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连续六个季度实现Non-GAAP标准下盈利,并调高全年预期

2024年进入新增长阶段。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据IPO早知道消息,叮咚买菜于5月13日晚间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叮咚买菜在本季度实现了GMV与利润的双增,且实现了连续六个季度Non-GAAP标准下的盈利,同时其也在这一季度再次实现了GAAP口径下的盈利

具体而言,叮咚买菜第一季度实现GMV 55.3亿元,同比增长1.4%;营收50.2亿元,同比增长0.5%;毛利率则为30.6%,继续维持在合理、健康的水平。叮咚买菜方面表示,将继续深耕商品力带来的价值,更多地回馈给消费者,保持价格竞争力。

在盈利情况方面,叮咚买菜第一季度实现Non-GAAP标准下0.8%的净利润率,净利润额4148.2万元,是2023年同期的6.8倍;GAAP标准下净利润率为0.2%,净利润额同比增长6466.6万元。

在大盘恢复增长的基础上,叮咚买菜的一些优势区域也呈现出更加亮眼的表现:江苏和浙江区域第一季度的GMV同比分别实现了16.6%和14.8%的增长,并继续保持了全面盈利。上海GMV也在这一季度实现同比增长2.7%,而在同期受疫情影响较小、参考性更强的三月份,仅上海就同比增长近10%。

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叮咚买菜多项经营指标也都出现了可观的增长。比如,随着叮咚买菜对链路效率的合理调优,优势地区的渗透率和精细化运营程度都在不断提高。截至一季度末,其在江浙地区新增了15个前置仓,且通过较为成熟的复制经验,这些新仓都已经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达到了平均水平。

第一季度,叮咚买菜前置仓仓均日均订单量同比提升了16.0%;存量门店的GMV同比增长4.4%。而2023年下半年完成的分选中心仓网布局优化,也将继续利好今年链路运营效率的提升。

此外,叮咚买菜第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0.95亿元。截至一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的余额为45.1亿元。

当然,叮咚买菜之所以能交出这样的成绩单,背后还是其在持续推进“效率优先,兼顾规模”战略,涵盖优化链路效率、提高商品竞争力等措施。

譬如,叮咚买菜在第一季度重点关注生鲜品类和休闲场景食品的开发,随着不断丰富品宽、扩大直采与自有生产的规模,探索“机会品类”的增长方法——第一季度中,包括水果、乳品酒饮、休闲百货和烘焙等类目的销售额超1亿元,3月份同比增长了约8%,其中水果品类同比增长超过14%;另外鲜牛肉、有机蔬菜、黑猪和冰鲜水产这四类商品的销售额超过4亿元,同比增长约40%。

此外,叮咚买菜的商品能力也正在市场中得到更多验证。比如,在自有渠道之外,叮咚买菜的商品也进入了更多外部渠道与市场。显然这可以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并尝试叮咚买菜的商品,实现更多曝光、影响更多用户的心智。

接下来,叮咚买菜预计依然会从链路效率和商品、服务品质上双管齐下提高规模。其高管还在业绩会上透露,今年会持续在江浙沪地区增加开仓力度,增加其在优势地区的覆盖密度,进一步提高市场渗透率。另外,在商品层面也将继续聚焦“吃的场景”,满足用户更多样化的生活场景需求,继续加强自有品牌商品力建设,持续给用户提供品质更好的商品。

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就在业绩会上表示,对于生鲜行业来说,传统链路中,通过低价获得规模,然后通过规模降低采购价格和运营成本的原理如今已经失效了。叮咚买菜在做的则是不断提高端到端的效率,提高供应链能力,向供应链要利润与竞争力。最终通过提高供应链能力来服务好更多的消费者,从而实现规模增长。

而叮咚买菜如今的供应链能力所发挥的优势,也已经直接体现在了更多业绩数字中。其高管也于业绩会上透露,在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期间,在消费者出行现象较多、江浙沪对外发送旅客同比增长的情况下,GMV依然同比增长了17%。分区域来看,江浙沪区域同比增长24%,北京地区同比增长5%。

值得注意的是,叮咚买菜还调高了利润和规模的预期:预计今年以及二季度的净利润和规模都会有较大幅度的同比增长,且二季度和全年均将实现Non-GAAP以及GAAP口径的盈利

# IPO情报局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