母猪存栏333.33万头计算,则2021年2月底到2022年2月底牧原的能繁平均存栏是307.57万头,按照18.75的出栏系数,则22年出栏量为5767万头,相比于今年4000万头仍有44%的增长。

    按照中性预测,明年2月底能繁350万头,则2021年2月底到2022年2月底牧原的能繁平均存栏是315.26万头,则22年出栏量为5911万头,增幅47.78%。

    按照乐观预测,明年2月底能繁400万头,则2021年2月底到2022年2月底牧原的能繁平均存栏是338.34万头,则22年出栏量为6344万头,增幅58.6%。

三,其他

    其他的关于接班人、企业文化、屠宰、自动化等方面,有很多朋友有更专业的论述,这里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仅代表我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