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大的优势,也可能变成出海最大的劣势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陆地最大的大象只能长到10吨重,而海洋中的蓝鲸能长到120吨。

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异?

因为环境不一样。

进化论告诉我们,环境对物种的影响巨大,不同的环境,可以进化出完全不同的物种。

大象完全要靠自身骨骼及脏器来对抗地心引力,而蓝鲸可以依赖水的浮力来减轻骨骼负担,水冷比风冷的效率也高。

企业也是一样的。

我们国家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当我们在国内创业时,这些独特的优势让我们的生意顺风顺水,但是出了国,缺乏了类似的土壤,我们的生意就很容易碰壁。

 一个企业家,他可能像一条鱼,开始在海洋中生活自由自在,他不会感觉到海洋才是它存活的关键,他可能觉得自己天生牛叉。等哪一天他出海了,到了河流,甚至到了滩涂,陆地上,他就感觉到差别了,怎么生存这么费劲呢?

出海的公司越来越多,而这些公司也会不断的踩坑。

等付出了很多学费,有些公司才会后悔,一个很简单但也很关键的问题,当初怎么就没想到呢?

如果之前想到了,也许公司的学费就会少交。

这个简单而又关键的问题是,各个国家的国情差异巨大。

最近听一个出海节目,嘉宾是有越南出海经验的专业人士。

他提到,中国无法被国外复制的关键点是具有同一脑回路的人口数量众多。

所以国内很多生意可能只是中国独特优势的产物。离开了中国,很难在国外找到生存的土壤。

这位发言嘉宾的言论,引起了我的共鸣。

我曾经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有一些心得,因此今天在此详细梳理一下。

我曾经在以前文章里研究中国和美国的快递物流行业的差异。

我发现,原来两个国家的人口地理分布,才是决定两个国家的快递行业发展路径的关键。

美国有一条“U型线”,U型线外50%的土地分布了美国86%的人口。

可以发现,美国人口集聚在东西海岸两侧。

美国前两大城市纽约与洛杉矶分别位于东西海岸,之间公路运输距离约4400公里。

我们再看看中国的人口地理分布。

1935年,胡焕庸先生在中国地图上画出了“黑河-腾冲”线,该线东南侧36%的国土分布了中国96%的人口。

北京与上海距离仅1200公里,北京与深圳仅2100公里。

胡焕庸线以东密集的土地居住着中国几乎所有人口,这个独特现象,使得在中国72%的快递可在72小时内完成投递 。

800公里内,空运与陆运的时效差异不显著,成本却相差3倍。

快递行业,中美差异巨大。

而服装行业,中美差异也是巨大。

我曾经探讨过优衣库,唯品会,ZARA,SHEIN,TJX等公司的差异。

唯品会和TJX都是服装尾货零售折扣店,是中国和美国各自的代表公司。

优衣库,ZARA,SHEIN都是快时尚的代表,是日本,欧洲,中国的各自代表公司。

第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中国诞生了唯品会,美国诞生了TJX,都是以服装尾货零售为主,为什么日本没有诞生类似的公司呢?日本堂吉诃德虽然是尾货零售,但不是以服装为主。

我在之前的讨论中指出,这可能是因为日本服装行业消费降级太狠了,直接一步到位,优衣库这样的平价产品变成日本的国民品牌。

第二个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优衣库在美国市场换了很多操盘手,尝试了很多打法,最后依然做的不温不火,反而ZARA在美国市场顺风顺水?

我在之前的讨论中指出,这可能是因为东南亚和美国的文化差异导致。美国人购买服装的人均次数全球第一,美国人也有强大的party文化,社交需求强烈,美国人爱追求个性化等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美国人对于时尚的需求更加强烈。优衣库主要是休闲服,主打基本款,大众皆可穿,个性化肯定不强烈,而ZARA主打就是潮流时尚的设计。

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单一文化(脑回路)的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人口密度也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

印度,美国看起来人口也很多,但是仔细分析,他们之间的种族和文化差异之大,使得他们人口的文化是非常多元化的,脑回路并不相同。

作为主体民族,印度斯坦族的人口数量最多,占到全国人口的46.3%左右。此外,还有马拉提族、孟加拉族、泰卢固族、泰米尔族等100多个民族。

根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印度有122种“主要语言”,以及1599种其他语言。

在印度宪法中,规定了22种语言受到保护。

很多人都会有一种错觉,以为印度人经过英国的长期殖民,他们应该人人能说英语。

实际上大错特错。

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口约有8300万人,作为第三语言的人口约有4600万。所有使用英语的人口加在一起,大约是1.2亿,占到印度总人口的约10.6%。也就是说,差不多是每10个印度人,才有一个会说英语。

印度的民族、语言、文化实在是太复杂了,而且过于分散。唯有印度教的信徒,占到全国人口的近八成,是印度大多数民族的最大公约数。

美国的种族,亚文化,生活方式差异其实也很大。

我之前在分析出海全球化企业的优秀代表,森麒麟这个汽车轮胎公司时,提到美国的一个特殊之处,拉美人口众多。

我曾经工作过的行业有个真实案例,美国白人老板通过以美国的拉美人口为主要目标客户群体,创业几年就获得巨大成功。

如果他和别人一样的思维方式,自己是美国主流人口,那么我创业也要面向美国主流人口,虽然美国主流人口的市场更大,但是竞争激烈程度更高,那么他创业的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国家的国情和全球其他大部分国家的国情差异之大,可能超过我们的想象。

在中国顺风顺水的生意,copy到某个国家就不灵了,这可能不是因为老板无能,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环境土壤不支持啊。

一个生意模式,在中国可能像蓝鲸能长到120吨一样,因为中国的人口规模和密度就像海洋。它copy到其它国家,最多像大象只能长到10吨重,因为其它国家的人口规模和密度就像陆地,空间更小,阻力更大。

投资者总是拿美国,欧洲或者日本的龙头企业的市值来对标中国的上市公司,往往也会因为国情差异,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得出错误的结论。

你也许说,中国人口规模大,密度大,那么理论上同样的公司,在中国规模应该更大。

如果龙头的壁垒很高,不怕内卷,那么这种行业中国的龙头企业规模可以非常巨大。

如果考虑到另外一种情况,中国的内卷也是世界第一,当行业壁垒不够高,同行内卷厉害,那么这个行业中国的龙头企业的规模是可以小于人口更少的欧美国家的。

前不久,我听一个国内创业者的访谈节目,他做的是首饰佩饰类的消费品,主打出海。本来他想出海英国,后来研究了一番英国的国情,特别是借鉴了优衣库出海英国的失败案例,果断改成出海澳大利亚。优衣库这种牛逼公司当年出海英国都不顺利,更何况他这种不那么牛逼的普通创业者呢?

从这件事,至少可以判断一点,这位创业者对出海的国情差异是有深刻认知的。有这种认知,那么他出海就会少交学费。(作者:icefighter)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